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4年第12周政策舆情周报(20240320)
编辑:小编 时间:2024-03-20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4年第12

政策舆情汇编

2024年3月20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127

1、商务部:着力消除内外贸衔接制度障碍 促进物流畅通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3月15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以下称机制)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机制2023年工作,审议通过2024年工作要点。

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机制各成员单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协同配合,全面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在制度衔接、试点推进、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935714216721225&wfr=spider&for=pc

2、海关总署:18项措施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从呼和浩特海关和满洲里海关了解到,近日海关总署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具体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面畅通物流通道,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843228634578320&wfr=spider&for=pc

3、人民日报: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通知,在北京市、上海市等8个已有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等9个地方开展2024年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数字经济正持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及时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与时俱进,也彰显了对创新的重视与支持。

尚在探索的新领域、有待发展的新业态,往往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相关权益的确认和保护有一定的滞后性。其中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前沿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才能更好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403/18/628085.shtml

4、人民日报:以跨境电商激活外贸新动能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迅猛,总额超过1.8万亿元,增长19.6%,远超同期全国整体出口增速。一批新兴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占据了国外电商市场的较大份额。仅从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来看,有3家电商平台2023年出口申报量同比增长超10倍,迎来了快速增长。可以说,跨境电商出口快速发展,助力我国产品通达全球,为促进外贸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8629094838039825058&item_id=8629094838039825058

5、新华社: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更好维护国门安全——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智慧海关建设总体情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慧海关”,明确提出“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为什么要打造智慧海关?智慧海关会给外贸企业和百姓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如何进一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在14日举行的例行记者通报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403/18/628108.shtml

6、中国交通新闻网:加快突破制造业港口物流瓶颈

“十四五”以来,茂名通过大港口、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逐步构建“海铁公管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南海能源新通道,茂名港承担着“一带一路”陆海转换的枢纽重任,但随着制造业对港口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随之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403/11/627612.shtml

7、澎湃新闻:AI大模型加码物流增效降本

自2017年起,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人工智能(AI)”,今年更将“人工智能+”首次写入。这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顺应了全球AI发展的潮流,更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场景化、产业化方面的应用持续加强,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的趋势加速到来。

具体到人工智能+物流,3月7日在杭州举行的2024数智物流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为我们明思路、谋新路、探出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融合,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人工智能技术+物流要做的不是数字化技术在某一个物流环节上的应用,而是以此推进物流向供应链整体的转型升级;在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物流和供应链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是目前我国物流和供应链创造价值的“发动机”。

峰会现场,由阿里云、菜鸟、高德地图、中远海运、东航物流、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德邦快递、G7易流、地上铁、浙江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等共同成立的“物流智能联盟”,是物流行业首个专注于大模型应用研究与实践的联盟,旨在推动大模型在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AI技术力物流行业增效降本和业务创新。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6732181

8、江苏省物流产业促进会:如何正确理解“全社会物流成本”

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热议话题。有人认为物流降成本范围从物流企业扩大到了全社会;有人得出社会物流成本不等于物流成本的结论;有人觉得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人担心物流降成本变成降低物流企业服务价格。

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物流的物品,什么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什么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物流成本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系,物流成本与物流企业服务价格的关系。否则,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还可能影响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403/11/627678.shtml

9、江苏民建:李敏,瞄准农产品两端 建设安全乡村冷链物流体系

近年来,寄递企业加快推动网络下沉,不断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在生鲜产品寄递、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民建会员李敏所在公司这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努力和贡献。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李敏代表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置水平,实现规范性、专业性管理。一是在先进冷链设备和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服务支持。二是严格遵循冷链标准。确保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并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三是引入先进冷链技术。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对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冷库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四是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https://mp.weixin.qq.com/s/ErQcpwjv5d_r5Ez2hr-hgw

10【苏州】沈觅专题调研园区低空经济

3月18日上午,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专题调研园区低空经济,赴部分重点企业调研了解相关情况,着力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低空经济样板。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卢渊,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邹小伟参加活动。

指出,要加强场景牵引,加快布局落地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强化示范引领、助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低空经济样板;要加强项目招引,瞄准低空经济领域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创新人才,着力引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要明确重点任务,全力打好“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基金匹配、场景牵引、设施保障”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http://www.sipac.gov.cn/szgyyq/jsdt/202403/acc42a22209f4fce885878a79779d158.shtm

11、【苏州】出境加工,利用两个市场畅通“双循环”订单销售“两头在内”,生产环节“中间在外”

 3月4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下,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一批价值40万元的磁共振柔性线圈通过出境加工的贸易方式出口,这批货物将在海外进行特殊的泡棉覆盖加工后复运回企业。相较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料件、再复进口成品,通过出境加工模式,仅此一票就可节约成本8万元。

加工,是指我国境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自有的原辅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等货物委托境外企业制造或加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进境并支付加工费和境外料件费等相关费用的经营活动。特点是,订单销售“两头在内”,生产环节“中间在外”。

享受到出境加工政策红利的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从事医疗设备、器械开发与生产的企业。自2023年11月至今,该公司以出境加工贸易方式向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成功申报出口货值119万元,预计2024年出口规模将成倍增加。

http://www.sipac.gov.cn/szgyyq/mtjj/202403/743435ffcbb4480ca86d9f7c4ba3ef98.shtml

 

1、商务部:着力消除内外贸衔接制度障碍 促进物流畅通

中新网  时间:2024-03-19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3月15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以下称机制)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机制2023年工作,审议通过2024年工作要点。

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机制各成员单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协同配合,全面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在制度衔接、试点推进、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3〕42号)为主线,狠抓落实、深化成效,持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着力消除内外贸衔接制度障碍,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内外贸物流畅通,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要着力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发挥信用保险作用,推动重点任务落地,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

2、海关总署18项措施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日报  时间:2024-03-18

从呼和浩特海关和满洲里海关了解到,近日海关总署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具体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面畅通物流通道,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措施》从支持内蒙古开放大通道建设、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4个方面形成了18项具体措施。在支持内蒙古开放大通道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口岸创新通关模式,提升口岸开放水平,加强口岸与腹地联动发展,提升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在支持内蒙古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方面,强化中欧班列服务保障,提升中欧班列便利化水平,强化中蒙俄海关国际合作。在支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支持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推动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监管场所发展提档升级,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为支持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提出,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扩大特色农食产品出口,支持优质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口,优化粮食进境检疫监管,提高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将强化外贸形势分析和海关统计服务。

下一步,呼和浩特海关和满洲里海关将加强政策解读,持续跟进落实,细化完善具体措施,在惠企利民政策实施上再发力,在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上再提升,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内蒙古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3、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人民日报  时间:2024-03-18

聚焦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增强了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让创新的触角不断延伸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通知,在北京市、上海市等8个已有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等9个地方开展2024年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数字经济正持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及时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与时俱进,也彰显了对创新的重视与支持。

尚在探索的新领域、有待发展的新业态,往往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相关权益的确认和保护有一定的滞后性。其中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前沿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才能更好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谁能更好把握科技创新的脉搏,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已布局建设100多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修改《专利审查指南》,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基因技术等的权利要求保护方式及创造性审查标准;编写指导案例,明确新领域新业态有关热点问题的法律适用……聚焦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增强了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让创新的触角不断延伸。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发展又会带动知识产权的增长。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新领域新业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有诸多专利技术作支撑。比如,过去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要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用,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新赛道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竞争优势。

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不断开辟新赛道,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一方面,要在充分听取创新主体意见基础上,加快完善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标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制定规则时要有一定前瞻性,可选取关键技术环节组织开展专利导航,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提质,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新领域新业态科技成果运用,定能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4、以跨境电商激活外贸新动能

人民日报  时间:2024-03-15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的快件监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熟练地将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服装打包装车。预计5天内,货物就可以全部派送到日本消费者手中,比之前缩短了2到3天。火热的情景,成为跨境电商出口飞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迅猛,总额超过1.8万亿元,增长19.6%,远超同期全国整体出口增速。一批新兴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占据了国外电商市场的较大份额。仅从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来看,有3家电商平台2023年出口申报量同比增长超10倍,迎来了快速增长。可以说,跨境电商出口快速发展,助力我国产品通达全球,为促进外贸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屡创新高,表现出诸多亮点。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已超20万个,出口涵盖从服饰鞋包、玩具家纺到电子数码、智能家居等大部分“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优势产品。跨境电商的配套服务也在完善。截至2023年,我国海外仓已经超过1800个,我国银行基本可以为境内跨境电商经营者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跨境电商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飞速发展,离不开强大供应体系的支撑。外贸一直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我国强大的国内供应链优势、生产配套优势,为跨境电商出口赢得了成本和价格优势。比如,青岛积极融入、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立覆盖沿黄9省区及新疆、云南的“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和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联盟,既让内陆产业能够对接海外需求,又降低了出口成本。可以说,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基础设施、产品研发、科学备货、仓储配送、营销推广以及客服售后等全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的潜能还将进一步释放。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飞速发展,有赖于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新时代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接连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使跨境电商行业轻装前行。从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运成本,到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所需的物流基础设施,再到资金扶持企业建设独立站,中央和地方多角度施策,各类创新举措相继推出,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速。同时,我国还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不断在数据跨境流动、跨境支付、个人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等领域先行先试。这表明,实现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协调配合,就能为跨境电商出口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一定能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外贸新动能。

5、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更好维护国门安全——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智慧海关建设总体情况

新华社  时间:2024-03-1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慧海关”,明确提出“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为什么要打造智慧海关?智慧海关会给外贸企业和百姓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如何进一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在14日举行的例行记者通报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外贸发展有需求 科技进步有支撑

“打造智慧海关既是海关的事,也事关全局。”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林少滨表示,身处国门一线的海关,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智慧海关,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新形势对海关监管提出了新挑战。作为世界上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海关,中国海关职责范围广、监管链条长、监管对象多元,维护国门安全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企业对最大程度通关便利、降低贸易成本、保证进出口质量等有迫切的需求,对监管效率、专业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以更智慧的监管理念、方法手段来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

二是新技术为海关现代化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创新带动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生产力突破性增长、生活方式巨变,也深刻改变着国际贸易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关监管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新使命向海关担当提出了新期待。世界各国海关都在积极探索实现海关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中国海关监管的货物量最大、场景最丰富、模式最齐全,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把体量优势转化为智慧实践优势,探索形成对全球海关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之有效的海关监管服务体制机制手段,促进全球贸易更加通畅、便利和安全。

“我们认为当前阶段,外贸发展有需求、科技进步有支撑、海关发展有期待。”林少滨说,中国海关将主动拥抱时代发展趋势,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核心,加快智慧海关建设,更好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跨条线、跨部门业务办理流程如何进一步整合?怎样逐步实现卫生检疫和行李物品同步监管?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如何更有保障?……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外贸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对海关服务有着各种各样的诉求。

外贸企业直接与海关打交道,对智慧海关建设得好不好、便利不便利,有最切身的感受和发言权。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杜宏伟表示,建设智慧海关充分吸收考虑了来自外贸业界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从推动业务办理更便捷、物流运输更高效和海关监管更智能三个方面丰富智慧海关在涉企服务方面的建设内容,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随着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持续释放,智慧海关又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实惠?

——在便利旅客出入境方面,将持续推进与相关部门、航司开展信息共享,加强自助申报、联网测温、先期机检等智能化设备综合应用,力争逐步实现卫生检疫和行李物品同步监管,让旅客无特殊情况可享受“无感通关”;

——在支持消费新业态方面,将推动商品条码深化应用、完善跨关区退货作业流程以及建设专用大数据池、开发智能识别模型,让广大消费者在跨境电商中买得好、有保障、更安心;

……

与此同时,智慧海关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副司长陈宗旺表示,通过对现有海关信息化系统整合提升、对相关机制优化完善,以及持续加强和探索科技创新在不同海关业务场景上的应用,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不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智慧海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采用‘1+N+X’方案体系方式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林少滨介绍说。

具体来看,“1”是制定《智慧海关建设总体方案》,对智慧海关建设进行整体顶层设计;“N”是对总体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制定海关各业务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X”是结合企业多样化通关需求和海关多元化执法实际,制定各类现场应用场景方案,并根据外贸形势和技术发展变化,持续丰富和迭代升级。

按照“1+N+X”方案体系,2023年智慧海关建设已经在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取得了早期收获。比如推广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实现信息录入智能化、证书审核自动化等。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林少滨说:“我们将重点建设包括智慧海关业务流程体系、参数库、知识库、模型库、装备设施体系、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九大标志性工程,不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监管通关和涉企服务中的应用。”

一方面,聚焦制度创新、模式革新、流程优化,全面推进智慧海关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将做好试点项目的推进应用、复制推广、评估验收,推动多场景组合、集成式发展。

“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林少滨表示,力争一年取得重点突破,三年形成基本框架,五年形成完整体系,远期成为世界一流,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6、全国人大代表王志华:加快突破制造业港口物流瓶颈

中国交通新闻网  时间:2024-03-11

日前,油轮“昌利28”轮成功试靠泊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泊位,实现化工码头建成以来油轮首次靠泊。眼前的繁忙景象,正是茂名港助力推动茂名产业融合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的最佳佐证。

“十四五”以来,茂名通过大港口、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逐步构建“海铁公管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南海能源新通道,茂名港承担着“一带一路”陆海转换的枢纽重任,但随着制造业对港口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随之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博贺新港区和吉达港区尚未正式对外开放,为开展外贸业务,须每半年申请一次临时对外开放,手续多、流程长,影响外贸业务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博贺新港区临港土地资源紧缺,临港产业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如果外拓,不仅增加运输距离,还涉及大量居民区搬迁。”全国人大代表、茂名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华介绍,茂名市产业园区与港口普遍距离较远,部分市区产业园区距离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超100公里。

经过调研,王志华发现,当前由于茂名疏港铁路专用线、疏港道路等集疏运通道建设相对滞后,高速公路未能覆盖茂名中、西部大片区域和沿海部分区域,导致茂名港难以对外拓展腹地,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有待完善。

王志华建议,海关、边检、交通(海事)等有关部门支持博贺新港区和吉达港区2024年申报正式对外开放,以保障已投用的博贺新港区8个泊位和吉达港区2个泊位顺利开展外贸业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广东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今年,随着茂名制造业加快发展,预计两个港区每月常态化靠泊外贸船舶12至15艘次。其中,博贺新港区计划建成15个泊位后申报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建成投用8个泊位。”王志华介绍,2023年,两个港区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67.7%。

“港区扩建对港口吞吐能力提升同样至关重要。”王志华建议,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对博贺新港区申报填海造陆工程给予支持,在满足临港产业布局需求的同时,缩短产业与港口的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

根据茂名港总体规划,博贺新港区东区规划填海1796亩,打造石化物流园区;博贺新港区西区规划填海2400亩,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园。

“博贺新港区填海区域位于防波堤内部,属于人工岸线,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港区远离居民区,空间独立集中,有利于港区安全监管及后续开展保税业务。”王志华说。

7、AI大模型加码物流增效降本

澎湃新闻  时间:2024-03-19

自2017年起,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人工智能(AI)”,今年更将“人工智能+”首次写入。这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顺应了全球AI发展的潮流,更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场景化、产业化方面的应用持续加强,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的趋势加速到来。

具体到人工智能+物流,3月7日在杭州举行的2024数智物流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为我们明思路、谋新路、探出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融合,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人工智能技术+物流要做的不是数字化技术在某一个物流环节上的应用,而是以此推进物流向供应链整体的转型升级;在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物流和供应链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是目前我国物流和供应链创造价值的“发动机”。

峰会现场,由阿里云、菜鸟、高德地图、中远海运、东航物流、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德邦快递、G7易流、地上铁、浙江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等共同成立的“物流智能联盟”,是物流行业首个专注于大模型应用研究与实践的联盟,旨在推动大模型在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AI技术助力物流行业增效降本和业务创新。

峰会群访环节,阿里云智能副总裁、交通物流行业总经理张磊,中远海运研发创新中心总工程师王敏,G7易流首席科学家王守崑等三位技术大咖,结合峰会“智通天下 效领未来”主题,围绕“AI大模型技术如何为物流业增效降本、创新发展赋能加码”,接受了《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的采访,其剖析了AI大模型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机遇、挑战,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为物流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

AI创新下业态重构

谈及对大模型的理解,王敏将其简单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利用公共大模型给行业赋能,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与早期GPT等模型相比,如今“通义千问”等在内的大模型,具备了更为强大的能力。作为工具,大模型技术在中远海运内部得到普遍应用,如同互联网一样普及。

第二个层次是把大模型看作“数字员工”,对集团内的、包括上下游的企业进行赋能。其主要具备两项能力:一是更强的知识检索能力。任何行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都会形成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可以把这些数据灌到大模型里做向量化处理,然后进行检索和生成。二是优化的数据分析能力。针对现有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获取数据库里的知识,将其解构化,再经组织生成可读性强的市场报告和分析报告。“公司在海运方面的信息文件非常庞杂,以前要想获取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分析相关数据是很困难的,但现在通过大模型,工作得以显著简化。”王敏表示。

第三个层次是中远海运正在努力的方向,其将海量数据,利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实现智能分析和决策。通俗而言,该层次可以称作“数字老板”,大模型在此间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谈及大模型的基础应用,王守崑进一步指出,G7易流一直坚持对新技术应用采取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10倍的效率提升,即在某个特定环节提升10倍的效率;第二个原则是创造新的商业场景,凭借新技术、新产品为公司带来营收和用户增长。

据王守崑介绍,依据上述原则,G7易流的大模型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类智能助手上。比如智能接单,物流与信息流的核心是预订单和订单,不同企业的订单格式、规则并不相同且非常复杂。通过以往技术虽能克服以上困难,但沟通和研发成本很高,而利用大模型技术,在某些环节下能够提升10倍的效率。再比如,在安全运输环节,通过智能助手可提醒司机或将上下游信息串联起来,这是尚且处于探索中的全新商业场景。

以当下热门的自动驾驶为例,其发展轨迹也将被大模型重新改写。现阶段,自动驾驶的技术框架、特殊场景,都遇到了本质性的挑战。大模型在这些方面有更强的能力,即使过程很漫长、复杂,但应用前景值得看好。“未来,在技术、商业、法规和伦理等多方面实现协同和平衡以后,自动驾驶将快速步入春天!”王守崑判断。

对于大模型助力物流创新发展,王敏和王守崑都显得笃定而乐观。王敏认为,整个物流行业都会被AI重构,人工智能+将和互联网+一样,推动各个行业和场景发生深刻变革,加速新的业务模式快速形成。

在荆棘中采撷鲜花

峰会期间,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强调,科技是新时代物流最大的生产力,是增效降本的“利器”;物流行业正向数据化、AI驱动的智能化物流演进,它既是数据密集型、计算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价值高地;相信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AGI)一定会重塑智慧物流,多元算力一定会成为物流行业数智化的必备能力。

但机遇往往伴有挑战。尽管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为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但在其落地实施过程中依旧难免遇到荆棘。

张磊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数据+算法+算力”是大模型发展的核心。算力层面,通俗而言是“基础设施”。大模型在物流行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解决国内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境。“这些企业和中远海运、G7易流不一样,没有雄厚资金、专家团队。作为云厂商,我们希望把公共云上面触手可及的算力资源,如GPU+CPU,大模型的训练部署、运维平台等,以更高效的方式提供给广大中小企业用户。”张磊说。

据记者了解,为让全社会享受更低成本的云服务,助力大模型在物流行业应用,推动企业使用公共云快速拉起庞大的训练和推理资源,实现低成本下的AI创新,阿里云在2月29日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20%,最高降幅达55%。这也是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惠及数百万新老用户。

算法层面,一般行业模型的生成都是基于基础的、通用的大模型,无法做到全方位“专业个性适配”。对此,阿里云不断提升“通义”系列的技术大模型能力,并持续用好开源。“比如,开源的72B大模型在全球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最优秀的技术大模型以开源方式投入到社区里面,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张磊表示。

数据层面,大量高质量的行业数据特别关键,这一问题不能仅依靠云厂商解决。所以,物流智能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通过联盟,阿里云期待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全球范围内的知名企业达成紧密合作,并与大量的上下游或者外部客户形成有效联动,帮助大家攻克数据难题,一起享受大模型带来的技术红利。

谈及大模型技术落地的挑战,王敏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云厂商加强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实现更容易的即插即用,更好融入企业场景;二是现下技术迭代快,希望云厂商给到更多的包括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加速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三是客户对于大模型在数据应用过程中的安全、合规性问题尤为关注,希望云厂商积极参与、着力强化标准、制度的制定,保障大模型技术更好落地。

8、如何正确理解“全社会物流成本”

江苏省物流产业促进会  时间:2024-03-11

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热议话题。有人认为物流降成本范围从物流企业扩大到了全社会;有人得出社会物流成本不等于物流成本的结论;有人觉得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人担心物流降成本变成降低物流企业服务价格。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结合工作实践,谈点个人拙见。

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物流的物品,什么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什么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物流成本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系,物流成本与物流企业服务价格的关系。否则,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还可能影响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社会物流的物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全部物品,是社会物流产业活动的对象。为避免重复计算,社会物流的物品按初次来源计算,即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从国内社会物流物品的初次来源看,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的农林牧渔业产品;二是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的工业产品;三是外部流入货物;四是进入需求领域的再生资源商品;五是单位与居民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解释,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这里的物流活动,就是上述社会物流的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流动的过程。

《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明确,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指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支付给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社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等。社会物流总费用划分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部分核算。《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对每一部分核算都规定了具体范围、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全社会物流成本”,强调了物流成本的社会性,也是“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应有之义。

不难看出,上述“社会物流总费用”就是“物流成本”,就是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全社会物流成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任务中提出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一脉相承,是同一意思表示。如果说“全社会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有了不同的范围和着力点,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降低物流成本后,有人担心要降低物流企业服务价格,这就需要弄清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区别。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我们称之为企业物流,如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从统计数据看,生产物流总额占比超过8成,物流成本占比较高。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我们称之为物流企业。不论生产和流通企业自营还是外包给物流企业,都要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也就是说,物流成本既包括生产和流通企业自营产生的物流成本,也包括外包给物流企业产生的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活动所收取的费用即为物流服务价格。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切不可将其简单理解为降低物流企业服务价格,而要立足经济发展全局和现代物流全链条,将提质增效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更大力度推动制度性、结构性、管理性、技术性降成本,打造物流降成本升级版。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指标,有人用此作为评价社会物流成本高低的标准,与物流成本混为一谈,这是不科学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社会物流总费用除以GDP的值,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物流业发展水平。通常来说,物流业越发达,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比重就越低,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是显著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受宏观经济状况、地区产业结构、运输方式结构、流通组织效率、物流税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是一个多维度指标。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所谓科学合理的比率,并非是越低越好,理论上也不可能趋零。

9、李敏:瞄准农产品两端 建设安全乡村冷链物流体系

江苏民建  时间:2024-03-12

近年来,寄递企业加快推动网络下沉,不断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在生鲜产品寄递、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民建会员李敏所在公司这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努力和贡献。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配置水平

“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既是快递业增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快递进村’、农特产品上行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在李敏代表看来,在江苏省大力推进制造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小巨人”企业面临双重挑战。

一方面,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红利,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化的国内市场需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增长点。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其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李敏代表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置水平,实现规范性、专业性管理。一是在先进冷链设备和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服务支持。二是严格遵循冷链标准。确保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并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三是引入先进冷链技术。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对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冷库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四是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瞄准农产品两端 更好服务“三农”和服务消费者。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消费者,李敏代表认为,食品冷链应该瞄准农产品两端发力。

一是提供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建设一套从产地到消费地的优质冷链物流体系,以期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减少因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而导致的质量下降。

二是进行冷库节能升级改造。精创ECO²云计算节能电控系统智能化、云端化的冷链IOT温湿度实时监测解决方案,实现冷库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对传统冷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三是创新农产品加工方式。食品冷链通过确保农产品在采摘、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将农产品加工成高价值的加工食品以及预制菜提供给当地消费者。

四是拓展销售渠道。与当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或电商平台合作,将农产品运输到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销售,让农产品更便捷地进入消费者手中。精创电气公司通过提供先进的冷链设备和技术,帮助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高效可靠的冷链系统。

五是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对购买的农产品更加放心。

建设乡村冷链物流体系 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政府加大对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乡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谈及未来食品冷链的发展,李敏代表认为主要从六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借助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食品冷链的技术水平,引进并研发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比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食品冷链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二是强化标准化及安全监管。目前,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食品安全监管及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冷链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三是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食品冷链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应推动冷库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结合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四是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五是加强行业合作和交流。食品冷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需要加强行业内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食品冷链行业的发展。六是注重人才培养。要注重人才培养,为食品冷链行业提供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最后,李敏代表激动地说道:“一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10、沈觅专题调研园区低空经济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4-03-18

3月18日上午,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专题调研园区低空经济,赴部分重点企业调研了解相关情况,着力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低空经济样板。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卢渊,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邹小伟参加活动。

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园区成立,专注于无人机赋能领域,是国内商业化运营成熟的无人机全自动运营供应商,为行业用户提供基于无人机机库以及云端的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公司研发出的无人机自动化系统兼容多款行业无人机机型,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电网巡检、安防应急、光伏巡检等场景。

沈觅仔细听取星逻基本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公司产品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协调解决企业相关问题及需求。他表示,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要抢抓当前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园区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全力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优良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园区成立,致力于机器视觉领域的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研发成果可应用于农业服务、电力巡检和轨道交通领域。公司目前已实现自主驾驶、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在农业植保专用工业级无人机上的应用,成功开发了全球首款全域感知植保无人机,配套自主开发的农业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沈觅认真听取极目公司运营发展情况,现场观摩极目植保飞防演示,他表示,作为生于园区、成在园区的企业,希望极目继续深耕园区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将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聚力招引培育,全力推动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

苏州若航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是一家民营通用航空企业,母公司若尔航空集团是华东最大运营商,其业务遍及苏州、南京、拉萨等城市,其中直升机领域涉及观光旅游、医疗救援、航空科普、公务机等。若航(苏州)直升机场定位于直升机区域基地机场,占地6万平米,已建成机场飞行区、直升机库、飞行运控中心等配套设施。

在若航基地,沈觅认真了解若航公司基本运营情况,并与若航相关负责人探讨研究园区低空经济发展优势及前景,听取相关意见建议等。沈觅表示,园区具备开展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基础,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良好、优势突出,要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深耕细作,大幅提升园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显示度、示范场景吸引力、保障服务支撑力,全力塑造园区低空经济发展新优势。

调研中,沈觅指出,要加强场景牵引,加快布局落地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强化示范引领、助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低空经济样板;要加强项目招引,瞄准低空经济领域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创新人才,着力引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要明确重点任务,全力打好“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基金匹配、场景牵引、设施保障”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园区党政办、经发委、投促委、科创委、规建委、高贸区、科创区、度假区、新建元集团(新建元数科)、重建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11、出境加工,利用两个市场畅通“双循环”订单销售“两头在内”,生产环节“中间在外”

新华日报   时间:2024-03-18

3月4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下,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一批价值40万元的磁共振柔性线圈通过出境加工的贸易方式出口,这批货物将在海外进行特殊的泡棉覆盖加工后复运回企业。相较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料件、再复进口成品,通过出境加工模式,仅此一票就可节约成本8万元。

加工,是指我国境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自有的原辅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等货物委托境外企业制造或加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进境并支付加工费和境外料件费等相关费用的经营活动。特点是,订单销售“两头在内”,生产环节“中间在外”。

享受到出境加工政策红利的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从事医疗设备、器械开发与生产的企业。自2023年11月至今,该公司以出境加工贸易方式向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成功申报出口货值119万元,预计2024年出口规模将成倍增加。

“去年11月我们收到客户的一项特殊要求订单,若无法完成,企业订单链将断裂,继而造成重大损失。由于加工工艺的特殊性,国内暂时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必须要将原材料发往国外某公司进行加工。”该公司关务经理杨婷介绍,“出境加工贸易方式的实现,让我们实现了加工贸易、保税维修、出境加工共同发展的多维业务体系,公司发展战略更加完善,运营成本更低。通过出境加工模式,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拓展了合作伙伴,有力保障了企业的订单交付,同时也丰富了公司的业务体系。我们估算,仅税费一项全年就可节省约35万元。”

“出境加工货物进境时,海关对境外加工费、料件费等增值部分征税,企业可节省原出口货物相应价值的税负,便利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企业发展减负赋能。”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驻娄葑办事处副主任柏文波说。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为辖区2家企业办理出境加工业务,累计申报进出货值191万元,为企业节约成本超20万元。

1月16日,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操作自动化机器将一件件衣片缝制成柔软的儿童拉链衫。而在2000多公里外的公司越南工厂,一批由国内研发生产的材质相同、货值约3.3万美元的针织染色布等服装料件也被投入生产同一款产品,成品于春节前通过出境加工的方式复运进口,供应国内某电商平台春装的销售。

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服装生产的民营企业,生产加工的婴幼儿童装等产品出口至北美洲、大洋洲等市场,年出口额近6亿元。“近年来,为实现产能扩大、效益提升,我们陆续在东南亚投资兴建服装生产基地,将面料半成品加工生产成服装后直接出口给国外客户,但由于客观原因新工厂在运营初期还是会存在订单少产能不饱和的情况。”该公司物流部经理殷建敏介绍,“与此同时,去年我们合作的电商平台内销订单销量火爆,面对大量电商订单,国内工厂需要快速反应,产能反而有点跟不上,所以我们向海关咨询了出境加工业务,在确认可行性后海关只用了一个工作日就指导我们完成了首本出境加工手册的办理,手册项下首批出口料件已经顺利在越南清关并进行生产。出境加工不仅解决了集团国内外工厂生产能力不平衡的矛盾,而且只对增值部分征税的利好也为我们节省了1.6万元费用。”

“出境加工‘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特点既确保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优化产业生态,也有利于形成以我国为核心的生产加工制造区域性布局。为了让更多企业了解出境加工监管模式,享受政策红利,更好地统筹国内外的生产能力安排订单,我们专门成立加工贸易专家小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手册设立核销辅导等服务。”金港海关副关长陆晓飞说。据悉,金港海关累计已为5家企业办理了出境加工业务。

近日,江阴南泰家纺用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正忙碌地穿梭在仓库和货车之间,将一卷卷纺织面料装运进40尺的大集装箱。这批近53000米、价值约72000美元的面料将通过出境加工的方式出口至缅甸,加工成成衣后再复运进境。

江阴南泰家纺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纺织行业25年的民营外贸企业,这两年由于各种原因,外贸业务面临困境。“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们立即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调研,研讨解决方案,最终建议企业通过出境加工方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同时降低人力、税收等业务成本,去年12月成功辅导企业办理了首本出境加工账册。”江阴海关企业管理科科长胡斌说。据统计,截至目前,江阴共有出境加工企业6家。

据了解,目前,出境加工贸易从交易商品范围和贸易伙伴范围来看都还比较有限,增长虽然迅猛,但总量还小,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越来越向上游延伸,由最初的负责下游组装逐步过渡到中上游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双循环”战略下国内市场越来越重要,需要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来为国内市场服务。通过出境加工,我国可以更好地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或者劳动力资源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实现国内外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上的优势互补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