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HS编码专题

第四期:商品HS编码归类时几个误区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7-13 浏览:

商品HS编码归类时几个误区

商品归类的行为贯穿国际贸易全流程,不同环节,不同的归类场景,其相应分析行为会随之变化,由于很多当事人不了解商品归类相关制度,应用场景错误而错失解决归类问题的最佳时机。以下来归类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海关不认归类建议书

这是一个伪命题,归类建议书只是第三方出具的,海关认可的只是相应商品的归类依据是否合理,也就是说建议书只是一种形式,而归类依据才是最为关键,哪怕就是一份情况说明,归类依据才是海关认可的标准之一。

第三方的归类咨询,通常有预归类、预归类建议书、预归类咨询书等,这些只是叫法不同,都是由第三方的咨询建议。

海关相关的有归类决定、归类行政裁定、归类指导意见(以前叫归类问答)、归类认定书(通常出现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预裁定决定书。

大家只要记得,企业发起的申请只有预裁定,归类行政裁定理论上可行,实际上难行,预裁定决定书之前是预归类决定书(已经停止使用)。

都是海关发起的,而且场景不同,归类决定、归类行政裁定是对外发布,对进出口货物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而归类指导意见、归类认定书是海关内部的答复决定。

大家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第三方出具的是归类专业建议,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归类建议书都没法律效力,但是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准确的归类依据。

综上所述,海关不认归类建议书,不等于归类建议书没有用,主要看内容,也就是归类依据;第三方的归类咨询从2005年起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已经有独立的进出口商品归类专业能力水平评价考试;

误区二、海关质疑时做预裁定

有不少企业在进出口通关时,海关查验、验估对进出口商品产生归类质疑时,才想起申请海关预裁定,这种思路,本身就存在倒置,比如预裁定是对未来进出口的货物有效力,不对前面的有溯及力。

“预”是“预先”,而不是事后,海关质疑是很好的锲机,我们更多的应利用这次机会,将该商品的归类彻底搞清楚。比如企业申报A,海关认为B,那么有没有可能是C呢;

但是千万不能搞糊涂,不能用非专业的经验去对待,应该寻求具备专业的能力的咨询机构协助;商品归类的复杂性毋容置疑,很多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都与商品归类错误相关。

海关质疑时,我们再去做预裁定,程序上就不适合,况且海关观点本来就是B,那么再去找海关,显然维护B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对于第三方咨询机构就是很好的补充,即帮助企业分析A/B/C哪个更为合理,这就需要全面的分析,再得出结论,对要说清,错就修正。

误区三、海关验估时直接改单

有时海关验估时提出另外一种归类观点,企业为了尽快放货,就直接同意按海关的的归类观点进行改单,这种做法明显不可取。

如果只是为了放货,可以申请担保,归类的问题后续处理,当然要除去不能担保的情形,比如涉及许可证。也就是说归类质疑,一定要彻底搞清楚,不能稀里糊涂。

那些说海关不给担保的,建议直接和现场海关沟通,要货和归类问题可以分开处理,而不是为了先要货而做妥协处理,一旦修改后再想改回来,面临的困境就大多了。比如一旦改单了,那么之前的进出口必然受到影响,有些还涉及到监管证件或税差。

误区四、海关提问时非专业答复

海关在提问时,会根据核查货物的情况,问专业的问题,这些专业的问题不是随便问的,而是围绕着特定的归类要素去问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归类问题的基础上,把商品信息转化成归类方面的语言,这才是专业答复。

比如对品目84.21项下的过滤元件,问“有没有外壳,有没有支撑”,我们得理解外壳与支撑的含义,然后再去答复,否则贸然的回答就很容易产生误解,相应的归类结论就可能会产生偏差。

综上所述,商品归类是复杂的事务,在不同的归类场景下,我们要知道专业对专业,没有专业要寻找专业;所有法律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但不能没有律师,归类也一样,《税则》、《品目注释》、《子目注释》、《本国子目注释》、归类决定、归类行政裁定等这些都是公开可以查询的,但一定要有具备专业能力的归类人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