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51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1219)
编辑:小编 时间:2023-12-19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51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12月19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119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强调,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争取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加强协同配合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12/12/622694.shtml

2、海关总署:12月15日起施行 海关总署发布优化铁路快速通关措施

为支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促进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发展,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海关总署发布优化铁路快速通关相关措施,并于2023年12月15日起施行。

https://www.cnr.cn/news/20231212/t20231212_526516281.shtml

3、经济日报:做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必答题”

从曾经的“两张皮”到如今的“一体化”,我国外贸企业正面临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等5个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进一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做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必答题”,要通过更大力度的制度创新,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消除内外贸一体化道路上的隐性壁垒,打破封闭的地区小循环和地方保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商品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为内外贸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4438393022667776358&item_id=14438393022667776358

4、澎湃新闻:青岛自贸片区将添航空物流“超级货站”

日前,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以下简称:青岛机场超级货站),通过民航专家组综合性评估,标志着青岛机场国内领先的“区港联动”航空物流服务保障体系建成,青岛空港率先在华东地区实现安检前置模式,空港物流服务延伸辐射至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通过打造智慧安检和流程高效的空海联运中心,将进一步优化青岛口岸营商环境,增强青岛口岸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更好支撑青岛对外贸易稳健向好发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88023

5、每日经济新闻:京东物流上线“国际特快送” 跨境电商“海战”物流才是“胜负手”?

持续性布局跨境运输和海外快递,如今,想在全球织一张物流网的京东物流,抢先上线国际特快寄递业务,打通又一条“脉洛”。

12月15日,京东物流官宣推出“国际特快送”服务,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寄国际”即可下单,一小时上门揽收。该项服务已在广州、深圳率先上线,另一端则覆盖欧美主要国家。京东物流还称,后续会持续拓展该产品服务范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419352311725943&wfr=spider&for=pc

6、南方都市报:预制菜推高广东水产冷链运输需求 数字化平台缓解供需矛盾

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正不断完善。,一些生鲜水产企业目前正借助数字货运平台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生意也从广州逐步扩展到广东和全国。此外,活动现场,运满满货运平台与广东省冷藏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推进广东省冷链运输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必然是‘冷链+产业融合’,这里的产业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加工园区,一个是预制菜的全产业链。”他举例说,作为冷链中的一环,目前冷库的运营多数还是靠人力+机械,属于半自动化。未来冷链物流必须靠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转型升级。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12082927752993.html

7、济南日报:实施冷链物流发展三年行动 济南着力构建“集散枢纽+”冷链物流体系

近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冷链物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按照需求导向、因品施策的原则,优化布局“4个集散基地+11个集配中心+N个采供网点”三级节点网络体系,聚焦持续提升肉类水产品、医药产品转运分拨优势,加快发展重点品类和特色品类冷链物流,着力构建优势品类持续增强、重点品类协同优化、花卉冷链特色发展的“集散枢纽+”冷链物流体系。

https://mp.weixin.qq.com/s/W0CgKL8xBz141CHhsVecBQ

8、宁波晚报:携手跨境电商巨头 宁波奋力打造“冷链枢纽港”

前不久在京举办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来自东海之滨的中国(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被设计成一个艺术范的“大冰箱”,向全球客商进行重点推介,多方拓展“朋友圈”。

在宁波,位于梅山保税港区的梅山国际冷链项目一期,经过两年多紧锣密鼓筹建,目前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尾期,将于2024年一季度开仓试运营;在奉化方桥的宁波农副物流产品中心二期,12月起,宁波五丰冻品交易市场总容量10万吨级的三大冷库全部投用,满负荷运行……多年来,围绕冷链产业发展,宁波下出了一盘大棋。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3-12/11/content_1383770.htm

9、3800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将时鲜做成预制菜,冷链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预制菜行业,又悄悄“内卷”了起来。在很多人印象里,预制菜往往与“时鲜”无关。但让人意外的是,今年已有预制菜企业将“腌笃鲜”等时令菜肴搬上了货架,还有企业发布“招贤令”,有意广结供应生态伙伴……这一轮内卷背后,是整个预制菜行业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机遇。

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文件虽然只有短短九个字,但足以引发市场的畅想和期待。其实,预制菜本身进入门槛并不高,如今已是白热化竞争。但是伴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预制菜向精细化、精品化的模式转型,众多机遇也将随之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预制菜的“内卷”和“升级”,意味着在供应链等方面,业界要进一步围绕农村发力。这在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数字化技术下乡。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或许带来了一种新的机会。

https://mp.weixin.qq.com/s/-lrPbjq84BGcOdJ222U6SA

10、【江苏】江苏中欧(亚)班列年内开行首次突破2000列 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近日,一列满载100个标箱来自江苏省内及长三角地区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国铁上海局集团徐州货运中心铜山铁路货场驶出,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该趟列车采用公共班列模式,既搭载了徐工集团的工程机械,也装载了来自常州的设备生产线和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布料,这是徐州班列发挥枢纽集结功能、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缩影,也是江苏今年的第2000列中欧(亚)班列,标志着江苏班列提前32天完成全年开行任务,连续四年创新高。从2019年的1119列到2023年的2000列以上,班列运行规模迈上新台阶。

http://www.cinic.org.cn/hy/wl/1500615.html

11【江苏】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成立

12月8日上午,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简称“联盟”)在南京成立,旨在搭建开放交流窗口、企业合作纽带、政企沟通桥梁。

联盟由江苏省港口集团牵头组建,是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企业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联合性社会团体,首批成员单位28家,包括多式联运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

该联盟将进一步推进联盟成员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各运输环节运营商搭建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共建多式联运生态圈;促进联盟成员以及与国际国内多式联运主体之间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为货主企业提供多式联运物流方案和快捷便利、成本更优的物流服务;协助政府构建开放互通、联动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凝聚各方共识,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669792

12、【江苏】《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发布,江苏产业带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日前,《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正式发布。其中,江苏产业带数量遥遥领先,与广东、浙江等一同跻身居全国第一梯队。

报告认为,从各地产业带数量来看,产业带多寡与当地GDP水平并无强相关关系。更多的是与当地资源储备和其所处的供应链上下游位置等因素有关。

无疑,作为制造大省、产业大省的江苏,基础好、家底实——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门类最为齐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等均居全国首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http://news.jstv.com/a/20231212/11424a49aff9473db8e34a138a96893e.shtml?r=1702370440193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新华社  时间:2023-12-1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8条工作措施。一是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促进内外贸检验认证衔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促进内外贸监管衔接,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二是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三是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四是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鼓励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培育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中西部等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支持内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有关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更好发挥信用保险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信用保险综合性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

《若干措施》强调,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争取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加强协同配合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2、12月15日起施行 海关总署发布优化铁路快速通关措施

央广网  时间:2023-12-12

为支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促进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发展,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海关总署发布优化铁路快速通关相关措施,并于2023年12月15日起施行:

一、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开展快通业务。

二、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或者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理货报告传输前,向海关传输进境货物快通申请信息。

出口货物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或者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预配舱单电子数据入库后、启运地海关办理报关申报手续前,向海关传输出境货物快通申请信息。

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或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应当向海关传输进出境快通货物载运信息、进出境快通货物指运(启运)到货信息、运抵报告等铁路舱单电子数据。

进出境货物快通申请信息数据项、进出境快通货物载运信息数据项、进出境快通货物指运(启运)到货信息数据项、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数据项填制规范详见附件。

三、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向指运地(启运地)海关申请办理舱单归并和舱单分票手续。

四、快通货物符合舱单变更条件情形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可以向指运地(启运地)海关申请修改原始舱单、预配舱单电子数据。

五、快通货物运输途中因故需破封整理、更换集装箱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通知指运地(启运地)海关。指运地(启运地)海关核实同意后,协调途经地海关监管换装并书面通知进境地(出境地)海关。

3、做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必答题”

经济日报  时间:2023-12-15

从曾经的“两张皮”到如今的“一体化”,我国外贸企业正面临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等5个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进一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把时间轴拉长看,早在2021年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目标。此后,商务部等14个部门还明确了北京、上海等14个省市为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

中央文件反复提及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凸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而从“促进”到“加快”的文件措辞中不难看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既有紧迫性也有可行性。近年来,在疲弱的外部需求和逆全球化的扰动冲击下,我国外贸发展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来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任务十分紧迫。同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作为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多个试点地区实践后,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积累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推广的经验,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可行性。

从国际经验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内外贸企业经营指向相对分割,“重外轻内”的特征较为明显。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人民群众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越来越多外贸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开始加快国内市场布局。对于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将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可以更加顺畅地在两个市场之间切换,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外贸订单和市场份额的稳定,提升中国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同样意义重大。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通过“同线同标同质”,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品质标准的商品,这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商品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内需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同线同标同质”也有利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当消费者在商品及服务上有更多选择权时,消费愿望就可以更好地被激发出来,总体看将有助于我国内需潜力的释放。

虽然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多赢之举,但加快推进内外贸融合的各项任务仍很艰巨,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去突破。比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尚不够强,内外贸融合发展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再如,很多外贸企业在转向国内市场时,往往在渠道建设、人才储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标准、认证、监管等领域衔接存在较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制约。

这些不足、不同之处,恰恰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所在。做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必答题”,要通过更大力度的制度创新,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消除内外贸一体化道路上的隐性壁垒,打破封闭的地区小循环和地方保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商品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为内外贸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4、青岛自贸片区将添航空物流“超级货站”

澎湃新闻  时间:2023-12-17

日前,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以下简称:青岛机场超级货站),通过民航专家组综合性评估,标志着青岛机场国内领先的“区港联动”航空物流服务保障体系建成,青岛空港率先在华东地区实现安检前置模式,空港物流服务延伸辐射至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通过打造智慧安检和流程高效的空海联运中心,将进一步优化青岛口岸营商环境,增强青岛口岸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更好支撑青岛对外贸易稳健向好发展。

超级货站在业内也被称为“没有跑道的货运机场”。青岛机场超级货站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重点事项、中国民航局开展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第一批23个试点项目之一。项目位于西海岸新区,一期库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库外装载区0.6万平方米,距离青岛港仅500米、距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55千米。在民航华东局、青岛市口岸办、青岛海关、青岛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机场集团会同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按照民航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经听取汇报、实地检查及现场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青岛机场超级货站的规划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7003》等规范要求,具备运行条件。

启用后,超级货站将按照机场控制区监管要求进行管理,在超级货站完成货物收运、安全检查、库内组板等前置操作,经密封监管车辆驳运至机场空侧直接装机,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场跨境电商货物运输组织效率,提升空港口岸便利化程度,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真正实现区港联动。根据测算,通过流程优化,空运物流地面转运时效可提高50%以上,物流成本下降30%左右,对促进芯屏科技、生物医药、电子元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与航空物流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助力青岛机场打造高能级航空物流平台、全方位建设北方航空物流转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5、京东物流上线“国际特快送” 跨境电商“海战”物流才是“胜负手”?

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23-12-16

持续性布局跨境运输和海外快递,如今,想在全球织一张物流网的京东物流,抢先上线国际特快寄递业务,打通又一条“脉洛”。

12月15日,京东物流官宣推出“国际特快送”服务,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寄国际”即可下单,一小时上门揽收。该项服务已在广州、深圳率先上线,另一端则覆盖欧美主要国家。京东物流还称,后续会持续拓展该产品服务范围。

刚刚过去的“黑五”,SHEIN、Temu、速卖通在海外市场打得不亦乐乎,同时也让谁是“跨境电商之王”的争端又添一丝悬念。而海外电商业务提早转向,让京东的注意力“砸向”了另一端的物流战场,那同样也是个令人无法忽视的重要领地。

顺丰、菜鸟、极兔乃至通达系,成群结队赶往海外,寻找更广阔天地里的金和矿。相比跨境电商的起势,海外物流的布局有自己的难处,并且需要更漫长的准备,耗费巨大精力与时间。但谁都知道,一旦掌握物流的主动权,海外布局将形成正向循环的“飞轮”,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刚“卷”完黑五 京东物流又上线国际特快送

今年“黑五”分外热闹。菜鸟国际快递数据显示,今年“黑五”前,速卖通菜鸟跨境优选仓的备货量同比去年涨了近9倍。不仅电商平台打得激烈,物流一侧,各家也针尖对麦芒,不让分毫。

顺丰在“黑五”前推出旺季“晚到必赔”增值服务,主要面向使用亚马逊线上“购买配送”服务的卖家。卖家能享受由中国发至美国流向九折运费优惠,并承诺晚到必赔等。

京东物流也不甘示弱,推出“黑五”折扣,即对新仓配客户部分海外仓免除仓储租金,同时,部分海外仓也可以免除旺季附加费。

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打出低价大旗,在海外开战,也有不少跨境业内人士反映,今年物流仓储的压力格外大。数据显示,今年“黑五”当日,京东物流出库订单同比大涨70%,大促预测准确率超95%。

虽然不是第一次承接“黑五”大促,但近来跨境市场需求有所增长,新兴平台迅速崛起,业务量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京东物流方面表示,在分布全球各处的多个自动化仓内,应用包括AGV(自动导向车)、CTU(料箱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分拣输送设备等近千台。

今年“黑五”,京东物流还划定服饰、3C、日用品等不同品类,通过应用正逆一体等模式,对比人工推进效率提升超三倍。

事实上,海外物流场景中,自动化设施与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比国内更高一点,也更适配海外电商市场的环境。

除海外仓外,今年落地配业务,京东也相应布局较多。今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同法国邮政旗下国际快递公司Geopost达成战略合作,覆盖中欧的国际快递服务升级,提升在欧洲多国的履约时效。

就物流时效而言,在国内,3~5天收货在消费侧都称不上快,但海外快递市场履约周期长,时效相当于国内几年前的水平,因此从时效提升角度出发,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仓+落地配”,加上商流端的预测备货,京东物流想在海外复制自己在国内的成功经验。而今,国内通往国外的个人寄递特快服务上线,京东物流另一条物流的“脉”正逐步搭建完成。

物流,跨境电商之争的“胜负手”?

先上线国际特快送服务的是京东物流,但其实,先提出国际快递快线产品的是菜鸟。今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万霖指出,菜鸟将联合速卖通在今年年内正式推出“全球五日达”国际快递快线产品,从重点国家市场开始,逐步让跨境包裹实现5个工作日送达。

海外重点区域方面,菜鸟锁定了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并称将以每年1-2个国家的节奏建设海外本地物流网络。

10月,京东物流官宣未来3年的海外布局规划:将建设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供应链物流网络,构建包括海外仓网、国际转运枢纽、海外国家本土的运配网络及跨国干线运输网络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京东物流数据显示,其在全球拥有近90个海外仓、保税仓、直邮仓,总管理面积接近90万平方米,覆盖全球多个地区。在北美,京东物流自营卡车运输服务覆盖美国90%以上区域,北美全境可实现最快2-3日达。

与菜鸟、京东本地物流网络建设思路稍有不同,顺丰航空货运的能力,是海外物流业务布局的核心和关键。今年4月以来,顺丰航空陆续开通了从鄂州飞往比利时列日、印度德里、美国洛杉矶、德国法兰克福等多个地区的国际航线。

从目前跨境电商的整体走势来看,未来物流端承接的业务单量仍将在短期内快速攀升。在国内战场身经百战、“卷”到极致的国内快递物流巨头们,在业务能力、履约时效的把控,以及适应大促巨幅单量节奏等方面有着优质的基因。

不过,跨境电商这块迅速膨胀着的巨型蛋糕,没那么容易吞一口,在海外战场,面对可贵的增量,UPS、FedEx、DHL等海外巨头同样虎视眈眈。“胜负手”也是新棋局,打铁自身硬之外,亦需要多方制衡。那或许也是一个还有点远的答案。

6、预制菜推高广东水产冷链运输需求 数字化平台缓解供需矛盾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3-12-08

“大湾区冷链物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前面临着农产品供需能力不足,冷链物流配套设施不足造成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环节浪费较多,冷链物流企业依然以小规模主体为主、市场分散,同质化服务严重,冷库库温管控水平参差不齐;行业陷入了存量博弈的内卷局面。”在12月7日下午举行的数字物流助力广东农产品及渔业创新发展的高峰论坛上,广东省冷藏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邓伟良表示,未来冷链物流发展,必然是“冷链+产业融合”,必须靠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正不断完善。,一些生鲜水产企业目前正借助数字货运平台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生意也从广州逐步扩展到广东和全国。此外,活动现场,运满满货运平台与广东省冷藏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推进广东省冷链运输发展。

破解找车难、成本高,广东淡水鱼从佛山发全国

“中国渔业看广东,广东渔业看佛山。”佛山不仅是广东省内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也是广东省淡水鱼最大的集散地。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沙头片区,聚集着大大小小的做淡水鱼生意的企业。得益于气候适宜和水产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佛山的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以及鲜活鱼集散地。

佛山市渔业产业协会会长王丁望介绍说,除了佛山,广东省内的清远、韶关、河源以及英德等地养殖的优质淡水鱼都会集中到佛山沙头片区,再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沙头片区的企业主要经营着广东本地优质淡水鱼,主要包括鳜鱼、鲈鱼、黄骨鱼等。据统计,现阶段从佛山走出去的鳜鱼和鲈鱼基本上能够占到全国市场的一半。

南都记者了解到,随着市场对预制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佛山市淡水鱼制品类预制菜快速发展,从最初的酸菜鱼,到现在的松鼠鲈鱼、烤鱼、鱼排等,产品越来越丰富,对冷链运输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在王丁望看来,佛山水产物流经历了大概四个阶段:1995年~2000年,发往全国的优质淡水鱼多以空运为主,价格贵是最大的缺点。2000年以后,当地企业开始尝试通过铁路来运输活鱼,成本虽然节省了很多,但是运输过程需要汽车运输作为补足,始发地和目的地两头跑很折腾。2003年开始有企业尝试用公路货运的方式跑长途运输,在车上放大水箱,以便路上及时补氧,但弊端在于这种方式不能跑远路,超过1000公里,活鱼的死亡率大。

“直到2007年左右,逐渐发展出现如今使用的集装箱箱包活鱼冷链运输模式。这种方式分拨很方便,运输密度也比较高,单次运输可达到两万到三万斤。除此之外,这种方式损耗比较小,基本上50个小时的汽车运输可以做到大概99%的成活率。”王丁望谈道。

技术是一方面,还需要车辆的快速衔接。佛山渔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养殖、销售、农业科技研发的企业,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该公司品牌部负责人林建涛在论坛现场坦言,在线下找车时代,找车难、与司机易发纠纷,拉跑货、坐地起价、不按要求运输等问题经常出现,而数字货运平台在提高车货匹配效率、节省成本的同时,对于货主企业和司机都有一定约束力,减少了纠纷。

广佛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达1680余万吨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23年1~8月,我国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3086亿元,同比增长3.4%;冷链物流需求总量2.4亿吨,同比增长5.3%;冷链物流总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建总额近300亿元,同比增长9.1%。总体来看,消费逐步复苏稳住冷链物流基本盘,进口冷链食品需求保持旺盛,基建投资力度维持平稳。

有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冷库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冷库结构和资源布局趋于合理化,华东冷库分布占比位居全国第一,达到40%,其次是华北(14.8%)和华中(12.5%)、华南(11.6%),其中华南冷库集中落地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深圳等地。预计2023年,广佛地区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达1680余万吨,2024年将进一步攀升至1755万吨。

运满满冷运事业部运营总监单政委在现场介绍说,从平台的数据来看,大湾区主力货品为冻品、水果,水产品依赖度高于全国。从涨幅来看,大湾区各类货量涨幅均领衔全国,其中水产品、冻品、蔬菜需求量增长更高。区域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是货量始发地“四巨头”。他提道,华南消费市场对于生鲜冷链食品有比较大的需求,因此这一区域的冷链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们除了广东之外,在江苏等核心城市也加快布局。”

广州叶水福城市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波在2016年开始转型做冷链运输。他分享谈道,“最近几年,市场上对冷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高价值的水果、蔬菜,还有一些新兴市场的发展,比如奶茶、预制菜,再者就是品牌连锁饭店、生鲜食品品牌市场不断地下沉,导致市场对冷库、冷链运输等有了一定的需求增长。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很高。”

据许波介绍,他的企业车辆结构是自有车辆+熟车+运满满平台调车,平台调车在车辆结构中占比50%以上。“平台调车可以降低我们的养车成本和车辆管理成本,以至于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服务甲方。”他提道,不同企业对车辆要求不一样,在运输过程中也有定制化的服务,所以自购车辆是无法满足甲方需求的多样化,数字货运平台就成了主要运力池。

邓伟良指出,“大湾区冷链物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前面临着农产品供需能力不足,冷链物流配套设施不足造成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环节浪费较多,冷链物流相关政策需加强落地执行力度;各类资本投资兴建的冷库未能本着节能、环保、低碳、数智化建设的原则,为以后的运营管理留下伏笔;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依然以小规模主体为主、市场分散,同质化服务严重;冷库库温管控水平参差不齐,行业陷入了存量博弈的内卷局面。”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必然是‘冷链+产业融合’,这里的产业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加工园区,一个是预制菜的全产业链。”他举例说,作为冷链中的一环,目前冷库的运营多数还是靠人力+机械,属于半自动化。未来冷链物流必须靠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转型升级。

7、实施冷链物流发展三年行动 济南着力构建“集散枢纽+”冷链物流体系

济南日报  时间:2023-12-15

近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冷链物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按照需求导向、因品施策的原则,优化布局“4个集散基地+11个集配中心+N个采供网点”三级节点网络体系,聚焦持续提升肉类水产品、医药产品转运分拨优势,加快发展重点品类和特色品类冷链物流,着力构建优势品类持续增强、重点品类协同优化、花卉冷链特色发展的“集散枢纽+”冷链物流体系。

新增冷库100万立方米

《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集散贸易中心、全国重要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初步建成全国重点品类冷链物流全渠道保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冷链物流枢纽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

渠道品牌创新打造,打造集散枢纽、“集散枢纽+居民消费”“集散枢纽+主产区”“集散枢纽+销地”渠道品牌均不少于2个,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枢鲜泉城”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保真渠道名片,有力助推“好品山东”“泉水人家”公共农产品品牌建设。

设施网络持续优化,济南国际陆港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物流枢纽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章丘集散基地集散能力不断提升,集配中心和采供网点布局逐步完善,新增冷库100万立方米,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不少于500个、城市生鲜配送末端网点不少于50个。

枢纽作用不断增强,省会经济圈公路冷链班车常态化运营线路不少于7条,国际国内冷链班列线路不少于5条,年运行数量6000标箱。优势品类集散规模持续扩大,肉类水产品年吞吐量超过360万吨;医药产品物流总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第三方物流总额超过300亿元。果蔬、速冻预制食品、乳品等重点品类和花卉特色品类协同发展。

枢纽经济加速壮大,入选山东省“151”工程的涉冷物流企业数量在全省领先。打造2-3个品类冷链商贸物流总部基地、1-2个高能级冷链商贸物流总部基地。面向俄罗斯、蒙古等国的进口肉类工贸基地基本建成。

优化布局“4个集散基地+

11个集配中心+N个采供网点”

《行动计划》明确发展重点,按照需求导向、因品施策的原则,优化布局“4个集散基地+11个集配中心+N个采供网点”三级节点网络体系,聚焦持续提升肉类水产品、医药产品转运分拨优势,加快发展重点品类和特色品类冷链物流,着力构建优势品类持续增强、重点品类协同优化、花卉冷链特色发展的“集散枢纽+”冷链物流体系。

其中,4个集散基地包括,国际陆港核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物流枢纽、章丘集散基地。国际陆港核心区选址在济南东部,载体类型为综合品类转运分拨型集散基地,功能定位是以公铁联运为核心功能的多式联运主枢纽,是济南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网和山东省集散基地网“陆向”主枢纽的核心载体;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选址在历城区,载体类型为肉类水产品商贸服务型集散基地,功能定位是全国性肉类水产品集散贸易中心;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在历城区,载体类型为综合品类商贸服务型集散基地,功能定位是肉类水产品、乳品、速冻预制食品等品类区域消费和全国跨区域集散流通中心;章丘集散基地选址在章丘区,载体类型为医药产品转运分拨型集散基地,功能定位是重点服务于全国医药生产企业的医药产品转运分拨中心,是医药流通企业物流中心供给库,是全市医药产品物流集散枢纽。

11个集配中心包括综保集配中心、市中集配中心、槐荫集配中心、天桥集配中心、长清集配中心、章丘集配中心、济阳集配中心、莱芜集配中心、钢城集配中心、平阴集配中心、商河集配中心。

加强与青岛、威海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联动

在肉类水产品优势品类方面,重点建设汇集我省及邻省肉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集散基地网络,打造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的肉类水产品供给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其中,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物流枢纽完善监管设施设备条件,加强集散基地“进口”“出口”管控,打造肉类水产品保真集散渠道品牌。加强与青岛、威海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联动,鼓励集散基地建设超低温冷库、冷链加工设施,提升三文鱼、金枪鱼等优质水产品加工集散能力,推进肉类水产品食品加工业协同发展。

在医药产品优势品类方面,重点推动医药产品第三方集散基地与医药流通企业物流配送系统协同,打造全国重要的以商贸集散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医药产品产销冷链物流枢纽。其中,槐荫区充分发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医药产品研发和临床应用优势,吸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落户,打造全国重要的医药产品供应链总部基地。

在乳品、速冻预制食品重点品类方面,重点加强与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联动,建设区域性消费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全国的乳品、速冻预制食品集散贸易中心。其中,鼓励乳品生产企业扩大奶源基地规模,高标准建设原奶源头冷链物流设施;对接东营、内蒙古等原奶主产区,配备一体式原料奶专用冷藏车,加强全程温度监控,构建全程可监控的原料奶生产供应冷链物流体系。

在果蔬重点品类方面,重点完善果蔬居民消费配送冷链物流体系,协同优化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加强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打造区域性的消费服务型果蔬冷链物流集配网络和全国重要的名特优果蔬集散贸易中心。天桥区、长清区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区域性消费型果蔬冷链集配贸易中心,引导在济经营的大型流通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提升果蔬冷链储运配作业水平,完善果蔬保鲜转运、分拨、末端配送冷链物流设施,推广“全程不倒筐”销售配送,加强末端追溯监控,提升城市消费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在花卉特色品类方面,重点做精玫瑰、观赏类花卉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的特色花卉产销冷链流通中心。其中,推动“冷链+会展+电商”的花卉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加强流通渠道管控,叫响“平阴玫瑰”“商河花卉”会展、电商品牌。

8、携手跨境电商巨头 宁波奋力打造“冷链枢纽港”

宁波晚报  时间:2023-12-11

前不久在京举办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来自东海之滨的中国(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被设计成一个艺术范的“大冰箱”,向全球客商进行重点推介,多方拓展“朋友圈”。

在宁波,位于梅山保税港区的梅山国际冷链项目一期,经过两年多紧锣密鼓筹建,目前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尾期,将于2024年一季度开仓试运营;在奉化方桥的宁波农副物流产品中心二期,12月起,宁波五丰冻品交易市场总容量10万吨级的三大冷库全部投用,满负荷运行……多年来,围绕冷链产业发展,宁波下出了一盘大棋。

A 携手头部企业 扩大全球“朋友圈”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吸引超50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在链博会上,我们接触到不少冷链行业的头部供应商,进行了深度交流。”参展回甬的宁波梅山国际冷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冬冬告诉记者,作为国有控股冷链物流投资商、港口型冷链物流运营商、国际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商,这次他们通过首届链博会将来自宁波的“超级大冰箱”的形象与概念传递出来,希望项目投入运营后,让更多百姓餐桌上可享“超级大冰箱”的极致锁鲜产品。

在链博会上,宁波梅山冷链与墨谷供应链达成战略合作,将联袂建设全球优质品牌进入目的国市场的“高速公路”,力求“全球一站式服务”,共促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梅山国际冷链项目注重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营,此前已与全球最大在线零售商、跨境电商平台巨头亚马逊“牵手”——宁波梅山国际冷链有限公司与宁波亚集物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而“亚集物流”作为亚马逊全球出口前置仓项目的运营企业,未来,双方将在数智化冷链建设、跨境电商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梅山综合保税区的辐射带动和政策溢出效应,促进宁波跨境电商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B 宁波紧抓冷链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宁波舟山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地处南北和东西航道要冲,地位举足轻重——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宁波舟山港现有生产泊位620多座,是中国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深水良港。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成为万亿市场。

据海关统计,肉类及肉类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乳品是进口的前三大品类。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人均冷冻食品的消费量仅9千克,且品种较单一。而发达国家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处于较高水平——美国人均约60千克,欧洲人均35千克,日本人均20千克。

在我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是目前冷链物流的头部城市,宁波、青岛、深圳、厦门等紧随其后。在冷链物流发展道路上,宁波前有标杆,后有追兵。

依托港口优势,上海、广州、天津大力建设冷链枢纽港,开展大宗冷链贸易。而宁波口岸冷链进口量规模偏小,虽然近年来进口增加明显,但占比仍然很小。此外,行业发展短板还包括龙头企业少、基础设施规模小、运营模式单一;冷链保温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不到1%;冷链产业与港口优势联动不足;产业配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不足、流通成本较高。

据业内人士分析,上海冷链物流业比较成熟,跨国企业集中,肉类、水产、水果进口量大。但受港口水深影响和冷库容量限制,部分饱和业务有转移的迫切需求。宁波舟山港具有天然的口岸优势,随着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大港、大库、快通关等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提升,将吸引更多国际船舶停靠宁波舟山港。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的“明珠”,正迎来发展的黄金窗口期。近年来,面对发展前景巨大的冷链物流产业,宁波蓄力奔跑、厚积薄发,努力建设国际冷链供应链枢纽港,希望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以宁波为基地辐射长江经济带及周边市场,力争跻身全国冷链物流的“第一梯队”。

C 以优质肉类蛋白为主,兼顾水产、水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消费国,优质牛羊肉、水产品、水果等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梅山国际冷链项目以进口优质肉类蛋白资源作为重点突破口,兼顾水产品、水果等进口冷链市场发展,明确“一中心三基地”功能定位。中国(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将打造成为“一中心三基地”,即国家冷链优质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宁波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应急冷链仓储分拨基地、国际冷链商贸产业基地。

项目将打造供应链的策源中心,而不是简单提供货品仓储服务(即货品“穿场而过”、停留短、功能较单一),而将实现从工厂到消费端,集贸易、加工、检测、营销于一体的精细化运营,努力提升客户黏性。

“‘城市大冰箱’的功能不仅仅保鲜、储存,还有报关、保税、加工、贸易、中转等一系列服务。”高冬冬介绍,项目将建设国际冷链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国际冷链产品通关查验中心等7大功能区,创新打造冷链智慧查验新模式,汇集通关、物流、仓储、查验、监控等数据,集成展现于孪生大屏,提升查验中心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建设“数字孪生+智慧查验”,集成产地到销地的冷链物流信息,实现冷链食品全链条追溯。

在梅山国际冷链项目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期工程已完成约9成,工程推进繁忙。项目共配备13座现代化多温层仓库、2座加工库,可实现-55℃至20℃全温区覆盖,融合物流、仓储、加工、国际贸易、电商等多功能于一体,提供冷冻冷藏、保税查验、加工配送、商品展示交易、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预计项目整体建成投运后,冷库库容量达到50万立方米,进口冷链贸易量80万吨、交易额150亿元。到2027年,力争进口冷链贸易量达200万吨、交易额400亿元,跻身全球优质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第一梯队”。

届时,巴西牛肉、澳大利亚羊肉、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泰国榴莲、智利车厘子、新西兰猕猴桃等来自全球各地的冷链保鲜产品将源源不断地“漂洋过海”,靠泊宁波港口,辐射长三角及全国更大区域,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实现品丰价平,进口食品价格也将更实惠。

9、将时鲜做成预制菜,冷链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3800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平台  时间:2023-12-16

预制菜行业,又悄悄“内卷”了起来。在很多人印象里,预制菜往往与“时鲜”无关。但让人意外的是,今年已有预制菜企业将“腌笃鲜”等时令菜肴搬上了货架,还有企业发布“招贤令”,有意广结供应生态伙伴……这一轮内卷背后,是整个预制菜行业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机遇。

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文件虽然只有短短九个字,但足以引发市场的畅想和期待。其实,预制菜本身进入门槛并不高,如今已是白热化竞争。但是伴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预制菜向精细化、精品化的模式转型,众多机遇也将随之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预制菜的“内卷”和“升级”,意味着在供应链等方面,业界要进一步围绕农村发力。这在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数字化技术下乡。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或许带来了一种新的机会。

01预制菜要做自己的“破壁人”

很多人对预制菜的印象是“冰疙瘩”,尤其是那些不讲究时令的菜肴,最容易被制成预制菜。在很长一段时间,佛跳墙、松鼠鳜鱼、猪肚鸡、炸子鸡等菜品一直是市场上预制菜的主力。相反,市面上以时令蔬果为原料的预制菜肴长期缺位。

这似乎印证了,预制菜和中国人“不时不食,适时而食”的讲究是格格不入的。

例如春笋。笋者,竹萌也。竹笋一年四季都有,可唯独春天的笋味最佳。江南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吴越名菜腌笃鲜。江浙地区的春笋,尤以杭州临安城北的天目山雷笋为佳。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外地消费者而言,很多人是没有“口福”去享受腌笃鲜的。

《农民日报》曾在报道中指出,因保鲜期极短,春笋有“过夜吃已有隔世感”的说法,这也造成临安雷笋主要是销往江浙沪,“村民们挖的雷笋,除了供自家食用外,剩下的会汇集到当地的集镇交易”。

“时鲜”二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很多名菜具备区域性和时间性,不具备“出圈”“跨(地)界”的条件。但是从现在市场的变化来看,这种壁垒正在被打破。腌笃鲜这道区域美食,已经出现在预制菜货架上。

无独有偶,近年来,冰鲜鲥鱼、冰鲜河豚等“时令菜”也开始成为预制菜,某种程度上,“不时不食”的讲究仍在,但是时间的局限、空间的局限已经被打破,普通人享受时令美食的门槛也被降低。

口感和健康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预制菜行业今后的一个方向。

谈及预制菜行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曾表示,未来如果想从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企业就要提高持续性,走健康持久之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在产品还原度上下功夫。

预制菜不是人们想象中冷冰冰的工业化产品,而是将大厨精妙的手艺与现代营养科学相结合,尽可能保留食品的风味和营养。

如何通过食品工业技术和供应链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预制菜企业至关重要。

以盒马为例,他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在味觉和食材配比等问题上进行技术积累;其二是通过货架空间的管理,去追求极致的新鲜。六七年间,一些数字技术也被引入到流程中来。

谈及预制菜的口感、风味和健康等问题,从源头上做好食材品质管控,生产过程中对调味品的用量通过科学测算和反复试验,用尽量少的调味品实现最佳的味道,更利于人体健康。

预制菜内卷背后,是中国预制菜从侧重B端,向B端C端“两条腿走路”的转型。

随着业态、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说,随着消费端认知的提升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随着整个中国预制菜技术不断的升级完善,未来想必会有更多的菜肴可以加入到预制菜的序列当中。随着中国预制菜B端和C端的同步发展,整个预制菜的产业结构也会得到很好的加持。三年后,中国预制菜有望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02预制菜的尽头是供应链?

1912年,博物学家伯德塞背井离乡,前往北美洲最东部的拉布拉多养狐狸。在和当地因纽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伯德塞发现一件事:鱼在-35°C的环境下会急速冷冻,但解冻后食用口感却非常好。随后他展开了一些实验,发现气温越低,食物冷冻得越快,冰晶就越小,风味和新鲜度就越好。结果伯德塞的狐狸养得一塌糊涂,但是他获得的灵感却促进了速冻技术的发展,并为今后的预制菜行业奠定了基础。

二战以后,美国冷冻食品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几乎与此同时,1950年开始,日本开始兴起“料理包”。冷冻技术和供应链的进步,以及人们摆脱“厨房”的诉求,共同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也很不错,但与全球其他地区成熟的预制菜市场相比,仍有上升空间。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但以2021年为例,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仅为8.9千克,远低于日本的23.59千克。此外,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和C端的市场规模比例为8:2,在日本,该比例为1:1。

在中国,预制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三年来,中国消费者对预制菜也从陌生走向逐渐。一份调查显示,在年夜饭中,合计5成以上的受访者会使用预制菜。朱丹蓬表示,宅家文化、外卖普及、懒人效应,以及不少年轻人是“烹饪小白”等因素,都是预制菜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关键点。

“预制菜行业其实在技术层面没有什么壁垒,形象点来比喻,你只要一个灶台,一个冰箱、一辆能够运输预制菜的车,你就可以做预制菜了。”有企业人士表示。

预制菜最大的门槛并不在于技术,很多时候,原料、选品、风味和供应链能力,才是大家容易拉开差距的地方。

从市场来看,对于2023年,各企业早有规划。

去年8月,位于成都、武汉的两大盒马供应链运营中心也率先投产,3R专属的中央厨房工厂开始启用,开年后,盒马也推出了更多以春菜为主题的产品。

今年2月,叮咚宣布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计划招募全产业链的优质供应商,并计划推出“少油无油预制菜”等系列……

面对广阔的市场、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认可度、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如何抉择?

从货架上的变化来看,预制菜往往以“大菜”、“酒店菜”为主,可现在时令菜也能成为企业力推的对象。可以猜想,很多企业,正在“偷偷”围绕供应链发力。

对于这个现象,陈慧芳解释道,“春菜”的鲜度决定了它的成色和口感,除了需要中央厨房的能力,还需要极致的短供应链的效率。

2016年左右开始,预制菜供应链布局就已经展开,从上游的产地乡村,到中央厨房,到物流网络、再到前端的货架管理,这些积累是现在推出时令预制菜的基础。

此次一号文件带动的风口,会让更多企业和参与者发现预制菜市场蕴藏的机会。“企业还是要回归初心”,归根到底要把菜-农-商-运做起来,这是最底层的逻辑。

03“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是农村现代化又一个历史性机遇?

时令春菜也可以“被预制菜”,这背后可能隐含着“供应链下乡”带来的重大机遇。

打破时空局限,农产品出圈,可能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这也许是最直观的。

有参与采购的预制菜行业人士表示,因为笋的时效性很强,以前新收的笋一半要做长保处理,用作出口,另外的50%供应给江浙沪的线下餐饮渠道。

现在通过预制菜等形式,笋可以卖到全国;湖北以前藕带主要供给华中地区,但在上海等地获得成功以后,很多企业和采购商甚至会跑去当地抢购,“收购价格一下子上去了。”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也会带来极大的产业力量。例如把高原青稞加进八宝粥,原料数量变多了,那么加入到这个产业的农户数量就变多了,这会带来一种“双赢”的效果: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元化了;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也借此提高了收入。

农产品接入预制菜市场供应链体系,无形中会为“智慧农村”带来数字化机遇。

与“供给侧助农”相比,将时令蔬菜做进“预制菜”,很大程度上是从“需求侧”出发,为农产品带来升级。

以前的预制菜以B端市场为主,因为做不到远距离运输,绿叶菜很多都是就地供给。现在以发展C端市场为契机,企业通过冷冻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供应链、数字化等领域的努力,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倾向于时令季节、贴合日常的东西,并实现“农业+”。

整体来看,近年来,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农业,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例如腾讯的“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项目,针对当地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等产业企业进行帮扶,并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其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则建议,推进偏远和农村地区的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地仓、冷链及大型智能供应链中心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重点方向,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构建“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于第一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振兴乡村经济,可促进产业端和产业结构升级。预制菜产业正好可以提振全产业链提升,随着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预制菜产业也将拉动我国内需经济,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10、江苏中欧(亚)班列年内开行首次突破2000列 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国资委网站   时间:2023-12-13

近日,一列满载100个标箱来自江苏省内及长三角地区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国铁上海局集团徐州货运中心铜山铁路货场驶出,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该趟列车采用公共班列模式,既搭载了徐工集团的工程机械,也装载了来自常州的设备生产线和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布料,这是徐州班列发挥枢纽集结功能、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缩影,也是江苏今年的第2000列中欧(亚)班列,标志着江苏班列提前32天完成全年开行任务,连续四年创新高。从2019年的1119列到2023年的2000列以上,班列运行规模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江苏班列积极克服市场下行压力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锚定年度重大专项任务,着力发挥全省班列统筹发展作用和集团贸易主业优势,强化运行组织和市场需求保障,保持开行规模稳中有进,截至11月29日,实现同比增长11.1%,去程回程比也进一步优化至1.5:1以内,运行质效持续提升,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

在通道建设上,江苏班列在持续打造优势线路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聚力提升境外通达性,先后首开南京-白俄罗斯明斯克、海安-老挝琅勃拉邦、徐州-俄罗斯叶卡捷琳堡3条新线路,实现至明斯克线路稳定运营,提前完成全年新线路开行任务。目前江苏班列已稳定运营中欧(亚)班列线路24条,覆盖欧亚26国。

在服务地方上,江苏班列持续大力组织跨境电商、重点企业、商品车、冷链等特色班列开行。积极保障徐工、南京LG等省内出口龙头企业开行企业专列,靠前服务跨境电商发展,强化组织省内接续班列;大力发展JSQ型商品车出口专列,年内已开行JSQ型中欧班列46列,较去年增加37列,规模居东部地区首位,提前完成全年特色班列开行任务。

在运贸融合上,江苏班列积极组建运贸中心,大力发挥苏豪控股集团进出口贸易及境外渠道优势,1—10月通过运贸一体项目推动新增进口俄罗斯植物油5.8万吨,货值4.11亿元。依托江苏班列荷兰“前展后仓”项目,有效发挥其仓储、展示功能,促成省内多家企业获得出口订单;紧抓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举办等契机,今年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先后签署2处合作海外仓,提前完成全年海外发展任务,为运贸融合拓展新平台。

在创新发展上,江苏班列全面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运行“班列+市采通”“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等班列,上线“中俄快线”产品,进一步提升班列服务效率和品质;苏州班列研发货物装卸发明专利,有效检测集装箱偏载情况,提升运输安全;聚力打造“数字班列”,“单一窗口”数据接入进入建设期,将有力推动报关无纸化、通关便利化及业务智能化,提升班列运输时效。

11、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成立

中国水运网  时间:2023-12-11

12月8日上午,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简称“联盟”)在南京成立,旨在搭建开放交流窗口、企业合作纽带、政企沟通桥梁。

联盟由江苏省港口集团牵头组建,是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企业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联合性社会团体,首批成员单位28家,包括多式联运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

该联盟将进一步推进联盟成员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各运输环节运营商搭建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共建多式联运生态圈;促进联盟成员以及与国际国内多式联运主体之间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为货主企业提供多式联运物流方案和快捷便利、成本更优的物流服务;协助政府构建开放互通、联动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凝聚各方共识,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江苏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理事长王洪涛倡议,锚定“标准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三大目标方向,全面推动江苏省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江苏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欣提出,要以联盟成立为契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共同发展壮大,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12、《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发布:江苏产业带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江苏新闻广播   时间:2023-12-12

身上的衣服布匹面料或许来自苏州常熟 ,帮你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小电驴”来自徐州丰县,满大街跑的汽车需要苏州昆山的设备零配件和无锡锡山的钢板金属板 ,你片刻无法分离的手机则更离不开无锡宜兴的电工通信材料 …… 日前,《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正式发布。其中,江苏产业带数量遥遥领先,与广东、浙江等一同跻身居全国第一梯队。

报告认为,从各地产业带数量来看,产业带多寡与当地GDP水平并无强相关关系。更多的是与当地资源储备和其所处的供应链上下游位置等因素有关。

无疑,作为制造大省、产业大省的江苏,基础好、家底实——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门类最为齐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等均居全国首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在12月8日闭幕的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江苏又提出将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

除了钢铁等带来的“国之重器”,江苏的“小制造”也走出了明星产业。报告显示,在号称“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的江苏扬州杭集镇,牙刷被销往金华、上海、无锡、宁波、佛山、苏州、淮安、扬州、崇左、杭州等地,甚至远销海外,“小牙刷”做成了“大生意”。

此外,作为国内知名的化妆品产地,江苏的面膜产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报告数据显示,常州市天宁区的琉璃光生物产业园在近一年发出的面膜量占全国的4%,也因此成功跻身全国面膜第四大发货地。

据了解,《报告》统计分析得出,描述了物流数字化视角下的产业带分布。利用数字货运平台的某一品类,经过运输单量、吨重、运距等综合数据的分析,认为该品类在此区域已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称之为数字物流产业带。

“我们今天发布的是数字货运产业带的一份观察报告,不同于通常的产业带报告,而是一份基于运输环节,揭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各个产业运用数字货运助力经济发展的成果”,满帮集团副总裁陶然介绍,“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不但能对中小企业寻找商机有帮助,也希望能够给司机提供一个货物趋势的洞察,帮助他们到各个地方更好的抢单。”

《报告》中特别发布了“数字物流产业带20强”“部分省份Top产业榜单”“农产品产业带Top20”“特色县域产业带”四张榜单。榜单叠加绘就了一张生动的数字物流产业带地图。

此外,《报告》还重点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流通方面的表现,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空间发展的多中心模式显著加强,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用不断提升。

从绝对运距数据看,“包邮区”(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地区运距最短,相比之下,中西部、东北部平均运距超千公里。具体到城市集群,由于南京都市圈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推动,江苏所在的长三角一体化加强效应较为明显,仅次于珠三角。

物流业贯穿生产制造与个人消费整个产业链条,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的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能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扩张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而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增长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可以看到,数字物流正赋能千行百业,更好地实现地尽其利、货畅其流,让“路”上的产业“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