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2年第48周政策舆情周报(20221128)
编辑:小编 时间:2022-11-28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2年第48

政策舆情汇编

2022年11月28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65  

 

1、国务院:再提降准!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这些重要部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

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为扭转二季度前期经济下滑态势、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是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还有很大潜力,同时各地情况有差异,由于多种原因有部分没落到位,要继续狠抓落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332850096652460&wfr=spider&for=pc

2、交通运输部:共同推进国际航运绿色、智慧和韧性发展

11月22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式开幕。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付绪银在题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携手共筑更加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的演讲中表示,推动航运更加绿色、智慧、韧性发展,是积极应对国际航运碳排放要求、提升航运安全韧性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航运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世界航运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创新、加强合作,顺应形势、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共同推进国际航运绿色、智慧、韧性发展,以可持续的交通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航运发展聚焦绿色、智慧、韧性,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11222567174137.html

3、人民日报: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期,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利用三年时间,面向细分行业,分阶段遴选试点支持一批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211/22/593169.shtml

4、人民日报:从人找货到货找人,仓库变“聪明”货物“跑”得快

今年“双11”,快递小哥穿梭在城市乡村,忙着“送送送”。每年的“双11”“6·18”等电商大促活动,都是快递业的旺季。

近年来,全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5年翻了1.7倍,而且快递的速度、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的功能。许多消费者发现,下单不到1小时,相关平台已显示“您的订单已出库”。面对庞大的快递业务量,传统仓库进行数字化革新,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智能仓储模式,不仅提高了存储能力,也降低了相应成本。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211/22/593172.shtml

5、人民网: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专家,激发长三角市场活力

近年来,长三角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走在前列,优化营商环境成效逐步显现,竞争合作新优势不断增强,对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吴璟桉表示,《行动方案》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有利于巩固全国经济恢复基础,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回稳向上。

吴璟桉还表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省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6的人口,创造出我国近1/4的经济总量、1/4的社会消费、1/3的进出口总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1122/c1004-32571777.html

6、人民网:以“数字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全球通胀上行风险仍不容忽视,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在近日召开的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应对当前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续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支撑起“大物流”

新时代10年间,中国物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中国快递业务量此间从57亿件增长到超1000亿件,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浪潮。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物流业逐步实现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包装等全链条的数字化集成,完成了从传统物流向现代数字物流的嬗变。张勇讲述了阿里旗下智慧物流平台菜鸟实现物流要素全面数字化的历程,指出数字物流不仅降低了行业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为实体经济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060146203865710&wfr=spider&for=pc

7、中国经营网: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双碳”成企业稳健发展必选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潮流所向,更是大势所趋,对企业来说,实现“双碳”目标已经变成企业稳健发展的“必选项”。

其中,强化信息披露,提高社会对ESG发展理念的理解程度,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ESG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金融机构正积极参与并助力“双碳”战略的实施。

http://www.cb.com.cn/index/show/zj/cv/cv135186841264

8、中国质量报:跨境电商发展需把眼光放长远

今年“双11”被不少网友戏称“史上最冷清”,但跨境电商却表现抢眼。在京东国际,“双11”巅峰28小时期间,逾11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进口超市成交额同比增长7倍;在天猫国际,有750个海外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TikTok电商跨境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137%,订单量同比增长141%。

近年来,依托于政策支持和数字技术赋能,我国跨境电商实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间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当前,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而随着商务部《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我国跨境电商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联通国内外需求、带动数字化转型等作用,通过“买全球、卖全球”,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我国跨境电商未来前景广阔,但目前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不需要太高的资金和专业门槛,这使得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市场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经营者,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新发展机遇。但是,跨境电商准入门槛降低,大量涌入的规模相对较小的电商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体现在进口方面,主要是失信行为多发,货品质量难以保障,退换货等售后服务纠纷较多。

跨境电商的“跨境”特征决定了其物流成本较高,而这也成为影响整个跨境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物流距离长、经历环节多、经营者基于物品安全考虑还要加固包装……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花费成本。而且,跨境物流较慢,货品不能及时送达客户手中,加之不可避免地出现货品丢失、损坏等情况,这都会降低客户的体验。

http://www.ce.cn/cysc/zljd/yqhz/202211/22/t20221122_38244317.shtml

9、中国消费者报:建设“双碳”标准体系 实现“双碳”既定目标

近日,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构建“双碳”标准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双碳”工作对标准的全方位需求为导向,为构建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双碳”标准体系提供了“路线图”。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2/11-15/0910464248.html

10、央广网:大湾区至长三角地区再开一条全新物流通道

11月20日12时许,伴随一声汽笛长鸣,搭载着食品饮料、牙膏等民生物资的“平湖南-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从深圳平湖南铁路物流园缓缓驶出,预计2天后抵达苏州太仓港站。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通达苏州地区的货运班列,标志着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物流通道。

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两个增长极,两地经济往来密切,合作交流频繁。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湖南-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的顺利开行,将加速提升深圳的交通枢纽地位,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战略联动走廊支点,推动珠三角、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当前,受多点疫情散发影响,国内物流运输频繁受阻。如何保障民生物资产业供应链、满足广大百姓日常生活中“购物袋”需求、实现商业服务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铁路部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为疫情下的物流运输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长远运输距离上,与其他方式比较,铁路运输不仅有价格优势,而且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小,是我们运送民生物资和产业链物资的首选。”中集世联达铁联物流(广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班列正式开行后,与原有运输模式相比,整体时间可缩短2-3天,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成本。

https://jingji.cctv.com/2022/11/21/ARTIK5SHBgjBbAbsiLbrLrPS221121.shtml

11、法治日报:新《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助企合规守信闯市场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新《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将进一步引导外贸企业进行合规建设与自我革新,为我国外贸保稳提质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信用管理既是海关监管的基石,也是外贸企业经营的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海关总署近日结合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要求,公布了新修订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新《标准》聚焦市场主体反映较为集中的‘程序繁琐、标准繁复’等问题,对原《标准》认证项目进行了较大幅度优化整合,由原来的269项优化整合至94项,缩减约65%,对重复表述、缺乏对应便利化措施、与企业经营实际不匹配的项目进行了删除优化。指标设置更科学、内容更精准、表述更简洁。”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副司长朱昉介绍说。

有关法律专家、外贸企业认为,新《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引导外贸企业进行合规建设与自我革新,为我国外贸保稳提质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https://legal.gmw.cn/2022-11/18/content_36168758.htm

12、现代物流报:跨境冷链如何以空间换取时间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建立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这一历史使命,已经被提到了顶层设计的高度。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中国。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全国各省市也已将建立冷链物流新格局写入了当地十四五规划纲要,而冷链物流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内涵和核心,就是数字化冷链。为客户提供智能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自助分析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可谓未来已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到2025年,如果增长顺利的话,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MP8KSIV05507HPG.html

13、大众新闻 :以先进创新技术推动物流管理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当今,伴随着云计算、5G、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全球头部物流管理企业不断通过智能化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依赖于传统经营模式的物流管理公司的市场生存空间遭到严重的挤压。现下,如何成功开展智能化转型,成为物流管理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作为我国智慧物流管理领域内顶尖杰出的管理人才,朱思昕积极投身于智慧物流管理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将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智慧物流管理中,并打造出一系列先进的智慧物流管理技术成果。这丰富了智慧物流管理手段,完善了智慧物流管理体系,为物流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https://www.163.com/tech/article/HMRKQKAS00099BK0.html

14、【江苏】:畅通“微循环” 铺路“江苏造”

江苏水网密集,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近年来,随着“轨道上的江苏”建设加速,铁路运能不断释放。而铁路专支线,一头连着沿海沿江港口,一头连着铁路干线,实现区域间最经济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作为畅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设施,今年1—10月,江苏省铁路专支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7.00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9亿元的82.62%。当前,江苏着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益,积极推动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发展,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

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639342

15、【苏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包括近200万户个体工商户在内,江苏省苏州市现有市场主体超280万户,数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厚植市场主体成长的“沃土”,就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

9月底,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六减”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及任务清单》。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方面,外资市场主体登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审批事项减少9个审批环节,减少申请材料13份,减少审批时限76个工作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还将有关措施拓展至食品生产许可、执业药师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5类市、县级审批事项,减少1个审批环节,减少9份申请材料,减少审批时限29个工作日。

https://finance.sina.cn/2022-11-21/detail-imqmmthc5374643.d.html

 

1、再提降准!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这些重要部署

澎湃新闻 时间:2022-11-24

据新华社11月23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

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为扭转二季度前期经济下滑态势、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是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还有很大潜力,同时各地情况有差异,由于多种原因有部分没落到位,要继续狠抓落实。

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会议指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着力稳增长背景下,货币政策继续发力有必要、有空间也有契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降准具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向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增强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持续性;三是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此次国常会提出降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宏观经济走势看,未来一个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压力犹存;二是从通胀走势看,通胀下行压力大于上行压力。

“11月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弹,实体经济恢复受到一定影响,需求仍有不足,市场情绪不稳定,需要宏观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释放稳增长的积极信号,以增强金融市场信心,维持市场基本稳定,为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称。

在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看来,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降息提振需求的空间相对受限,央行有望进一步通过总量工具的增量操作来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力争使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通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和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实现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

会议指出,稳定和扩大消费。实施好生活服务业纾困政策。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电商、快递网络畅通。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指导地方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努力改善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在房地产方面,近期监管部门频频发声。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上述座谈会强调,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

在“保交楼”方面,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近期监管部门将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保交楼”专项借款共同对暂遇困难的房地产企业贷款提供帮助。

此外,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1月23日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等六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

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会议指出,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两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逾期未兑现承诺的地方予以通报,对确实无法按期开工的项目予以调整。加强监管,打造廉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

“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由7月21日国常会首次提出建立。机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在推进重大项目开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数据来看,1-10月基建投资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但民间投资增速却在放缓,所以会议特别指出要带动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

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方面,潘功胜介绍,截至10月末,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过3.5万亿元。

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实现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也将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分批实现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

会议指出,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在已基本完成项目贷款签约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再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拨付,督促用款单位加快设备购置和改造。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正加快推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分析人士认为,通过专项再贷款形式支持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有效提高了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匹配效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支持领域看,设备更新再贷款主要指向社会领域、新基建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直接作用是促进这些领域设备更新投资,有助于补强短板,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青认为,支持新基建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的设备更新,短期内将推高相关领域的投资增速,长期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综合来看,设备更新再贷款具有长短结合的政策效果。

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

会议指出,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不间断协调,保障主干道和微循环畅通,保障港口、站场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进出口通畅。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表示,交通物流是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当前正值经济恢复巩固关键阶段,保证物流的畅通可以促进交通物流产业链复苏,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秩序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更加稳定,更好地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此外,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力度,依法依规惩处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

会议强调,要强化督导和服务。11月底前,国务院各督导工作组赴有关地方,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需要的服务帮助,认真听取地方反映的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进度偏慢的地区和领域,要找准问题和原因,对症施策。

2、交通运输部:共同推进国际航运绿色、智慧和韧性发展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2-11-22

11月22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式开幕。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付绪银在题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携手共筑更加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的演讲中表示,推动航运更加绿色、智慧、韧性发展,是积极应对国际航运碳排放要求、提升航运安全韧性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航运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世界航运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创新、加强合作,顺应形势、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共同推进国际航运绿色、智慧、韧性发展,以可持续的交通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航运发展聚焦绿色、智慧、韧性,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统筹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新能源应用,提升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持续优化运输结构调整,“十三五”时期,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3.8%;建立完善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专项整治长效机制,形成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数据共享、服务高效、全程可溯、监管联动的局面;积极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主要港口五类重点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75%,重点区域岸电使用量大幅增加;深化国际合作,开展上海到洛杉矶绿色国际航运走廊建设。

二是着力推动新技术与航运业深度融合。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以自动化码头和智慧物流为核心的智慧港口建设。中国已建成14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加快推进智能航运发展,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开展进口电商港航畅行工程,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航运领域的应用。

三是加快推动提升航运发展安全韧性。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以长江黄金水道扩能为代表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先导工程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着力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提升水运设施网络,进一步提升航运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3、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人民日报时间:2022-11-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期,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利用三年时间,面向细分行业,分阶段遴选试点支持一批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加入数字化转型浪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着哪些难题?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专家和企业。

数字化改造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走进蓝思科技湖南湘潭园区,长达300米的自动化组装线上,国产机械臂仿佛长了“眼睛”,精准地完成智能手机组装程序。

“由我们智能工厂调配好的标准化模块搭建而成的蓝思科技智能组装线,装配效率大幅提升,组装新产品的标定、调试周期由过去的12个小时缩短至12分钟。”小米智能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将自主研发的先进产线体系和智能工厂运营系统,先在自建的实验工厂进行验证,然后向生产制造全行业输出,为多家产业链上游中小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的基础保障是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中小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中小企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表示。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对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工信部着力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支持体系和赋能体系,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

统计显示,我国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智能制造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1.1和26.3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比例分别达到9.5%、6.6%、39.5%和10.8%。

政策助力推动转型规模效应加速形成

研发周期缩短2个月、订单交货周期减少15天、良品率提升4%、企业运营成本降低47%、营业额增加164%……专注于消费类电源、工业电源、数字能源研发、生产、销售的迈思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投入资金近1亿元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均比转型前的2018年明显提升。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持续走高,近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不过,抽样调查也显示,目前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仅有3%处于深度应用阶段。”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受限于认识、资金、人才等因素,广大中小企业普遍表现出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迫切需要政策助一把力。《通知》推出财政支持、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等举措,就是要推动中小企业愿转、敢转、会转。

“从现状看,中小企业定制化转型方案成本高,见效慢,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很多企业有畏难心理。”鲁春丛表示,本次政策出台,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直接支持打造试点企业,另一方面也希望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培育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转型规模效应加速形成,最终激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

梁志峰说,工信部正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扩面、提质、增效,将着力遴选和推广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优质数字化服务产品。

“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应该从‘上云、用数、赋智’角度出发,分阶段、分场景为中小企业设计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数字化转型助手工具,并让其成本收益分析清晰可见。”腾讯集团副总裁李强说,以腾讯云、腾讯安全等为技术底座,以企业微信为连接器,近年来,公司打通产品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零门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今年初,企业微信4.0推出了连接上下游产业链新功能,目前,已经连接12万家服务商,覆盖97个行业,服务超过1000万家企业。

三年内培育4000—6000家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

有“中国皮具之都”美誉的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8800家各类皮具箱包厂商每年向全球客户提供超过7亿只箱包,年产值达300亿元。

在盖特软件的协助下,狮岭镇一批敢于“尝鲜”的企业,逐渐将数字化转型覆盖到仓储、物流、生产全流程。如今,接到订单,只需打开手机小程序,填写需求,几分钟后,就有供应商主动联系,还可以实现网络协同制造。狮岭镇2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协同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10%。

《通知》提出,三年内培育4000—6000家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正是希望加强试点的引领带动和辐射效应。

工信部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数字化转型通常被视为一种服务而非标准化产品,难以复制和推广,通过加强服务力量来满足“面”上4900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显然不现实。此次政策以打造试点样本为目标,在“点”上发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看样学样”的标杆,同时要求服务平台为复制推广打好基础,就是要探索从“工程视角”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鲁春丛认为,要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本企业以及其背后一批“小快轻准”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既要“试成一批”,也要“带起一片”。这符合现阶段我国数字化发展的实践要求、也符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规律。按照工信部规划,到今年年底,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不少于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为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4、从人找货到货找人:仓库变“聪明”货物“跑”得快

人民日报  时间:2022-11-22

今年“双11”,快递小哥穿梭在城市乡村,忙着“送送送”。每年的“双11”“6·18”等电商大促活动,都是快递业的旺季。

近年来,全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5年翻了1.7倍,而且快递的速度、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的功能。许多消费者发现,下单不到1小时,相关平台已显示“您的订单已出库”。面对庞大的快递业务量,传统仓库进行数字化革新,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智能仓储模式,不仅提高了存储能力,也降低了相应成本。

智能仓储,“软硬一体”

“双11”“6·18”等促销活动带动快递量大幅增长。面对迅速增加的业务量,传统仓库一度犯了难。

过去,工人推着搬运车在偌大的仓库里寻找、分拣货物,不仅耗费时间长、人工成本也高。一旦碰上大促销,仓库里就会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的货物,工人工作量也会激增。不仅需要储存更多的货,还要更快的出入库效率。为更好应对庞大的业务量,传统仓库走上了数字化道路。

在广东省广州市,辛选广州智能云仓正在繁忙运转,以应对“双11”的巨大作业量。这个仓库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整体分为存货区、发货区、耗材区和售后区,不同的订单结构会自动分流到不同的区域。目前,该仓库峰值发货能力累计可达120万单/天,峰值吞吐量1.2亿件/月,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仅为20天。

啥是智能仓储?菜鸟物流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智能仓储内的每一件商品在扫码入库后,都会有一个特定的‘身份证’,仓库管理系统就会知道每一件商品的具体位置。当接到订单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指令,由自动化机器人快速找到对应商品,再将商品运送至拣货工人面前。”同时,仓库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仓库库存,指导仓库及时补货、调货。

智能仓储需要实现“软硬一体”。硬件是指智能仓库、自动搬运机器人、自动分拣设备等;软件是指仓储管理系统、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等。通过软硬件相结合,提升出入库效率和准确率。

记者了解到,京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运营超1400座仓库。“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是京东物流运营的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项目之一。通过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效率提升。

“货找人”,降本增效

机械手臂无人化作业入库,存储、搬运补货由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托盘无人化操作,包材自动开箱、自动封箱、自动贴标、自动扫描揽收……在江苏田园主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田园主义公司”)的1.6万平方米高标准数智化、自动化无人仓里,这些都能实现。

主营全麦面包等健康食品的田园主义公司,与菜鸟供应链合作,拥有了全托管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菜鸟通过仓网规划、自动化、销量预测、全渠道一盘货等仓配领域的合作,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库存,降低备货周期和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田园主义公司生产的全麦面包对保质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动化仓储系统能够保证其在存储、拣选、发货等全流程提升效率,保证其在24小时内就可实现发货。”菜鸟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田园主义公司仓内效率已提升20%;仅包装一项,每年就可节省成本200万元。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智能仓储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密集存储的立库、自动拣选的AGV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互相配合能够大幅提升仓储、拣选效率。目前,菜鸟在江苏无锡运营着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无人仓,通过柔性自动化技术,率先实现了超过1000台AGV机器人协同作业,可直接从存储区匹配订单发货,省掉了中间环节,吞吐能力提高1倍多。

数字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在提升拣选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尤其是在大规模密集存储、高位货架、危险品仓储等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场景中,“货找人”的使用场景非常丰富。

一组数据充分展示了智能仓储的重要作用——

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智能化整合改造前,仓库管理无法实行先进先出原则,库存数据混乱,也无法实时查看、无法监控库存数据;整合后,通过实现库存先进先出控制,库存准确率提升至100%,废料率下降50%,拣货错误率降至1‰以下,现场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总体出货速度提高1倍以上。

提高中小微企业渗透率

智能仓储应用广泛,但对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而言,智能仓储的渗透率仍有待提高。

业内专家指出,使用智能仓储是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的好方法,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然而,部分中小微企业仓库占地面积较小,业务量也比不上大型企业,若直接配备全链条数字化、自动化设备性价比不高。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这类企业可以选择单环节智能仓储,在存储或分拣环节使用智能设备,同样能够满足其降本增效的需求。

近年来,部分中小微企业已经走上了智能仓储之路。主营叉车出口的新牛顿总经理仇一波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在国内市场,公司的电动堆高车销量增长120%,搬运车增长130%,电动叉车增长150%。其中大部分客户是中小微企业。”

除了场地和成本,运维也是不少中小微企业担心的问题。据分析,中小微企业花钱购入智能仓储设备后,还需要保障其能够迅速掌握设备的使用,为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智能仓储产品更多追求“大而全”,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则是“小而美”,真正适配中小微企业的智能仓储产品和服务相对较少。但这是一个趋势,随着技术进步、设备迭代,未来会有更多中小微企业用上智能仓储。

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发展订阅式软件服务,有条件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试用版服务;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面向中小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持续提升产品服务针对性等。

随着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有更多中小微企业搭上数字化转型快车,用上智能仓储,实现降本增效,获得更好发展。

5、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专家:激发长三角市场活力

人民网:2022-11-22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许维娜)近年来,长三角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走在前列,优化营商环境成效逐步显现,竞争合作新优势不断增强,对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吴璟桉表示,《行动方案》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有利于巩固全国经济恢复基础,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回稳向上。

吴璟桉还表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省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6的人口,创造出我国近1/4的经济总量、1/4的社会消费、1/3的进出口总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行动方案》体现了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四大思维

一是法治思维。《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依法依规、公正监管”。要求“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给市场主体以稳定预期”。

吴璟桉表示,“国家营商环境条例”第7条和第61条已经对改革如何“试错”和“免责”做出了规定,从法律上为营商环境改革提供了保障。

二是人本思维。《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比如,要求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推广“免证办”“就近办”等服务;推进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进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等等。

“这些措施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另一方面是为了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为社会主体服务。”吴璟桉认为,这些都体现了希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的《行动方案》编制理念。

三是市场思维。《行动方案》要求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全面取消要求企业在特定区域注册的缺乏依据的规定。这正是为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企业更纯粹地依照市场信号决策。《行动方案》还要求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畅通行业准营、退出等全流程通道,优化简易注销和普通注销办理程序,健全破产司法重整的府院联动机制。

在吴璟桉看来,这样“新生婴儿”可以及时出生、“重症病人”将会尽快重生、“僵尸企业”不再占用社会资源,市场就能把资源配置给更有能力、意愿和前景的企业。

四是改革思维。《行动方案》要求“加快破除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提出深化“一业一证”“用地清单制”改革;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在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领域,推进“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

对此,吴璟桉表示,《行动方案》对长三角地区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任务,要求采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

《行动方案》凸显了我国营商环境三大新趋势

一是系统集成趋势。《行动方案》要求“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吴璟桉举例称,比如,建立健全长三角区域内直属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深化货物转运、查验、保税监管等领域一体化改革;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口岸通关”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等等。他指出,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解决体制性障碍、破除机制性梗阻、实现政策性创新,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区域一体趋势。《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吴璟桉举例称,比如,推动长三角区域身份认证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实现一地认证、全域可办;深入推进长三角统一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和长三角征信链作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拓展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的适用范围。

吴璟桉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长三角,跨省政务办事不用出差了,上下游生态共建协同也增强了,居民异地就医报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体体验等一体化服务也可以实现了。

三是智慧数字趋势。《行动方案》要求探索开展数字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纳税、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全流程电子化;推进水电气暖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加快实现全程网办;推广“免申即享”、政务服务地图、“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创新模式;建立长三角区域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进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全面应用,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

展望未来三年,吴璟桉认为,长三角水电气暖报装、查询、缴费,及纳税、房产登记等都将能实现“全程网办”;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将广泛应用在银行开户、货物报关、项目申报、招标投标等领域;企业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不用申请就能自动获得。

《行动方案》赋予长三角地区五大发展红利

一是国家指导推动红利。《行动方案》既要求长三角四省(市)要落实主体责任、细化重点任务、确保落地见效,又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在健全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并要求国家层面的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评估。吴璟桉表示,在国家层面力度的推进下,将会有一批具体的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细化落地。比如,《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制定出台上海浦东、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

二是接轨国际发展红利。《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打造面向全球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国际人才认定和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互认、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推进建设人才社区并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等措施。吴璟桉表示,这意味着,国际化的人才、资本、知识产权等要素,引入长三角地区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利于区域四省(市)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要素自由流动红利。《行动方案》要求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顺畅流动;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市场,推进CA数字证书跨省互认;推广电子运输证,实现长三角货运企业、人员资质资格互查互认。吴璟桉称,这些措施,将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和供应链联通,大大有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推动长三角各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四是制度成本降低红利。《行动方案》要求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完善跨区域全链条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环节信息对接共享,提升多式联运便利化水平;着力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此,吴璟桉称,这些措施降低了制度运行的成本,降低了企业投入的风险,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最终也必将惠及企业发展。

五是规则标准互认红利。《行动方案》要求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同源、统一规范,实现长三角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探索许可证件、资质资格等跨区域互认通用,统一长三角区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统一。“这些规则标准的互认统一,将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企业跨省市发展,加快实现做强做大;也有利于统一规则环境,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吴璟桉表示。

(责编:乔业琼、高雷)

6、以“数字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2022-11-21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全球通胀上行风险仍不容忽视,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在近日召开的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应对当前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续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支撑起“大物流”

新时代10年间,中国物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中国快递业务量此间从57亿件增长到超1000亿件,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浪潮。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物流业逐步实现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包装等全链条的数字化集成,完成了从传统物流向现代数字物流的嬗变。张勇讲述了阿里旗下智慧物流平台菜鸟实现物流要素全面数字化的历程,指出数字物流不仅降低了行业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为实体经济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国际“大流通”迅速发展并带动国际“大物流”日益壮大。“‘大流通’催生了‘大物流’,进一步贯通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紧密连接起供给侧和消费端,关联着三大产业。作为‘大物流’的基础,数字化功不可没。”张勇说。

以数字化推动“智能化”

“农业时代靠水利,工业时代靠电力,数字时代靠算力。算力正成为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这是张勇作出的判断。对此,他解释说,像变革物流业一样,数字技术加速向实体经济各领域拓展,比如渗透到企业研发、制造等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渗透到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诸方面,这就需要以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即算力为依托,推动形成“大计算”。

算力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发表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中国算力总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位;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元—4元经济产出。张勇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数字化成就,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对生产、设计与制造环节进行数字化重构,用大数据模型推演出最优流程,实现‘智能化’。”

把浙江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智慧港口”是阿里以数字化推动“智能化”的典型案例。通过全方位数字化改造,舟山港梅山港港区内实现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堆场智能协同调度、龙门吊装卸货高精度定位和泊位合理分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化”

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数字化发展日益惠及更多行业和群体。张勇表示,作为技术驱动的平台企业,阿里积极参与“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努力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具体来说,阿里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探索并推出更多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好分享数字化红利。张勇表示:“阿里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利用好数字技术帮助中小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变革加速到来。”在教育普惠方面,阿里巴巴实施了“少年云助学计划”,过去一年在全国64所学校捐建云机房,让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用工具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同时,阿里还搭建了在线职业教育普惠平台,为职校学生和适龄青年提供线上培训、认证和就业的一体化平台和内容,为他们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我们正努力跨出业务边界,以平台的力量为数字化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张勇说。

7、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双碳”成企业稳健发展必选项

中国经营网  时间:2022-11-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潮流所向,更是大势所趋,对企业来说,实现“双碳”目标已经变成企业稳健发展的“必选项”。

其中,强化信息披露,提高社会对ESG发展理念的理解程度,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ESG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金融机构正积极参与并助力“双碳”战略的实施。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近日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首次参考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TCFD)和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框架完成年度信息披露,发挥了良好示范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境内绿色信贷余额达1.86万亿元,同比增长59.49%,这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力量。

安永中国主席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表示,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绿色金融的应用赋能场景,成为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预测,未来金融机构会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陈凯说。

在首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坛上,围绕各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运用科技、金融等手段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学界和业界展开探讨。

独立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焦捷介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坛暨年度最佳奖项评选活动,是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导下,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发现和褒奖中国低碳转型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这对促进新技术、新模式的规模化商业应用,鼓励上市公司在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今年的评选活动引入了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和ESG标准,充分考虑我国的“双碳”目标,以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由独立评委会评选出年度杰出企业/机构、杰出个人和优秀实践案例。

据悉,该活动在今年2月启动,经过独立评委会大量的分析工作及审慎的评选,最终有10家企业、3位个人和12个实践案例荣膺“安永可持续发展年度最佳奖项2022”杰出企业、杰出个人和优秀案例。

陈凯介绍,本次获奖的杰出企业和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范围覆盖能源、建筑、金融、机械、餐饮、运输和科技等。“按照社会行动引领、科技创新进步、金融聚力赋能三个维度,评委会认真选出了12个优秀案例,这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并为企业的转型之路提供一种参考路径。”

除此之外,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挑战中,评委会还观察到创新技术在实践中展现出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对企业而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应用,不仅可以重构产业链、价值链,也为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这有助于企业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0年9月,中央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市场人士看来,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通过表彰这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和案例,希望鼓励更多企业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探索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从而促进商业与社会环境的共赢发展。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8、跨境电商发展需把眼光放长远

中国质量报 时间:2022-11-22

今年“双11”被不少网友戏称“史上最冷清”,但跨境电商却表现抢眼。在京东国际,“双11”巅峰28小时期间,逾11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进口超市成交额同比增长7倍;在天猫国际,有750个海外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TikTok电商跨境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137%,订单量同比增长141%。

近年来,依托于政策支持和数字技术赋能,我国跨境电商实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间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当前,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而随着商务部《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我国跨境电商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联通国内外需求、带动数字化转型等作用,通过“买全球、卖全球”,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我国跨境电商未来前景广阔,但目前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不需要太高的资金和专业门槛,这使得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市场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经营者,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新发展机遇。但是,跨境电商准入门槛降低,大量涌入的规模相对较小的电商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体现在进口方面,主要是失信行为多发,货品质量难以保障,退换货等售后服务纠纷较多。

跨境电商的“跨境”特征决定了其物流成本较高,而这也成为影响整个跨境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物流距离长、经历环节多、经营者基于物品安全考虑还要加固包装……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花费成本。而且,跨境物流较慢,货品不能及时送达客户手中,加之不可避免地出现货品丢失、损坏等情况,这都会降低客户的体验。

中国跨境电商进入海外市场依然走的是低价的老路,这种策略会面临不可控的风险。近些年,在国内完善的供应链支撑下,较低的价格一直是我国产品外销的一项优势。同时,国外市场税收政策近些年也较为温和,对中国产品出口有利。比如,2016年以来,美国将关税最低限制监管从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低于该金额的商品无需缴税即可入境,为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然而,一旦国外市场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对进口产品增收关税,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被抹去,特别是那些没有海外仓备货、使用直邮小包物流方式的跨境卖家,所受打击将是致命的。

存在上述问题和风险,暴露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仍处于幼稚期,不少企业进入市场只是为了吃政策红利赚快钱,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要改变这种情况,实现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应适当提高跨境电商准入门槛,对企业规模、担保金、经营范围等设定较高的条件。同时,完善跨境电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跨境电商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而要解决跨境物流成本高的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与物流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通海外物流渠道,进一步构建起方便快捷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而言,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必须练好内功,增强实力。要在保证以较低的价格优势吸引海外消费者的同时,保证以较高的产品质量获得当地消费者的信任,实现“本土化”;要畅通物流,完善退换货机制和流程,解决跨境发货面临的交付周期长、运输过程不确定、海外退换货不方便等问题。

市场扩张早期的红利已经消散,传统铺货模式退出历史舞台。打牢产品服务质量基础,走精细化、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才是跨境电商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佟明彪)

9、建设“双碳”标准体系 实现“双碳”既定目标

中国消费者报  时间:2022-11-15

近日,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构建“双碳”标准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双碳”工作对标准的全方位需求为导向,为构建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双碳”标准体系提供了“路线图”。

一、标准体系建设是“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

标准作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健全“双碳”标准体系,既是“双碳”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完善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实现标准化生态效益的具体任务。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强制性节能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我国现有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12项,强制性能效标准75项,有力支撑了节能降碳减污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创新引领。标准在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负碳技术等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行证”。以氢能产业为例,中国已制定加氢站技术、设计、安全等系列标准,为加氢站建设运营提供重要技术依据。目前,国内已依据相关标准建设和运营17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投入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国际协调的规则。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规则。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伦敦宣言》,承诺以国际标准更好支撑《巴黎协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气候适应和韧性行动呼吁”等的实施。《欧盟绿色协定》明确提出,欧盟将利用其经济地位塑造国际标准,以实现环境和气候雄心。

近年来,我国在节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在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风电、光伏等方面实现国际标准引领。但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双碳”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协调性、先进性都有待提升,标准与政策衔接、标准有效实施机制、标准国际化水平等还存在不足。《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夯实“双碳”基础共性标准,结合能效提升、传统能源清洁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负碳技术推广等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系统布局碳减排和碳清除标准制修订任务,以标准为“双碳”市场化机制提供规则、指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二、“双碳”标准体系全面覆盖未来“双碳”工作重点领域

《方案》充分考虑相关政策、技术和市场化机制的标准需求,提出了包含基础共性、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四个子体系的“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标准对“双碳”工作重点领域全面覆盖。标准体系支撑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草、金融、商务、公共机构等重点行业和部门推进工作,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标准体系架构。标准体系兼顾地区、园区、企业、产品等不同层次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协同布局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标准的协调配合。

《方案》中的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术语、分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性标准,碳监测、核算方法与核查程序以及低碳评价等标准,为各行业“双碳”工作提供统一协调的标准支撑。

《方案》中的碳减排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产和服务过程温室气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部分。碳减排标准为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供规范和引领,以标准引领产业低碳转型,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方案》中的碳清除标准子体系重点包括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等3个部分。碳清除领域标准不仅为CCUS、DAC等前沿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标准支持,还为各领域的生态固碳提供技术指导,以标准先行带动碳中和前沿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方案》中的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3个部分。绿色金融产品、信用评级评估、统计共享、风险管理等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碳交易程序、碳排放配额、信息披露、自愿减排交易等标准为各类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技术规则。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确权、评估、核算、交易等标准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保障。这些标准将在“双碳”市场化机制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规则和指引作用。

三、实施四项行动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

面对当前“双碳”工作对标准的迫切需求,《方案》提出实施四项重点行动,以加快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加快完善碳排放监测、数据管理、核算、核查、报告与评估、碳中和、信息披露、碳排放管理体系等碳达峰急需的基础通用标准,2023年前完成3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通过集中申报、集中立项,急需标准随时立项等有效措施,提速基础标准制定进程。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地区建立区域协同的标准实施机制,满足不同地区对实施“双碳”基础标准的特色需求。

二是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在用能产品和设备领域,加大制冷产品、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信息通信设备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及测量检测评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工业领域,结合节能低碳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水平提升,形成更加先进的标准;在交通领域,推进车辆燃油经济性及电动车能效等标准制修订。同时加速完善与强制性标准配套的推荐性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能效能耗标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前完成100项能效能耗标准及配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扩大标准覆盖面的同时,更加重视现有标准的更新升级和推荐性标准的衔接配套。推动能效“领跑者”和企标“领跑者”工作,为制定国际领跑的节能降碳标准奠定基础。加快建立能效能耗标准实施监测统计系统,加强标准实施与宣贯培训,鼓励重点区域提前实施更高的能耗限额标准,提升节能降碳标准的实施效果。

三是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2025年前完成30项减碳负碳等前沿低碳技术标准的制定。布局若干“双碳”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协同布局。通过开展“双碳”领域国家级标准验证点建设,提高标准的有效性。推动“双碳”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创建,培育技术、标准、产业联动的创新机制。优化标准供给二元结构,体现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协调协同。发挥团体标准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前沿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相关标准,以标准先行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

四是开展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联合更多相关方,扩大合作渠道,培育绿色低碳国际标准专家队伍,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机构秘书处和领导职务,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更加重视绿色低碳标准成果的国际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突破,2025年前提交30项绿色低碳生态国际标准提案,提升我国对国际“双碳”标准的贡献力。推进节能低碳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项、同步制定、同步发布,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四、进一步夯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基础

在推进“双碳”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面对标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人才队伍相对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动荡等多种挑战,《方案》提出应加大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协调等工作保障力度,夯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基础。一是更加重视“双碳”标准的技术研究,集中力量支持“双碳”基础通用标准相关技术方法研究、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工具开发,为“双碳”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二是加快“双碳”标准化人才培养,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复合型“双碳”标准化专家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各相关方运用“双碳”标准的技术能力。三是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建设国际国内协调的“双碳”标准体系,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碳中和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应用,支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等国内标准的国际转化,积极分享我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双碳”标准化经验,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0、大湾区至长三角地区再开一条全新物流通道

央广网 时间:2022-11-21

央广网广州11月21日消息(记者黄璐璐)11月20日12时许,伴随一声汽笛长鸣,搭载着食品饮料、牙膏等民生物资的“平湖南-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从深圳平湖南铁路物流园缓缓驶出,预计2天后抵达苏州太仓港站。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通达苏州地区的货运班列,标志着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物流通道。

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两个增长极,两地经济往来密切,合作交流频繁。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湖南-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的顺利开行,将加速提升深圳的交通枢纽地位,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战略联动走廊支点,推动珠三角、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当前,受多点疫情散发影响,国内物流运输频繁受阻。如何保障民生物资产业供应链、满足广大百姓日常生活中“购物袋”需求、实现商业服务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铁路部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为疫情下的物流运输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长远运输距离上,与其他方式比较,铁路运输不仅有价格优势,而且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小,是我们运送民生物资和产业链物资的首选。”中集世联达铁联物流(广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班列正式开行后,与原有运输模式相比,整体时间可缩短2-3天,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成本。

为更好地服务大湾区企业,广铁集团广东粤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优化运输组织,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园内集货、仓储、拼箱、安检、装卸“一站式”“一体化”服务,缩短运输时长、节省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为大湾区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出去”,稳定沿线生产生活物资供应链提供了充足的运力保障。

下一步,铁路部门将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加密开行频次,实现班列定时、定点、常态化运行。同时,平湖南铁路物流园将依托铁路优势,加快打造运贸配一体的流通基地和跨境电商中心,将传统的铁路货运站升级成集公铁多式联运、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开拓新市场、助力新业态、畅通新渠道,稳步推进粤港湾大湾区融合发展。

11、新《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助企合规守信闯市场

法治日报  时间:2022-11-18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新《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将进一步引导外贸企业进行合规建设与自我革新,为我国外贸保稳提质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信用管理既是海关监管的基石,也是外贸企业经营的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海关总署近日结合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要求,公布了新修订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新《标准》聚焦市场主体反映较为集中的‘程序繁琐、标准繁复’等问题,对原《标准》认证项目进行了较大幅度优化整合,由原来的269项优化整合至94项,缩减约65%,对重复表述、缺乏对应便利化措施、与企业经营实际不匹配的项目进行了删除优化。指标设置更科学、内容更精准、表述更简洁。”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副司长朱昉介绍说。

有关法律专家、外贸企业认为,新《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引导外贸企业进行合规建设与自我革新,为我国外贸保稳提质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聚焦海关监管标准体系再升级

“旧认证标准要求既要符合通用标准,又要符合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标准,两个标准加起来有43大项,我们理解起来很困难。”山东食圣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王仪说,新《标准》中,企业只要符合通用标准16项和涉及企业进出口食品业务相关要求就可以了,条理更清晰,更好理解,企业也更有信心对标标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尽快通过海关认证,享受通关便利措施。

朱昉说,新《标准》保持了模式和框架两不变,即“通用标准+单项标准”模式不变,将通用、单项标准中重复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新通用标准对财务状况、守法规范等关键“硬性标准”均予以保留;新单项标准由原8个单项标准统一而成,秉持“信用+”管理理念,注重把信用管理与其他海关监管措施有机结合,内容覆盖保税、卫检、动植检、食品、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等10个业务领域。

“标准项目虽然减少,但能够更加鲜明体现海关管理要求的内容,同时标准要求未降低,现有高级认证企业不会产生大的标准落差,亦不会减损现有高级认证企业的权益。”朱昉说。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胡颖也有同感:“新《标准》把8个单项标准整合优化成1个单项标准,且这个单项标准中的每一项也直观表明了企业该准备什么,更方便执行。同时,条款减少,但标准并未降低,不会让我们高级认证企业感受到权益减损。”

“新《标准》对于框架体系进行了升级调整,由‘围绕企业类型’转为‘围绕海关业务类型’,体现了标准制定者的前瞻性。”金杜律师事务所海关与贸易合规业务合伙人冯晓鹏律师对新《标准》的设计思路评价说,在新《标准》的适用体系下,企业类型不再受限,从事多种海关业务的综合性企业将不再需要叠加适用多个独立的单项标准,而是可以适用同一单项标准内的不同业务分项,这也为更多外贸新业态下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提供更为广阔的海关认证空间。

优化认证程序为企业减负增效

“打开新《标准》,第一感觉就是精简了很多。如将企业财务状况证明提交年度由‘连续提供三个会计年度’统一为‘上一会计年度’,既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又能同步实现为企业减负。”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综合事务部经理房武军举例说。

据朱昉介绍,新《标准》聚焦市场主体反映较为集中的“程序繁琐、标准繁复”等问题,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突出实用、管用、好用。例如,将原通用标准的“单证控制”项和原单项标准中12个相关分项整合优化为1个项目,将原通用标准的“信息系统”和原单项标准的15个相关分项整合优化为1个项目。

在广州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副处长钟剑锋看来,新《标准》将原通用标准的“信息系统”和原单项标准的15个相关分项整合优化为1个项目,同时不再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库作出具体要求,更加符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

冯晓鹏从“合规视角”分析认为,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加分项”,平衡各企业认证难度,避免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成为大企业的“专属”,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关注并以标准为目标,开展自身海关业务合规建设。

芯天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龙岗区一家高级认证企业,该公司关务总监卓女士说,“新《标准》设置更为科学,如增加了‘危险品瞒报’一票否决条款,对‘货物、物品安全’的要求更为科学严谨,为企业合规运营提供了重要指导。”

“新《标准》在便利关员认证执法的同时,实现进一步与世界海关组织国际规则趋同,为企业跨境货物贸易带来更多机遇与便利。”朱昉表示,新《标准》立足中国海关认证实践,与《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标准框架》)中“AEO条件”(AEO为经认证经营者的英文缩写)相关联内容予以整合,并根据执法实践增加“发现有不符合海关企业认证标准事项……应当主动及时向海关报告”,将企业内部自查与向海关主动披露相结合。

南京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马红兰认为,新《标准》是海关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指标设置进一步适配企业需求,同时接轨《标准框架》,进一步助力中国AEO企业走向国际。

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细化指引

“新《标准》出台,通过精简内容为企业‘减负’,但过于概要性的表述也可能会引发企业对于实际认证执法细则不明的担忧,给AEO认证申请前‘企业的认证自我评估’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冯晓鹏直言,“新《标准》目前尚无同步配套的细化指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仍要进一步探讨。”

“以‘财务状况标准’为例,其对于‘资产负债率’由‘无连续3年超过95%情形’改为‘无连续5年超过95%情形’,按照以往的认证实践,申请认证企业通常成立满3年,那么新《标准》下对于申请认证企业成立时长是否也将由‘3年’延长为‘5年’?海关目前尚未对此作出明确解答。”一些新设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提出疑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而言,部分成立时间可能在2019年跨境电商相关政策实施之后,其财务状况明显不满足‘5年’的基本时间条件,如果新《标准》对财务状况的解读暗含对企业成立时长的要求,这一变动可能反而限制了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申请高级认证的机会。”对此,冯晓鹏建议,海关应全面考虑各类企业的业务现实情况,在新《标准》适用初期,尽快征集企业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出台新《标准》的细化指南。

“从企业角度来看,新《标准》对认证指标进行了精简,设置上也更科学,企业在认证准备工作中能更简单直接了解认证标准的要求,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海关为企业减负增效做了很多工作。”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邓玮珠说,新《标准》增加了关企沟通联系合作的内容,使关企沟通更顺畅,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涉及海关业务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解决。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海关正结合新《标准》,加强培训宣传,助力政策落实。广州海关通过“全覆盖宣讲+重点培育+精准辅导”相结合的信用培育工作模式,主动加强与地方商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对企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南京海关第一时间组织关区认证专家开展学习交流,对即将开展实地认证的34家企业进行新旧标准对比解读,指导企业进行规范改进,避免因标准变更影响企业申请认证工作进度。杭州海关主动联系地方信用类公众号转发官方解读,通过线上线下一体研学、微直播等方式开展新旧标准对比解析,与最新版《标准框架》对照解析,统一关区执法尺度。

[ 责编:孙满桃 ]

12、跨境冷链如何以空间换取时间

现代物流报  时间:2022-11-22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建立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这一历史使命,已经被提到了顶层设计的高度。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中国。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全国各省市也已将建立冷链物流新格局写入了当地十四五规划纲要,而冷链物流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内涵和核心,就是数字化冷链。为客户提供智能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自助分析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可谓未来已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到2025年,如果增长顺利的话,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那么,对于要求极高的跨境冷链物流又该如何进行呢?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需求的日益加大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国外的生鲜食品尤其是水果和水产等易腐食品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寻常百姓家,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进口额居前10位的水果分别为榴莲、车厘子、香蕉、山竹、葡萄、柑橘、猕猴桃、橙、龙眼、火龙果,以上品类进口金额占水果总进口额的75%。其中,榴莲、车厘子和猕猴桃这三类进口水果作为品质生活的象征,市场销售更是逐年递增。

在第二届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期间,笔者采访过中联航运董事长陈洪辉,他说:中联航运是一家以航运驱动的数字化航运物流企业,非常注重产品为客户带来的体验感和服务价值。我们除了通过物联网技术为冻柜运输带来的运营优化、成本降低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客户从起运端,就能够追踪和监测自己的货物运输状态,并预测到港、到仓库时间,有利于降低货损风险,提升运输安全。同时通过实现跨境冷链运输的全程可溯性,也有助于的新冠疫情防控。”

通过安装在冷藏集装箱上的终端设备(IBOX)和基于云的平台服务,可以及时了解集装箱位置、冷机的运行参数,包括温度、湿度、事件和报警,并可通过智能预测,以预控的视角,介入全程冷链管理,从而大大提高冷链运输的信息透明度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输风险,提升运输品质。

由于国际航运产业链很长,涉及到诸多环节,跨境生鲜产品进口环节很多,就以最主要的一个大环节—进口手续来说,传统的生鲜食品进口手续就包括以下诸个子环节:

一是国外需要提供单证:主要为出口国的原产地证和卫生证书,动植物检验检疫证书,这三个证书缺少一个,要办理进口生鲜食品手续就无从说起了。

二是国内备案手续:进口生鲜食品的企业,一定要到进口口岸商检局做进口备案和办理进口检验检疫证书,而对于新品种生鲜食品的进口,商检也要求对于进口的生鲜食品做标签的备案审核。

三是进口清关:目前海关部门对于生鲜食品进口的审价不一,大致分为四个等级。所以在审价上的区别也是比较大,而且没有一个定量标准。故此,目前海关更多的是采取一种保证金的形式,以确保货物的快速通关运作。

四是进口抽样化验:进口生鲜食品都需要做抽样化验,以确定成分是否与申报的一致,确定是否符合国家进口生鲜食品的要求。

五是进口生鲜产品的定价标准:以车厘子为例,其价格与果径大小、颜色有着直接关联。一般而言,果径越大、颜色越深,价格就越高。所以,海关清关后进入国内市场前,需要将车厘子按此标准通过检测分为不同等级。

此外,跨境生鲜产品冷链还涉及众多不同国家监管机构、企业之间的协作,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国际贸易和运输大量的证明文件和文书单据,例如商品的原产地证书、检验检疫证书、提单、舱单等,核验其真实性、准确性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高,商品流通和物流信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现象,面临着速度慢,成本高、跨国协同难等多方面的问航运产业链溯源存证存在困难。对于这些环节,取消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尽可能地改变人工操作为数字化操作,从而用缩小了的空间环节,相对缩短航运冷链全程在途时间。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用空间换取了时间。

13、以先进创新技术推动物流管理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大众新闻  时间:2022-11-23

当今,伴随着云计算、5G、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全球头部物流管理企业不断通过智能化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依赖于传统经营模式的物流管理公司的市场生存空间遭到严重的挤压。现下,如何成功开展智能化转型,成为物流管理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作为我国智慧物流管理领域内顶尖杰出的管理人才,朱思昕积极投身于智慧物流管理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将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智慧物流管理中,并打造出一系列先进的智慧物流管理技术成果。这丰富了智慧物流管理手段,完善了智慧物流管理体系,为物流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凭借在物流管理行业内扎根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管理经验,朱思昕一针见血地点破当下物流管理企业在建设智慧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他指出,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发展成熟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属于自身的智慧物流体系,但市场上缺乏统一、完善、标准化的信息平台。“相比国外的统一的智慧物流模式,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在缺乏有效管理的前提下,资源配置难以优化,无法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而当大量物流企业投入资金建设相关智慧物流体系,会导致物流业总成本偏高,况且中小物流企业本身能力不足,也难以吸收大数据云计算相关的溢出技术,”朱思昕详细地解释道。

与此同时,朱思昕指出物流管理企业在实现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即增强物流数据采集能力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缺少完善的数据采集工具,同时,海量的数据信息难以进行有效的储存。这导致数据信息丢失、遗漏等问题频发,部分时效性的数据也会由于企业采集滞后问题影响应用价值。除此以外,物流企业在具体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对数据信息分析软件应用不足的问题,对现代化的数据分析手段掌握较差,难以运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现状普遍存在于没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平台的物流企业中。

针对物流管理企业在建立智慧物流管理体系中遇到的难点,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研发经验,朱思昕开创性地结合智慧物流管理的独特性和智慧科技技术的先进优势,研发出了多项智慧物流管理技术。这让众多物流管理企业看见智能化转型的曙光,其中包括了“基于RFID搜寻定位的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V1.0”、“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用户管理系统V1.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V1.0”和“基于自动化分析的人工智能分拣系统V1.0”。这些技术成果在推广应用中都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推动了我国智慧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加速了物流管理企业的转型和升级的进程。

其中,一种“基于RFID搜寻定位的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V1.0”是朱思昕众多技术成果中应用广泛且颇受业内专家好评的杰出的智慧物流管理技术之一。据了解,该系统包括了物流管理中心平台、设有RFID的装置、对所述物品进行扫描的RFID移动式扫描设备以及RFID中继扫描设备。该系统帮助物流管理企业提高了物品搜寻的便捷性和准确性,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物流管理的运行效率。并且,该系统结合了RFID技术在仓库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构建了预订、配送,入库、出库等模块,使得仓库管理和物品在室内流动过程中自动分拣更加高效。这展现了RFID技术在物流物品分拣上的实用价值,提高了物流搜索定位的精确度和效率。

朱思昕的技术成果“基于RFID搜寻定位的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在多个重大的智慧物流管理项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多家知名物流管理企业反馈道,该系统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强化了物流企业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该系统降低了物流管理成本,使商品实现按需生产、快速配送、可视化跟踪,实现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这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帮助物流管理企业实现可视化供应链管理。这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智慧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潜力。

当今,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自主创新的阶段,朱思昕认为,在未来,物流管理行业在整体外部态势的影响下,对智能化的内生驱动力只会越来越强。而作为我国新时代创新进取的优秀智慧物流管理技术研发专家,朱思昕对推动物流管理企业实现信息化和数据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而他定会全力以赴,不忘初心,努力发挥专业优势,去创造新时代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文/陈君华)

14、畅通“微循环” 铺路“江苏造”

中国水运网  时间:2022-11-22

江苏水网密集,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近年来,随着“轨道上的江苏”建设加速,铁路运能不断释放。而铁路专支线,一头连着沿海沿江港口,一头连着铁路干线,实现区域间最经济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作为畅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设施,今年1—10月,江苏省铁路专支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7.00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9亿元的82.62%。当前,江苏着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益,积极推动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发展,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

新通道 物流提质增效

近日,在南京龙潭港区,只见铁路专用线旁,集装箱整齐排列,吊车正进行吊装作业。“列车每天从这里出发,将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货物直接运往上海,借助海运发往全球各地。”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昌尉介绍。此前,南京和周边企业集装箱出口,通过水路驳运或公路拉到上海。去年4月起,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开通运行后,许多企业货物通过水路运抵龙潭港,随即转铁路运输。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水运成本低但用时长,公路运时短但成本高,铁水联运方式将企业货物周转效率较水运提高近2倍,成本较公路降低近1倍。

“依托进港铁路线、联运场站、班列等多式联运资源,我们成功打通安徽、江西、宁夏、重庆等地至南京铁水联运进出口通道,开启运输新模式。”南京晟海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时青松介绍,去年4月至当年底,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43万标箱。今年1—10月完成8.11万标箱。“我们会根据货物流向,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输效率。”

江苏省铁路办统计,全省沿海沿江沿河港口中,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盐城港、太仓港、徐州内河港等均已建设疏港铁路直接连通港口。

11月4日,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一艘泊岸的货轮正卸载货物。港区内铁路线上,吊车正往火车上装载集装箱。“随着货运铁路线新建、改建,连云港港货运铁路网建设稳步推进,改变过去主要通过公路、内河方式服务区域格局。”江苏省铁路办工作人员介绍。

“利好不断在港口叠加,连云港港迎来更多的机遇,十年前我们为之奋斗的项目,十年后已经常态化运行。”连云港港口集团副总裁王新文说。现在,该港口国际班列突出港口、铁路、航运相互间的融合度和协同化,已布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喀什4个过境口岸,实现对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至土耳其、波兰、德国和日中蒙、中吉乌等班列线路稳定运营,班列满载率基本达100%、回程运量占比近45%。

太仓港是长江港口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太仓港疏港铁路去年底开通运营,现已基本实现铁路运输和码头航线资源无缝连接,货种主要包括板材、汽车零配件、纸浆、日用品等货种。”太仓港工作人员说。

“港口铁路专用线进一步提升了铁路物流网络的通达性和覆盖面,以铁水联运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有效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江苏省铁路办有关负责人表示,1—9月,江苏省完成铁路货运量6463.7万吨,同比增长7.3%;完成水路货运量8亿吨,同比增长14.5%。江苏省集装箱公铁联运量、铁水联运量、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和中欧(亚)班列开行量均快速增长,分别完成87.9万标箱、67.4万标箱、89.1万标箱和1471列,同比分别增长24.4%、33.0%、38.2%和17.0%。

加速度 建设如火如荼

10月26日,通州湾新出海口南通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正式运营,标志着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就此从蓝图变为现实,港区江海一次转运即可进入国际物流体系,也可直达长江中上游。通州湾新出海口可以服务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

不久前,南通洋口港至吕四港铁路上跨通吕运河112米钢桁梁顺利浮托顶推到位。“洋吕铁路全长约85公里,是通州湾新出海口国际一流港口建设‘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综合集疏运体系的关键工程,将串联起南通洋口、通州湾、东灶和吕四等沿海港区。”中铁上海院洋吕铁路EPC项目负责人吴文军表示。据介绍,该工程计划明年全线全面建成通车。

今年前三季度,盐城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增速分列全国沿海54个港口第一、第二位。近日,盐城大丰港铁路支线首根桩孔开钻,标志着工程项目基础施工全面展开。中铁四局大丰港铁路支线项目总工程师刘醒龙介绍,项目建成后,大丰港区可通过铁路支线直接连接新长铁路、陇海铁路和宁启铁路,有效拓宽港口腹地,成为辐射中部地区和苏中、苏北内陆城市货物运输的重要出海通道。

“铁路专支线打通港口及临港产业与干线铁路间的‘最后一公里’,既可以极大减少运输成本,又有助于实现内陆与沿海间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高效结合。”华设设计集团综合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裴剑平表示。

10月,全省铁路专支线建设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共完成投资10.5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25%,环比增长61.16%。徐州市中新钢铁铁路专用线取得用地手续后,当月完成投资1.2亿元;盐城市滨海港专用线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5.33%,苏州市陆家浜铁路货场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1%。南通洋口港至吕四、南通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盐城大丰港等一批铁路专支线加快建设进度。

江苏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重点做好南京龙潭港区、苏州太仓港区铁路支线运营工作,积极打造铁水、公铁、江海河精品多式联运线路的同时,建成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到年底实现重点港口铁路专支线覆盖率达40%。全省国铁货运发送量力争超过6900万吨。

提能级 融合服务发展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南京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苏州是具有较强国际运输功能的铁路枢纽场站,连云港进入国际枢纽海港。“‘国际’‘枢纽’,直指要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而打通港口和铁路节点,拓展直接对外通道是个关键点。”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黎峰认为,多式联运模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可以优质高效服务于各类市场主体。目前,南京、苏州、连云港铁水联运联通,为建设国际化枢纽提供重要基础。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存在出运困难、成本推高、集疏运体系节点堵塞等问题,铁路和水路运输发挥重要作用,铁水联运精准对接有关领域和行业需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不断档,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江苏省铁路办有关人士表示。今年8月起,中欧班列通过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也可直达太仓港,进一步为腹地企业提供物流成本更低、运输效率和稳定性更高的对外开放通道。

内河运输结构同样在变。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是国家28个主要内河港口和内河十大枢纽港之一。目前,港口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全长11.6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已开通运营,二期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

借助运输方式的衔接,今年江苏省新增“南京—上海”“南京龙潭港—淮南、淮北”“苏州太仓港—衢州东、龙游东”“淮安—连云港”“兰州—连云港”等7条铁水示范线路,铁水班列频次不断加密。目前,江苏省共开行100余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向东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向西形成直达中西部主要城市、长江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

“以前,无锡家电品牌‘小天鹅’产品八成通过上海港海运出口,如今在家门口坐上中欧班列时间成本更低,产品竞争力更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江苏省开发一批“通江达海”精品线路,让“江苏造”产品能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到2035年,全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将达2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3200万标箱;全省铁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达1.21亿吨、617亿吨公里。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高水平支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江苏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沿江沿海重点港口铁路专支线全通达,进一步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铁路运输网络。”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完善“三纵三横”铁路货运骨架网,强化网络末端衔接。其中包括完善沿海货运通道功能、提升沿江通道西向辐射能力、依托沿江沿海港口形成跨地区中转节点等。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形成铁水联运规模化和良性循环。”裴剑平建议,聚力突破信息孤岛,构建平台,通过打通“港、船、货”数据流,实现联运“一单制”,最优化实现信息交互和通关服务。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介绍,将建立省多式联运数据交换平台,引导企业开放枢纽站场、运力调配、班线计划、运行动态等数据资源,并加强对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

15、苏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市场监管报· 时间:2022-11-21

本报讯 包括近200万户个体工商户在内,江苏省苏州市现有市场主体超280万户,数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厚植市场主体成长的“沃土”,就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

9月底,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六减”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及任务清单》。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方面,外资市场主体登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审批事项减少9个审批环节,减少申请材料13份,减少审批时限76个工作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还将有关措施拓展至食品生产许可、执业药师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5类市、县级审批事项,减少1个审批环节,减少9份申请材料,减少审批时限29个工作日。

减费用方面,出台市场监管领域多项涉企收费减免政策,减免检验检测机构对疫情防控相关产品、计量设备等的检验检测费用,对个体工商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特种设备检验费用年内减半收取。

减频次方面,创新探索“内部综合+外部联合”双随机检查,内部合并各业务条线检查任务,外部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今年以来,推动356个部门向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登记注册等各类信息267.35万条,加快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

减机构方面,开展检验检测机构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在647家具有CMA资质机构自查基础上,完成对其中248家机构的现场检查。同时,研究制定全市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支撑。

濮晓婧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