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2年第39周政策舆情周报(20220926)
编辑:小编 时间:2022-09-27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http://sip-slp.cn/

2022年第39

政策舆情汇编



2022年9月26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56 


   

1、【国务院】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情况汇报,要求狠抓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稳向上;确定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举措,为企业和群众增便利;确定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的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期国务院对部分地区开展第九次大督查。着力督导和检查地方稳经济、保民生,推动解决了一批地方反映的实际困难;主要采取暗访等方式,提高了督查实效、减轻基层负担。下一步要将问题清单转地方和部门,举一反三整改。各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要保持“在线”状态,与督查整改相衔接,继续协调解决问题,重点推进财税金融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等扩投资促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地要扛起稳经济保民生责任,经济体量大的省份要挑大梁,共同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促进回稳向上。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会议决定,聚焦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建立清单,后台由政府部门对关联的单项事进行归并,前台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对市场主体,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5项政务服务一次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这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对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对个人,实现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企业职工退休、公民身后8项政务服务一次办,更好满足群众期盼、为群众提供便利。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实现,兑现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要持续做好保通保畅并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全力保障港口、货站等正常运转和主干道、微循环畅通,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同时对收费公路经营主体给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第四季度将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降低20%。四是用好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支持货运企业和司机等纾困。

会议指出,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权不可任性。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有利于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是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民、法人等合法权益。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草案坚持复议为民,对扩大受案范围、提高办案质量、加强行政复议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等作出更明确规定,以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打造成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9-22/9858693.shtml

2、【国家发改委】:“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

刘德春提到,过去两年,国际局势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全球减排进程遭遇波折。这也启示我们,绿色低碳转型绝非易事,必须立足客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刘德春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的决心坚定不移。“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科学把握节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

二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着力夯实能源供应基础,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三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综合效能。

四是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强化“双碳”领域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完善财税、投资、金融、价格等方面政策,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刘德春表示,中国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http://news.cctv.com/2022/09/22/ARTIOo7A1O5EY0aJcWVs7aI7220922.shtml

3、人民日报:不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论)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今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列为工作原则之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有助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同时,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

在统一市场规则方面积极作为。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首要前提是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意见》从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4个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4个方面的制度犹如四大支柱,在规范行政权力边界的同时,也创造出让企业良性竞争、让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在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方面积极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增强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监管规则要统一。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明确监管内容和监管规则,理清责任链条。监管执法要强化。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监管能力要提升。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

在优先推进区域协作方面积极作为。推进区域协作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要处理好全局系统谋划与优先推进区域协作之间的关系。比如,统筹谋划区域间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事项,建立公共品供给协同治理机制和税收收入分享机制,等等。此外,在绩效联合考核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等方面也要深化改革,在重点区域内积极探索新型协同治理模式。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破除阻碍市场发展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要素自由流动并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大市场。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定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http://www.northnews.cn/news/2020/0716/2139409.html

4、中国发展网:共商良策 助力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

物流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加速向现代化发展。如何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成为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9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物流集团、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协办,中储智运等单位承办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政产学研各方齐聚一堂,共商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良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480853598791756&wfr=spider&for=pc

5、腾讯新闻:网络货运新业态下,物流企业如何乘风破浪

网络货运新业态的时代下,智慧物流正推动着行业稳定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通过整合社会分散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运输效率,同时改变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互联网+货运这块区域中做得好的企业算是屈指可数的,在网络货运新业态出现的时代,通过智慧物流等手段推动行业稳定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通过整合社会分散的资源,通过智能化把车辆和货主以及司机的信息共享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来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供需信息不对称、传统物流成本较高等行业困境,有效地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货运需求。大道成运用大数据核心算法及精准定位追踪系统,掌控物流过程最新动态、优化物流运作水平、降低货主物流运营成本。同时,以“网络货运”为基点,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重塑物流服务能力,积极构建集“物流运力、物流供应链、物流金融、物流新消费、物流大数据”五大板块的“数字物流供应链生态圈”。大道成自成立以来,以解决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问题为使命,专注于物流行业,注重软硬件科技应用,坚持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优化操作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以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水准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及荣誉,用互联网手段优化物流业务,为客户带来真正的降本增效。

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质上算是思路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运营过程当中,可以选择比较优秀的数字物流综合服务商进行合作,物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通过数字化发展,实现协同,将会成为重点。协同运营中台能够帮助企业锻造高效运营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OA等软件的单一管理模式,全面协同打破孤岛实现业务之间的彼此关联,这将有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生产力的解放和新跃升,驱动企业快速数智化转型,成就高绩效组织。至简协同是大道成物流科技针对企业物流数字化建设搭建的一体化办公平台。企业物流数字化管理绝非简单的单个WMS、TMS等系统就可以解决,而是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物流整合及数字化能力,将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运营信息化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协同企业办公信息化建设和产品信息化建设双联动。至简协同是解决目前企业物流数字化中模块封闭、数据割裂、缺乏协同等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将会是未来企业物流数字化实践的最佳承载体。

数字经济已经到来,物流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面对这样的挑战,想要在新的行业竞争下生存,就要从现在开始行动,选择和专业的物流合作商合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未来物流行业会在数字化物流模式的推动下,乘风破浪,激流勇进!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920A06XL600

6、腾讯新闻:顺丰、菜鸟“较劲”末端物流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且2022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近期,随着电商巨头们“双11”大促战略的陆续发布,快递物流行业又将迎来旺季,这一行业的玩家们也纷纷摩拳擦掌,企图在这场“双11”大战中突出重围。

然而,相较于往年在价格方面的比拼,今年的快递行业更加强调服务,于是快递行业的玩家们便纷纷开始在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而贴心到位、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服务就成了其抢夺市场和塑造品牌的关键。

加码“送货上门”

近期,顺丰、菜鸟等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宣布加码“送货上门”服务,而从巨头们的调整不难看出,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已经成为当下快递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而顺丰和菜鸟之所以要聚焦“送货上门”,并强调“不上门必赔”,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而喻。

一是,消费者对“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随着快递规模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对物流的需求也日渐多样,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来自电商平台的快件并不会上门派送,要么是放到快递柜,要么会放到代收点,这就给需要送货上门的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作为改善物流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送货上门则可以以更细化的产品结构、更丰富的物流场景、更多元的服务形式,满足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客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末端物流虽然一直被诟病,但“送货上门”确实是稀缺服务。能够做到送货上门的快递,不仅服务能力有保障,单件派费也相对要高于其他快递业务,而此类“高端件”也是快递公司更有利润的业务。顺丰能够长期稳坐“快递一哥”的位置,就与其“时效件”业务不无关系,因此,“送货上门”服务的利润空间,也值得被更多快递企业所重视。

三是,“送货上门”服务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壁垒。随着品牌与客户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快递物流的下半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对“送货上门”服务的加码,能在强化既有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延伸出更细化的产品结构和更丰富的物流场景,透过这一差异化服务,无形中能够更进一步地拉开企业与竞争对手在高端件业务上的差距,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还能依托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壁垒。

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开始不断寻求服务质量的提升,而“送货上门”作为改善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其争相加码的重要领域。显然,各快递巨头已经针对“最后一公里”跑马圈地,其对快递物流末端的模式也更加层出不穷。

顺丰“精益求精”

其实,上门派件一直都是顺丰的特色服务,也可以说是其多年以来所构建的竞争壁垒。而就在前不久,顺丰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丰宣布从9月5日开始,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门,顺丰必赔付”的承诺。此次顺丰能够自我加压,主动提升服务难度,对服务体验再升级,这背后也彰显了其服务硬实力的底气和自信。

在规模上,顺丰不断夯实综合性物流服务网络,为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输出优质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顺丰通过持续调整运营底盘、产品结构、科技手段等方式打造了差异化的产品,也让其在时效件赛道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据年初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1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和公众满意度得分第一毫无悬念被顺丰摘得。而在全程时限方面,顺丰也是唯一一家时限在48小时以内、72小时准时率在90%以上都高居第一的企业。

在品牌上,顺丰对“送货上门”服务的更高层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其品牌形象的提升。事实上,顺丰之前就已经基本做到了快递都能够送货上门,而此次再度强调上门服务,更彰显了其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也让用户对其服务质量的固有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另外,随着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顺丰整体送货上门水平的提升无疑增加了其在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中比拼的筹码。

在资源上,顺丰在技术、硬件、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为其服务层面的战略升级提供了有效保障。顺丰通过视觉计算等AI能力对于车辆装载、违规抛扔、车辆调度等做出了技术支持,并对收、转、运、派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深度的数智化升级,以提升上门效率和服务体验。此外,顺丰还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快递员队伍,这些基层人员的配备上早已具备了上门派件的能力。

快递上门本就应是行业“标配”,然而如今却只有顺丰等少数企业能扛起行业标准的大旗。而顺丰也凭借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据悉,顺丰时效业务板块时效件的增速能比GDP增速跑快2.6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时效件实现了5.1%的同比增长。

菜鸟“开疆拓土”

继顺丰之后,菜鸟也开始在“送货上门”服务上发力。据悉,菜鸟已于8月23日申请注册了“菜鸟送货上门”商标。而在此前的2022菜鸟开放周上,菜鸟CEO万霖也表示,“以多种方式送货上门”是菜鸟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显然,菜鸟正在有意提高自身直送业务的服务范围,进而改善快递末端的服务质量。

在方式上,菜鸟“送货上门”推出了多种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菜鸟新增了三种“送货上门”的方式,一是直营配送上门,针对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订单,由菜鸟直送直达消费者;二是菜鸟驿站预约送货上门,目前约70%的菜鸟驿站都能实现;三是“淘宝专送”按需履约送货上门。菜鸟采取多种形式力推“送货上门”的落地,补齐了其末端配送不到家的劣势。

在范围上,菜鸟“送货上门”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多个城市,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其规模效应。此前,菜鸟已联合天猫超市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承诺“不上门必赔付”。而近期,菜鸟又将这一承诺的范围扩大到了天猫国际的订单,天猫国际已接入80%的菜鸟保税仓,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截止目前,该服务已在杭州、西安、嘉兴等多个城市进行试点,重点城市试点以来的送货上门率已是业内领先。

在品类上,菜鸟“送货上门”配送服务正在向更多品类延伸,有效帮助不同行业打造了特色解决方案。菜鸟围绕送货的时效、安全、服务等性能,开始在各种复杂的供应链上积极布局,具体而言,菜鸟针对家装、重货、冷链、美妆等诸多特色行业,推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食品重货“送货上门、破损必赔”;大家电“次日达、晚必赔”;冷链“化冻必赔”等,而这些方案都将菜鸟供应链服务品质推向了新的水平。

“送货上门”是电商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背靠阿里巴巴完整电商体系的菜鸟而言,发力末端送货上门,能助其打造快递物流的闭环。也正是得益于深厚电商零售背景,如今的菜鸟也开始朝着更懂得商流和物流在末端结合的京东看齐。

前路并非坦途

一直以来,快递巨头们都在致力于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更长的物流链条上,必然也有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还是进行自身服务升级,菜鸟和顺丰的“送货上门”服务想要彻底落实,都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对顺丰而言,“送货上门”短期内需要依靠更多人力和更大补贴力度来完成,这无疑要付出非常高昂的市场成本。得益于一直对“上门派送”服务标准的践行,顺丰升级“送货上门”服务战略很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后一公里”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而“送货上门”的服务质量也势必需要用更高成本和效率来换取,“派件不上门要赔付”这一硬性规定无疑会让顺丰受制于过高的物流成本。

对菜鸟来说,菜鸟的“送货上门”服务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在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整改和升级。菜鸟虽然已经推出了多种送货上门服务,但由于经验不足,其对于“送货上门”服务的管理也并不完善,而且大多数菜鸟驿站尚无能力开展这一服务,因此,此类服务在执行落地时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菜鸟对于网点的整改和升级也还需要时间来完成,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做出成绩。

更何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开始关注并加入到“送货上门”赛道,菜鸟和顺丰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都不再固守单一的商业模式,因此除顺丰和菜鸟外,中通标快、圆通圆准达、韵达智橙网,还有抖音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高端产品,以突出自身时效优先、送货上门、专属客服等服务标签。更不必说一直在“最后一公里”上深耕的京东,其早已在末端物流服务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并且颇具成效。

总而言之,打通“最后一公里”虽然是快递巨头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也是整个物流行业一直难以解决的“顽疾”。众所周知,一个快递的末端配送服务往往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而顺丰和菜鸟的“送货上门、不上必赔”从提出到落地究竟能践行至何种程度仍然有待考量。

https://new.qq.com/rain/a/20220920A0AFGU00

7、每日经济:从“追赶”到“领跑” 中国加速迈向交通强国

雪域高原,“复兴号”飞驰而过;高空之上,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万里黄沙,和若铁路唤醒“死亡之海”;四通八达,大湾区铁路网越织越密……纵览神州大地,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复兴号、C919等重大技术装备不断突破

交通运输事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砥砺前行。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之后,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有了明确方向。

复兴号、C919等重大技术装备不断突破,各地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马不停蹄,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稳步跨越。

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纵观百年中国交通史,京张线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观察视角之一。从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到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京张线不仅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也是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鲜明注脚: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追赶到领跑。

举目望去,当今神州大地路网畅通、周行八方。6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在介绍中国综合交通网建设时指出,这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高铁建设高歌猛进。“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

公路网越织越密。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01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75.8%。十年来,我国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446.6万公里,净增了90多万公里。

航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十年来,我国境内运输机场达到248个,新增机场65个;定期航班航线达到4864条,新增航线2000余条。其中,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83.6%,比2012年增加13个百分点。

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超2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过2600个,约占泊位总数的12.7%,占比大幅提升。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8万公里,长江成为全球内河运输中最繁忙的黄金水道。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运,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

高铁,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我国高铁技术现在已经领跑世界。回望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研制成功,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铁路部门强化创新主体和领军作用,围绕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轮轴及整车设计等开展全面攻关,实现了关键技术和部件重要突破。样车正式下线后,又经过了60万公里不同条件下的运用考核。

2017年6月,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崭新时代。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中国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当前,铁路部门已构建形成了涵盖高铁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铁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陆地上,“复兴号”风驰电掣;高空里,“大飞机”翱翔蓝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产C919大型客机研制蹄疾步稳。2015年11月,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浦东基地正式总装下线。这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工程发展阶段研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圆满首飞,随后,多架C919在全国各地开启试飞之旅,开展了一系列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终于,在2022年7月,中国商飞宣布,C919大型客机6架试飞机已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

C919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不仅意味着我国科技实力和装备制造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还承载着一代代国人的飞机梦与蓝天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乘坐自己的大飞机,驰骋蓝天。

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交通,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方便人员流动,推动货物周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这十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

铁路服务方面,十年来,铁路客运先后推出网络购票、电子客票、在线选座等服务新举措,乘客体验更加舒适。2021年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6.12亿人;全年完成货物总发送量47.74亿吨,比2012年增长22.3%。

民航服务方面,民航覆盖范围更加广泛,2021年全年完成客运量4.41亿人,比2012年增长了37.95%;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个百分点,达到33.1%。此外,中西部机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的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了2021年的45.2%。

邮政服务方面,邮政快递网络不断优化,快递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这十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到13698.3亿元,其中,快递业务实现收入10332.3亿元。

城市客运服务方面,轨道建设成效显著,十年来,全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数量从15个增加至51个,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从69条增加至275条,运营总里程是2012年的4.2倍。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流传甚广的朴素论断并未过时。这十年,交通运输“大动脉”活力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展望未来,一个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持续助力经济“血脉”高效运转,实现全国市场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交通运输系统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奋力推动交通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2-09-18/2469583.html

8、中国消费者报:解决农产品网购痛点 电商助农供应链为核心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正式启动。农产品丰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卖出去,因此,促进农特产品消费成为各地丰收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了在互联网上购买生鲜产品。也有不少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在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存在过度营销、货不对板、生鲜不鲜等问题。

网购农产品难如人意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运行大数据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21年相比,65.4%的消费者消费频次增加,51.6%的消费者消费金额增加,预计2023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将达4198.3亿元。

如此大规模和高频生鲜消费市场,也确实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网购的生鲜不一定靠谱。河北消费者陈女士反映,称现在天南海北的水果蔬菜、海鲜肉类都可以在网上下单购买,但是寄到家的商品往往和网上的图片有很大差距,而且下单时所谓的大果、小果、精选等规格都对应着不同的价格,但是即便是同样的精选大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除了品质上的差异,还有的产品货不对板。北京消费者洪女士是一位园艺发烧友,以前曾经多次买到过发货地为江苏宿迁的假品种花。“所以,我对花卉的标称发货地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洪女士说。2021年底,洪女士在电商平台上的一家注册地和发货地均标注为上海的店铺里挑选了不同花色的5个进口朱顶红小球。“结果收到货后看到发货地是宿迁,就觉得自己可能上当了。”洪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果不其然,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培育,今年5个“进口朱顶红小球”开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土朱”红花。

此外,还有消费者表示,由于物流不畅等因素,生鲜不鲜也是网售生鲜不时发生的问题之一。天津消费者刘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去年“十一”假期,她看到电商平台预售皇帝柑,就下了一单。当时网页上显示10月17日发货。但是后来的物流信息显示,虽然商家10月17日发了货,可刘女士一直等到10月24日才收到。刘女士开箱后发现所谓的精选大果,皮倒是很薄,但已经干巴巴地贴在了果肉上。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网购生鲜食品不新鲜等问题被曝光。中消协分析指出,部分网购生鲜食品不新鲜,商家用死鱼、死虾冒充活鱼活虾,用冷冻肉冒充新鲜肉,部分生鲜食品因快递问题腐烂变质;部分社区团购生鲜食品进货渠道不明,质量堪忧。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产品鲜、响应快、品质好、品类全、分量足、服务优6个方面,比如在产品品质方面,出现了螃蟹等鲜活产品不活、鲜花变成了“干花”、大果变小果甚至缺斤短两等问题;在物流响应方面,不能按照约定送达,部分日常必备的低价生鲜产品供应不足;在服务方面,存在下单容易退款难的问题,一些APP没有设置退款渠道。

标准缺失导致产品“没谱”

“同样都叫阳光玫瑰,网上不同平台、不同店铺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品质参差不齐,同一卖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也不一致。”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称她在一个社区团购群购买阳光玫瑰葡萄,第一次买的产品颗粒饱满均匀,甜度高汁水多,第二次买的产品却让她大失所望,葡萄的大小不均不说,有些还发酸。

来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每逢果蔬上市旺季,生鲜行业纠纷率就会上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教授洪涛认为,标准缺乏是生鲜产品网络消费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消费者期待与产品实际脱节,比如由于缺乏统一的甜度标准,消费者期待的“甜”和产品实际的“甜”,以及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大果”和商家售卖的“大果”存在差异,消费者感到失望,并由此产生消费纠纷。

物流不畅造成生鲜不鲜

随着生鲜季和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来临,月饼、大闸蟹、海鲜、葡萄等各种生鲜产品进入运输高峰期。与此同时,生鲜品类的快递投诉率也随之攀升。

河北消费者张女士投诉称,中秋节前她从张家口向湖南衡阳寄送葡萄8箱,由于担心损坏特意选择了快递生鲜配送服务。为了让亲友能吃到新鲜的葡萄,张女士特意多花了装箱费和保价费用。8箱葡萄快递费合计624元。但让人失望的是,快递到达后葡萄已经大部分损坏,可食用的部分不到1/3。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投诉分析也指出,部分生鲜食品因快递问题腐烂变质。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鲜电商消费者优先关注配送速度(67.0%)、配送准时(56.8%)。但是,在大促及生鲜产品的销售旺季,在城市市场,由于运力不足等因素,生鲜产品由于快递延误造成产品腐烂变质而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在农村地区,即使是在公路通达的北京郊区,能在村口坐等收件也还是一件奢侈的事。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翻山越岭走十几公里才能收发的快递也并不稀奇。国家邮政数据显示,西南边陲的一些村民骑车到最近的快递网点需要1.5小时,网购成本远高于城市居民。

记者了解到,多地相关部门提出了快递进村时间表,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快递进村。商务部计划,到2025年每个县城都要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要有商贸中心,村村要通快递。

据了解,近年来,各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在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方面均进行了大量投入。如京东生鲜对宁夏五宝之一盐池滩羊的品质管控,渗透至供应链的全链路,同时还整合了80条冷链干线,采取了-18℃冷链运输,全程实时温控监察保障运输品质。

洪涛表示,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建设,要通过系统化建设,更好地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如建立田头产地仓、采后预冷等措施,提高农产品流通品质,让现代物流真正发挥作用。

体系化建设迫在眉睫

强化监管,提升农产品产销服务意识。针对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特性,监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监管细则,特别是加大对网购生鲜产品的抽检力度,敦促电商平台健全投诉沟通机制,细化赔偿标准,加大信用联合惩戒力度;加强对电商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的信用监管,通过对平台及经营信息、消费者投诉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对行业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研判,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者,建议通过投诉信息预警、列入异常经营名录、黑名单等方式及时有效地推送给消费者,强化平台责任担当;平台要通过消费者的评价来约束自身以及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要提供让消费者能够实事求是评价的渠道和条件,避免刷单炒作、恶意骚扰等不法行为。

行业需加强链网融合的落地化进程。“区别于线下流通,电商的一大天然优势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支持,平台上的消费近乎是透明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认为,农产品电商是基于技术驱动的,大数据等技术未来要攻克的重要方向就是生鲜产品,包括生鲜产业链中的成本问题、效率问题以及产品问题。通过大数据,人们可以精准地把握一个区域、一个行业甚至一家一户、每个个人的消费特点、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画像越来越精细化,消费端会给供应链服务商和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更多需求的数据支撑。同时,如何让这些设施和平台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服务企业更好地协同,也是下一步努力的重点。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农业部门纷纷组织了丰富的活动。为积极响应“中国农民丰收节”,京东近期举办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发挥数字科技、物流、供应链等优势,不仅投入数亿元费用和资源来打造高质量农产品,同时通过带动亿万农民扩大销售、增收致富,实现打造高质量农产品与农村消费升级的正循环。在帮助诸如江苏宿迁霸王蟹、贵州修文猕猴桃、黑龙江五常大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农村合作社和各大龙头企业展开通力合作,真正实现科技助农、数智助农,切实帮助农民增收。

综合来看,监管体系的建成、行业标准的完善和落地、平台和商家的品控和服务升级,是加快农特产消费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供应链每个环节的逐步落实和数智化转型,尤为重要。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209/20/588459.shtml

9、光明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2版)》发布

中小企业的活力释放对促进国民经济,尤其实体经济正向发展、吸纳就业、培养社会人才和增强市场信心都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在保市场主体、稳增长、扩就业、应对新冠疫情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迈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已经走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

近日,腾讯研究院携手腾讯营销洞察推出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22版)》。在“十四五”规划开篇之际,展开对中小企业数字化与转型的研究和探索。报告采用定量问卷加定性深度访谈的实证调研方式开展研究,力求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情况。定量调研问卷共涉及500多家企业的管理人员,覆盖到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及西部和东北地区28个省级行政单位;定性深度访谈聚焦民生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家清日化、个人洗护、零售、服饰、IT3C、生活服务、家居家装等8大领域。

报告中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效益增长的新机会。加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还能让中小企业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大势,不断将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为企业经营注入新动力。

报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调研中的样本中小企业在2021年经营较为平缓,无论是在营收方面还是在利润方面都相较于2020年略有上浮,这得益于这部分企业拥抱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提前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模式。在营收规模方面,有62.4%的中小企业,2021年相较2020年营收增长超10%,基本与2019年的63%的环比数据持平。例如婚纱摄影行业品牌铂爵旅拍的全球业务因新冠疫情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铂爵旅拍化危机为契机,持续沉淀和利用数字化方面的优势,通过线上管理结合整合场景营销,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国内疫情有着分地区爆发的特点,铂爵旅拍利用全流程线上管理工具,动态调优旅拍目的地相关产品,针对性地对于无疫情旅游地区进行产品重新包装推广,在行业整体受冷情况下,保住了公司业绩的基本盘。

调研中,样本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市场行业大环境影响波动明显。中小企业囿于管理层数字营销意识、专职数字营销人才缺乏、营销投入有限等原因,在数字化营销方面也遇到不少现实困难。

比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少企业也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采用系统方法,来协调供应链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低,部分企业也正在探索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管理。然而,这些企业因早年多为家庭小作坊起家,自身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面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困境,加之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不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 亟需甩开“旧包袱”,通过产业链和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获取业务发展新契机。

在品牌建设方面,不少中小企业受限于创始人理念、视野或团队人才局限,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运营能力不足,且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难以投入巨资全面独立开发自有营销系统和工具。有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营销的投入占整体营收费用的20%以下。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技术是大势所趋,营销数字化转型是较多企业选择开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开始业务的数字化,对数字化营销的需求也将爆发式增长。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企业核心研发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推动生产全流程可视监控,助力运营全面提质增效,以及通过数字化营销提升营销效益。在谈到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时,调研中近60%的企业认为效果比较好或非常好。

报告中,超过40%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内部管理和数字化营销方面做过实践。

SaaS模式已成为数字化应用主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享受数字化带来的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当然,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参与调研的151家中小企业中,超过50%的企业希望获得数字营销的系统、 平台、工具支持,以及流量、获客支持,这成为中小企业最强烈的呼声。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例如质量强国,提升中小企业成长意识,利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强化竞争优势;品牌强国,牢固中小企业无形资产高附加值意识,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建设;企业自信,鼓励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科教兴国,强化社会职业教育培训,营造“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社会氛围;法治兴邦,视情况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法定化,促进各项法律政策行之有效;营商向善,探索平台式等模式,构建活泼的创业氛围,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生态扶持,鼓励商会、社会团体组织及数字化平台牵引中小企业稳健发展。

https://new.qq.com/rain/a/20220921A02YFG00

10、中国新闻网:RCEP能否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正在进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RCEP的实施能否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等相关议题,成为与会各界代表的热议焦点。

关税降低 释放区域经济活力

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的目的在于减少关税壁垒,构建更加开放融合和自由的市场。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5%。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阿颂西·帕尼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RCEP成员国取消超3.9万项对泰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对易腐货物清关时间减少到6小时内。加入RCEP“超级朋友圈”后,泰国外贸进出口额稳步增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在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RCEP不仅为广大进出口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红利,也帮助区域各国提升综合贸易竞争力,释放了区域经济活力。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广州贸易馆馆长金柱澈介绍说,RCEP达成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促进成员国电商产业迅猛发展。韩国合成树脂、医疗器械、影像机器配件、汽车零部件、文创等产品出口量日益增加。

日韩加入 拓展亚太国家合作

RCE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创造性提出原产地规则,鼓励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庄国土认为,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CEP吸纳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加入,拓展了亚太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加强协作对接,优化产业链布局。

多次参加东博会的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三菱商事东亚总代表中塚润一郎表示,就日中企业合作而言,RCEP生效实施让双方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大有可为。“中国企业可把数字化创新优势复制到东南亚,与日本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优势融合,并结合东南亚本地企业诉求,在非化石能源转化、氢能利用、储电设备活用等行业合作,实现三方共赢,进一步促进区域价值链稳固。”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在东博会上呼吁,RCEP成员国工商界充分利用RCEP,优化生产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提振信心 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表示,RCEP的生效是东亚经济圈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动作为,这个涵盖30多亿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GDP总量的自贸区有了发展方向,对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全球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RCEP有效激发区域内贸易投资活力,提升区域产业和价值链水平,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作出贡献。

“RCEP是一剂‘强心针’,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动力最充沛的‘火车头’。”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虽然逆全球化思潮为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冲击,但全球价值链的合作仍在变得越来越紧密,RCEP带来的经济增量不仅能使自身受益,也会改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361690300519757&wfr=spider&for=pc

11、商务部网站:数字贸易生态视角下的RCEP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领域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数字贸易已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力量。放眼全球,哪里才是数字贸易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非RCEP区域莫属。有研究显示,RCEP数字贸易生态已经初步形成,各方着力完善RCEP区域内国家数字贸易生态也正当其时。

从RCEP条款来看,其本身就对电子商务十分看重。RCEP电子商务章节是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这不仅继承了部分传统电子商务规则,还首次就跨境信息传输以及数据本地化等议题达成重要共识,为各成员国加强电子商务领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增强各成员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政策互信、规制互认和企业互通,大大促进区域内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生效实施后的情况来看,RCEP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巨大,这是由以下六大驱动力所决定的。

一是庞大市场驱动。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涵盖全球29.7%的人口、28.9%的GDP以及全球最有增长潜力的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2.6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增长1.01倍,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39.8%。

二是货物贸易驱动。RCEP生效后,区域内贸易额持续走高。其中中国货物贸易承受住了疫情的打击,实现了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我国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60423.1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30282.8亿元人民币,出口30140.3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和5.6%。再看柬埔寨,其首季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商品总值增长了11%,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的出口总值高达19.56亿美元。

三是政策制度驱动。中国近年来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数字经济形成系统部署,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渐趋完备,行业与地方形成落实相关战略部署的系统合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具备较强的政策制度优势。尤其是2022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函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标志着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得到完善,未来我国将更加系统、全面地自上而下推进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其他RCEP成员国也纷纷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四是技术发展驱动。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数字贸易平台借助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仓储及配送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降低融资信用门槛;以大数据积累优势形成对市场的预判。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持续推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助力数字贸易的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配合与流通。

五是基础设施驱动。在传统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进一步深化。例如,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总量达到20000列,今年1月至7月,通道发运外贸货物9.2万标箱,比2021年同期增长52%;中老铁路货运列车全程最快仅需30小时,运输成本下降40%至50%。可以预期的是,随着RCEP的生效,新一轮的基建大潮也将到来。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可以说是领跑RCEP区域。来自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网络,具备覆盖3.2亿户家庭能力,建成5G基站超过160万个。其他RCEP成员国也在不断加码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成员国建设。

六是资本投入驱动。据艾瑞咨询2021年的《全球数字贸易白皮书》显示,近5年来产业互联网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日渐提升,资本持续涌入产业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为数字产业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2016年,电商2B领域的融资金额占比为36%,2C领域的融资金额占比为64%。2021年,电商2B领域的融资数量占比为51%,较2016年增加了15%;而2C领域的融资数量较2016年下降了15%,占比为49%,两领域已相差不大。

正如数字经济的潜力在于与实体经济结合,数字贸易也不仅仅是数据服务、内容的流动,也包括传统贸易数字化内容,这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交易、运输、推广、销售等各个环节。未来完善RCEP数字贸易发展生态,一方面需要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自贸协定,另一方面需要面向RCEP中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包含产品设计、制造、交易、运输、推广、销售、数据流通等方面的数字贸易解决方案,站在数字贸易生态发展的角度审视RCEP全部条款。

从以上六大驱动力来看,未来RCEP区域需要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数字基础设施、普通基础设施、跨境物流体系、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RCEP数字化蓬勃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跨境数据流动滞后、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分化、数字经济人才储备较少等因素制约着区域数字贸易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一是推动我国企业利用RCEP条款实现更好布局。一方面推动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企业、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数字服务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在区域内更好布局,畅通数字贸易通道;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营商服务,切实加强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关RCEP条款、原产地证书申请等内容的高质量培训,及时宣介RCEP区域内国家有关政策变动和市场信息,提供高质量各类营商服务,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二是各国政府加强跨境监管合作,营造更开放、活跃、包容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助力区域内跨境贸易健康持续发展。例如,研究推动各国跨境支付系统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畅通结算渠道,提升跨境支付时效,探索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支付机构接入各国支付系统,提升本地结算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三是培养吸引更多数字贸易人才。积极推动建立跨学科、操作性更强的数字经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提高配套服务,打造更适合国际人才生产生活的环境,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落户。

四是打造数实融合典型案例,增强各方互信,为跨境数据更好流动奠定基础。推动企业用好RCEP成员国市场的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在当地打造数实融合的典型案例,这既有利于企业重组和利用全球要素资源,赋能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有利于将自身利益与当地用户的利益牢牢地绑定在一起,树立企业品牌,减少数据跨境流动的阻力,从而更好开拓RCEP市场。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的当下,世界各国都时刻关注着RCEP这个全球最大自贸区的发展。若RCEP区域在数字贸易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加强互信,将进一步彰显亚太地区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的承诺,为全球贸易投资发展带来确定性因素,助推经济全球化更深入发展。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209/21/588633.shtml

12、中工网:坚持绿色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5篇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为我国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明晰了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同时提到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双碳”行动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把握绿色发展与“双碳”目标的辩证关系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双碳”工作,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即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内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在国际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绿色发展既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也是以绿色为价值取向的新发展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正确把握绿色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要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形成推进“双碳”工作的“绿色思维”。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在有序降碳过程中,积极寻求绿色能源,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下问题,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同时,要落实推进“双碳”工作中的“绿色行动”。在组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中,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双碳”工作,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掌握历史主动,解决突出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实现“双碳”目标,迫切需要用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相匹配相适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双碳”工作,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工业排放占比较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降低传统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采用新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行节能减排,建设智慧工厂和绿色工厂。此外,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对传统能源依赖较强,对进口高精尖的科学仪器依赖较强,迫切需要从生产加工端向设计研发和产业升级端转移,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推进“双碳”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实现“双碳”目标,将会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形成动态平衡,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使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应当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坚持绿色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推进“双碳”工作,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主动承担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树立了典范。这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展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同时,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实现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彻底脱钩,这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本质区别。实现绿色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对化石能源大量依靠进口、污染严重、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国家安全,提升全球影响力。

准确掌握科学方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立足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准确掌握科学方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坚持党对“双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紧扣目标分解任务,指导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制定行动方案、科学把握节奏、稳妥有序推进,达到经济强、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推动能源革命。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尤其是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支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有效促进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在解决能源消费结构难题中,提升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大力实施风电、光伏倍增计划,加速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有序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多措并举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节能减排是“达峰”手段,能源替代是“中和”途径,技术升级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对应“双碳”节点,科学评估能源结构、产业链安全、碳排基数、技术路线、社会成本、国际关系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实现路径。聚焦全社会、全行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全面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建立起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保持净零排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围绕绿色低碳技术,既要加快研发近期实用性较强、市场需求大的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型储能等节能降碳技术,也要有序布局远期实现深度脱碳必不可少的直接空气碳捕获、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技术。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本身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在更高水平相匹配相适应。必须杜绝绿色发展和“双碳”工作“两张皮”,强化系统集成、形成协同效应。把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进入执法、融入司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054828588222139&wfr=spider&for=pc

13、澎湃新闻:四季度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对货运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9月22日,据央视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要保通保畅并强化支持。一是保障港口、货站等正常运转和主干道、微循环畅通,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对收费公路经营主体给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第四季度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降低20%。

物流专家赵小敏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这一举措对货车司机、货运企业大大减轻成本负担,提升公路货运行业生存状况有直接帮助。而四季度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降低20%,则意味着降低了外贸企业、货运代理公司、港口企业等经营成本,对业绩发展也有直接的利好。

赵小敏还表示,除了减轻企业的负担,由于供应链成本下降,该举措对生产企业也有帮助。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消息,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9月21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其中,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106.5万吨,环比下降0.62%;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802.42万辆,环比增长1.07%;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81.4万吨,环比增长1.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3万TEU,环比下降9.7%;民航保障货运航班804班(其中国际货运航班588班,国内货运航班216班),环比增长14.7%;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43亿件,环比增长0.3%;投递量约3.17亿件,环比增长2.6%。截至9月21日24时,全国高速公路无临时关闭关停的收费站和服务区。

此前,李克强曾多次强调要打通交通物流,“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

据新华社报道,6月6日,李克强到交通运输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说,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保障民生、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要切实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进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通而不畅问题,加强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货运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齐心协力推动货运量尽快实现正增长,为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提供支撑,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平稳健康发展。

https://jt.rednet.cn/content/2022/09/23/11861976.html

14、【江苏】全面推进住建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智治,勾勒城乡新图景

一个“全息大脑”+7个“风险慧眼”,可“智慧监测”城市生命线运行情况;打开“智慧停车”应用,附近停车泊位一目了然;刷刷手机,可以线上“身临其境”选房……记者从9月21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数字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江苏省要求全面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针对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强化民生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并凸显江苏特色。

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全面促转型

会上发布的《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即实施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工程、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监管、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加快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化、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

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监管为例,《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眼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聚焦燃气爆炸、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第三方施工破坏、供水爆管、桥梁倒塌、道路塌陷这7个风险场景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正在江苏省7个城市开展试点,试点城市还根据实际增加了新场景。与此同时,江苏省还要求各地结合“新城建”,有序推进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燃气、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灯杆等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征求意见稿》勾勒了江苏省城乡建设“数字化”蓝图:到2025年,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行业监管等方面数字化体系基本建立,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等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动态监测、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得到深化应用,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协同体系基本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发力“新城建”先行试点探路

今年2月起,南京大力构建“房帮宁”涉房事务一体化综合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线上报事报修、线上业主大会等20余项“指间查、掌上办”的移动端线上公共服务。南京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说,至9月中旬,“房帮宁”微信公众号已上线26项应用81个服务功能,企业、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相关房产业务。

发力数字化转型,全省住建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实践,已形成一些经验。比如,泰州市基于BIM技术建设“泰安家”交房系统,有效改进了百姓在房屋交易中的信息获取;南通市建设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燃气安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

作为全国新城建首批试点城市,南京和苏州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南京搭建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BIM电子化报建和施工图智能化审查。苏州打造新城建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库、房屋基础库和BIM数据库,拓展多场景智慧应用。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项目库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对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19年至今累计入库32759个项目;房屋基础库以灾普房屋建筑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接公安电子门牌数据,建立唯一编码的房屋楼盘表,融合房产测绘、城建档案、维修资金等数据,实现既有房屋“一房一档一牌”;BIM数据库已收集470个项目、8555个模型,涵盖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领域。

发力“新城建”,江苏省要求逐步建立全方位覆盖生产、运维、监管、服务、应急的智能化基础设施系统,实现对新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

突破发展瓶颈让城市更安全

“推进住建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学锋说,各地要以数字化转型撬动城乡建设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决行业难题和发展瓶颈,提升城乡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比如,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建立省、市、县三级保护名录和分布图,加快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数据共享和动态维护机制。围绕城市管理,要加快推动省、市平台建设,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2022年底前,南京市和有条件的设区市建成并运行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年底前,省、其他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成并运行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底,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全覆盖。

江苏省作为城镇化先发地区,房屋建筑建设年代早,大量建筑进入生命周期的“中老年”,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错综复杂、材质老化、使用年限长,安全风险极大。江苏省要求各地推动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动态监测,切实提升安全风险感知和防控能力,让城市更安全。

https://news.cnstock.com/industry,rdjj-202209-4960471.htm

15、【苏州】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模式落地

新华财经南京9月21日电(记者刘巍巍)21日,在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苏州市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一批价值43.75万元人民币的装饰膜装车发运。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货物由跨境电商企业先将商品分批出口至综合保税区,在区内进行理货拼箱后,以跨境电商1210出口海外仓模式向海关申报,通过中欧班列经满洲里口岸发往企业位于欧洲的海外仓,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零售并将商品从海外仓配送至境外消费者手中。

该批货物经海关监管放行,标志着苏州市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模式落地运行。

据苏州市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介绍,跨境电商1210出口海外仓模式下,出口企业可依托综合保税区“分拨集拼、临时仓储、国际运输”等保税物流优势,将货物分批备货至综合保税区,在区内仓库完成分拣、包装、理货,形成“综保区前置仓+中欧班列+海外仓”联运模式。同时,在企业规范申报基础上,出口货物入区后即可申请出口退税,可缓解生产制造企业资金压力。

苏州海关驻虎丘办事处副主任郑柯表示,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模式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享受入区退税政策优惠,二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三是畅通出口与退货渠道,保障商品“出得去、退得回”。

http://news.10jqka.com.cn/20220921/c641928738.shtml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http://sip-slp.cn/

2022年第39

政策舆情汇编



2022年9月26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56 


   

1、【国务院】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情况汇报,要求狠抓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稳向上;确定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举措,为企业和群众增便利;确定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的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期国务院对部分地区开展第九次大督查。着力督导和检查地方稳经济、保民生,推动解决了一批地方反映的实际困难;主要采取暗访等方式,提高了督查实效、减轻基层负担。下一步要将问题清单转地方和部门,举一反三整改。各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要保持“在线”状态,与督查整改相衔接,继续协调解决问题,重点推进财税金融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等扩投资促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地要扛起稳经济保民生责任,经济体量大的省份要挑大梁,共同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促进回稳向上。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会议决定,聚焦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建立清单,后台由政府部门对关联的单项事进行归并,前台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对市场主体,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5项政务服务一次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这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对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对个人,实现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企业职工退休、公民身后8项政务服务一次办,更好满足群众期盼、为群众提供便利。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实现,兑现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要持续做好保通保畅并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全力保障港口、货站等正常运转和主干道、微循环畅通,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同时对收费公路经营主体给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第四季度将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降低20%。四是用好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支持货运企业和司机等纾困。

会议指出,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权不可任性。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有利于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是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民、法人等合法权益。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草案坚持复议为民,对扩大受案范围、提高办案质量、加强行政复议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等作出更明确规定,以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打造成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9-22/9858693.shtml

2、【国家发改委】:“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

刘德春提到,过去两年,国际局势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全球减排进程遭遇波折。这也启示我们,绿色低碳转型绝非易事,必须立足客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刘德春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的决心坚定不移。“双碳”工作开局良好,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科学把握节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

二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着力夯实能源供应基础,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三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综合效能。

四是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强化“双碳”领域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完善财税、投资、金融、价格等方面政策,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刘德春表示,中国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http://news.cctv.com/2022/09/22/ARTIOo7A1O5EY0aJcWVs7aI7220922.shtml

3、人民日报:不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论)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今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列为工作原则之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有助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同时,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

在统一市场规则方面积极作为。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首要前提是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意见》从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4个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4个方面的制度犹如四大支柱,在规范行政权力边界的同时,也创造出让企业良性竞争、让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在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方面积极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增强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监管规则要统一。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明确监管内容和监管规则,理清责任链条。监管执法要强化。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监管能力要提升。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

在优先推进区域协作方面积极作为。推进区域协作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要处理好全局系统谋划与优先推进区域协作之间的关系。比如,统筹谋划区域间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事项,建立公共品供给协同治理机制和税收收入分享机制,等等。此外,在绩效联合考核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等方面也要深化改革,在重点区域内积极探索新型协同治理模式。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破除阻碍市场发展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要素自由流动并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大市场。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定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http://www.northnews.cn/news/2020/0716/2139409.html

4、中国发展网:共商良策 助力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

物流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加速向现代化发展。如何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成为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9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物流集团、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协办,中储智运等单位承办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政产学研各方齐聚一堂,共商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良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480853598791756&wfr=spider&for=pc

5、腾讯新闻:网络货运新业态下,物流企业如何乘风破浪

网络货运新业态的时代下,智慧物流正推动着行业稳定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通过整合社会分散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运输效率,同时改变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互联网+货运这块区域中做得好的企业算是屈指可数的,在网络货运新业态出现的时代,通过智慧物流等手段推动行业稳定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通过整合社会分散的资源,通过智能化把车辆和货主以及司机的信息共享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来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供需信息不对称、传统物流成本较高等行业困境,有效地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货运需求。大道成运用大数据核心算法及精准定位追踪系统,掌控物流过程最新动态、优化物流运作水平、降低货主物流运营成本。同时,以“网络货运”为基点,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重塑物流服务能力,积极构建集“物流运力、物流供应链、物流金融、物流新消费、物流大数据”五大板块的“数字物流供应链生态圈”。大道成自成立以来,以解决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问题为使命,专注于物流行业,注重软硬件科技应用,坚持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优化操作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以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水准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及荣誉,用互联网手段优化物流业务,为客户带来真正的降本增效。

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质上算是思路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运营过程当中,可以选择比较优秀的数字物流综合服务商进行合作,物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通过数字化发展,实现协同,将会成为重点。协同运营中台能够帮助企业锻造高效运营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OA等软件的单一管理模式,全面协同打破孤岛实现业务之间的彼此关联,这将有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生产力的解放和新跃升,驱动企业快速数智化转型,成就高绩效组织。至简协同是大道成物流科技针对企业物流数字化建设搭建的一体化办公平台。企业物流数字化管理绝非简单的单个WMS、TMS等系统就可以解决,而是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物流整合及数字化能力,将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运营信息化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协同企业办公信息化建设和产品信息化建设双联动。至简协同是解决目前企业物流数字化中模块封闭、数据割裂、缺乏协同等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将会是未来企业物流数字化实践的最佳承载体。

数字经济已经到来,物流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面对这样的挑战,想要在新的行业竞争下生存,就要从现在开始行动,选择和专业的物流合作商合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未来物流行业会在数字化物流模式的推动下,乘风破浪,激流勇进!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920A06XL600

6、腾讯新闻:顺丰、菜鸟“较劲”末端物流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且2022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近期,随着电商巨头们“双11”大促战略的陆续发布,快递物流行业又将迎来旺季,这一行业的玩家们也纷纷摩拳擦掌,企图在这场“双11”大战中突出重围。

然而,相较于往年在价格方面的比拼,今年的快递行业更加强调服务,于是快递行业的玩家们便纷纷开始在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而贴心到位、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服务就成了其抢夺市场和塑造品牌的关键。

加码“送货上门”

近期,顺丰、菜鸟等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宣布加码“送货上门”服务,而从巨头们的调整不难看出,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已经成为当下快递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而顺丰和菜鸟之所以要聚焦“送货上门”,并强调“不上门必赔”,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而喻。

一是,消费者对“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随着快递规模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对物流的需求也日渐多样,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来自电商平台的快件并不会上门派送,要么是放到快递柜,要么会放到代收点,这就给需要送货上门的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作为改善物流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送货上门则可以以更细化的产品结构、更丰富的物流场景、更多元的服务形式,满足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客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末端物流虽然一直被诟病,但“送货上门”确实是稀缺服务。能够做到送货上门的快递,不仅服务能力有保障,单件派费也相对要高于其他快递业务,而此类“高端件”也是快递公司更有利润的业务。顺丰能够长期稳坐“快递一哥”的位置,就与其“时效件”业务不无关系,因此,“送货上门”服务的利润空间,也值得被更多快递企业所重视。

三是,“送货上门”服务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壁垒。随着品牌与客户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快递物流的下半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对“送货上门”服务的加码,能在强化既有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延伸出更细化的产品结构和更丰富的物流场景,透过这一差异化服务,无形中能够更进一步地拉开企业与竞争对手在高端件业务上的差距,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还能依托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壁垒。

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开始不断寻求服务质量的提升,而“送货上门”作为改善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其争相加码的重要领域。显然,各快递巨头已经针对“最后一公里”跑马圈地,其对快递物流末端的模式也更加层出不穷。

顺丰“精益求精”

其实,上门派件一直都是顺丰的特色服务,也可以说是其多年以来所构建的竞争壁垒。而就在前不久,顺丰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丰宣布从9月5日开始,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门,顺丰必赔付”的承诺。此次顺丰能够自我加压,主动提升服务难度,对服务体验再升级,这背后也彰显了其服务硬实力的底气和自信。

在规模上,顺丰不断夯实综合性物流服务网络,为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输出优质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顺丰通过持续调整运营底盘、产品结构、科技手段等方式打造了差异化的产品,也让其在时效件赛道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据年初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1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和公众满意度得分第一毫无悬念被顺丰摘得。而在全程时限方面,顺丰也是唯一一家时限在48小时以内、72小时准时率在90%以上都高居第一的企业。

在品牌上,顺丰对“送货上门”服务的更高层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其品牌形象的提升。事实上,顺丰之前就已经基本做到了快递都能够送货上门,而此次再度强调上门服务,更彰显了其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也让用户对其服务质量的固有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另外,随着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顺丰整体送货上门水平的提升无疑增加了其在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中比拼的筹码。

在资源上,顺丰在技术、硬件、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为其服务层面的战略升级提供了有效保障。顺丰通过视觉计算等AI能力对于车辆装载、违规抛扔、车辆调度等做出了技术支持,并对收、转、运、派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深度的数智化升级,以提升上门效率和服务体验。此外,顺丰还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快递员队伍,这些基层人员的配备上早已具备了上门派件的能力。

快递上门本就应是行业“标配”,然而如今却只有顺丰等少数企业能扛起行业标准的大旗。而顺丰也凭借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据悉,顺丰时效业务板块时效件的增速能比GDP增速跑快2.6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时效件实现了5.1%的同比增长。

菜鸟“开疆拓土”

继顺丰之后,菜鸟也开始在“送货上门”服务上发力。据悉,菜鸟已于8月23日申请注册了“菜鸟送货上门”商标。而在此前的2022菜鸟开放周上,菜鸟CEO万霖也表示,“以多种方式送货上门”是菜鸟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显然,菜鸟正在有意提高自身直送业务的服务范围,进而改善快递末端的服务质量。

在方式上,菜鸟“送货上门”推出了多种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菜鸟新增了三种“送货上门”的方式,一是直营配送上门,针对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订单,由菜鸟直送直达消费者;二是菜鸟驿站预约送货上门,目前约70%的菜鸟驿站都能实现;三是“淘宝专送”按需履约送货上门。菜鸟采取多种形式力推“送货上门”的落地,补齐了其末端配送不到家的劣势。

在范围上,菜鸟“送货上门”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多个城市,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其规模效应。此前,菜鸟已联合天猫超市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承诺“不上门必赔付”。而近期,菜鸟又将这一承诺的范围扩大到了天猫国际的订单,天猫国际已接入80%的菜鸟保税仓,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截止目前,该服务已在杭州、西安、嘉兴等多个城市进行试点,重点城市试点以来的送货上门率已是业内领先。

在品类上,菜鸟“送货上门”配送服务正在向更多品类延伸,有效帮助不同行业打造了特色解决方案。菜鸟围绕送货的时效、安全、服务等性能,开始在各种复杂的供应链上积极布局,具体而言,菜鸟针对家装、重货、冷链、美妆等诸多特色行业,推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食品重货“送货上门、破损必赔”;大家电“次日达、晚必赔”;冷链“化冻必赔”等,而这些方案都将菜鸟供应链服务品质推向了新的水平。

“送货上门”是电商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背靠阿里巴巴完整电商体系的菜鸟而言,发力末端送货上门,能助其打造快递物流的闭环。也正是得益于深厚电商零售背景,如今的菜鸟也开始朝着更懂得商流和物流在末端结合的京东看齐。

前路并非坦途

一直以来,快递巨头们都在致力于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更长的物流链条上,必然也有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还是进行自身服务升级,菜鸟和顺丰的“送货上门”服务想要彻底落实,都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对顺丰而言,“送货上门”短期内需要依靠更多人力和更大补贴力度来完成,这无疑要付出非常高昂的市场成本。得益于一直对“上门派送”服务标准的践行,顺丰升级“送货上门”服务战略很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后一公里”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而“送货上门”的服务质量也势必需要用更高成本和效率来换取,“派件不上门要赔付”这一硬性规定无疑会让顺丰受制于过高的物流成本。

对菜鸟来说,菜鸟的“送货上门”服务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在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整改和升级。菜鸟虽然已经推出了多种送货上门服务,但由于经验不足,其对于“送货上门”服务的管理也并不完善,而且大多数菜鸟驿站尚无能力开展这一服务,因此,此类服务在执行落地时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菜鸟对于网点的整改和升级也还需要时间来完成,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做出成绩。

更何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开始关注并加入到“送货上门”赛道,菜鸟和顺丰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都不再固守单一的商业模式,因此除顺丰和菜鸟外,中通标快、圆通圆准达、韵达智橙网,还有抖音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高端产品,以突出自身时效优先、送货上门、专属客服等服务标签。更不必说一直在“最后一公里”上深耕的京东,其早已在末端物流服务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并且颇具成效。

总而言之,打通“最后一公里”虽然是快递巨头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也是整个物流行业一直难以解决的“顽疾”。众所周知,一个快递的末端配送服务往往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而顺丰和菜鸟的“送货上门、不上必赔”从提出到落地究竟能践行至何种程度仍然有待考量。

https://new.qq.com/rain/a/20220920A0AFGU00

7、每日经济:从“追赶”到“领跑” 中国加速迈向交通强国

雪域高原,“复兴号”飞驰而过;高空之上,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万里黄沙,和若铁路唤醒“死亡之海”;四通八达,大湾区铁路网越织越密……纵览神州大地,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复兴号、C919等重大技术装备不断突破

交通运输事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砥砺前行。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之后,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有了明确方向。

复兴号、C919等重大技术装备不断突破,各地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马不停蹄,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稳步跨越。

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纵观百年中国交通史,京张线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观察视角之一。从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到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京张线不仅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也是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鲜明注脚: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追赶到领跑。

举目望去,当今神州大地路网畅通、周行八方。6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在介绍中国综合交通网建设时指出,这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高铁建设高歌猛进。“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

公路网越织越密。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01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75.8%。十年来,我国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446.6万公里,净增了90多万公里。

航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十年来,我国境内运输机场达到248个,新增机场65个;定期航班航线达到4864条,新增航线2000余条。其中,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83.6%,比2012年增加13个百分点。

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超2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过2600个,约占泊位总数的12.7%,占比大幅提升。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8万公里,长江成为全球内河运输中最繁忙的黄金水道。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运,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

高铁,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我国高铁技术现在已经领跑世界。回望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研制成功,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铁路部门强化创新主体和领军作用,围绕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轮轴及整车设计等开展全面攻关,实现了关键技术和部件重要突破。样车正式下线后,又经过了60万公里不同条件下的运用考核。

2017年6月,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崭新时代。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中国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当前,铁路部门已构建形成了涵盖高铁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铁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陆地上,“复兴号”风驰电掣;高空里,“大飞机”翱翔蓝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产C919大型客机研制蹄疾步稳。2015年11月,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浦东基地正式总装下线。这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工程发展阶段研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圆满首飞,随后,多架C919在全国各地开启试飞之旅,开展了一系列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终于,在2022年7月,中国商飞宣布,C919大型客机6架试飞机已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

C919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不仅意味着我国科技实力和装备制造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还承载着一代代国人的飞机梦与蓝天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乘坐自己的大飞机,驰骋蓝天。

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交通,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方便人员流动,推动货物周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这十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

铁路服务方面,十年来,铁路客运先后推出网络购票、电子客票、在线选座等服务新举措,乘客体验更加舒适。2021年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6.12亿人;全年完成货物总发送量47.74亿吨,比2012年增长22.3%。

民航服务方面,民航覆盖范围更加广泛,2021年全年完成客运量4.41亿人,比2012年增长了37.95%;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个百分点,达到33.1%。此外,中西部机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的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了2021年的45.2%。

邮政服务方面,邮政快递网络不断优化,快递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这十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到13698.3亿元,其中,快递业务实现收入10332.3亿元。

城市客运服务方面,轨道建设成效显著,十年来,全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数量从15个增加至51个,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从69条增加至275条,运营总里程是2012年的4.2倍。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流传甚广的朴素论断并未过时。这十年,交通运输“大动脉”活力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展望未来,一个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持续助力经济“血脉”高效运转,实现全国市场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交通运输系统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奋力推动交通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2-09-18/2469583.html

8、中国消费者报:解决农产品网购痛点 电商助农供应链为核心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正式启动。农产品丰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卖出去,因此,促进农特产品消费成为各地丰收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了在互联网上购买生鲜产品。也有不少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在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存在过度营销、货不对板、生鲜不鲜等问题。

网购农产品难如人意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运行大数据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21年相比,65.4%的消费者消费频次增加,51.6%的消费者消费金额增加,预计2023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将达4198.3亿元。

如此大规模和高频生鲜消费市场,也确实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网购的生鲜不一定靠谱。河北消费者陈女士反映,称现在天南海北的水果蔬菜、海鲜肉类都可以在网上下单购买,但是寄到家的商品往往和网上的图片有很大差距,而且下单时所谓的大果、小果、精选等规格都对应着不同的价格,但是即便是同样的精选大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除了品质上的差异,还有的产品货不对板。北京消费者洪女士是一位园艺发烧友,以前曾经多次买到过发货地为江苏宿迁的假品种花。“所以,我对花卉的标称发货地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洪女士说。2021年底,洪女士在电商平台上的一家注册地和发货地均标注为上海的店铺里挑选了不同花色的5个进口朱顶红小球。“结果收到货后看到发货地是宿迁,就觉得自己可能上当了。”洪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果不其然,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培育,今年5个“进口朱顶红小球”开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土朱”红花。

此外,还有消费者表示,由于物流不畅等因素,生鲜不鲜也是网售生鲜不时发生的问题之一。天津消费者刘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去年“十一”假期,她看到电商平台预售皇帝柑,就下了一单。当时网页上显示10月17日发货。但是后来的物流信息显示,虽然商家10月17日发了货,可刘女士一直等到10月24日才收到。刘女士开箱后发现所谓的精选大果,皮倒是很薄,但已经干巴巴地贴在了果肉上。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网购生鲜食品不新鲜等问题被曝光。中消协分析指出,部分网购生鲜食品不新鲜,商家用死鱼、死虾冒充活鱼活虾,用冷冻肉冒充新鲜肉,部分生鲜食品因快递问题腐烂变质;部分社区团购生鲜食品进货渠道不明,质量堪忧。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产品鲜、响应快、品质好、品类全、分量足、服务优6个方面,比如在产品品质方面,出现了螃蟹等鲜活产品不活、鲜花变成了“干花”、大果变小果甚至缺斤短两等问题;在物流响应方面,不能按照约定送达,部分日常必备的低价生鲜产品供应不足;在服务方面,存在下单容易退款难的问题,一些APP没有设置退款渠道。

标准缺失导致产品“没谱”

“同样都叫阳光玫瑰,网上不同平台、不同店铺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品质参差不齐,同一卖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也不一致。”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称她在一个社区团购群购买阳光玫瑰葡萄,第一次买的产品颗粒饱满均匀,甜度高汁水多,第二次买的产品却让她大失所望,葡萄的大小不均不说,有些还发酸。

来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每逢果蔬上市旺季,生鲜行业纠纷率就会上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教授洪涛认为,标准缺乏是生鲜产品网络消费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消费者期待与产品实际脱节,比如由于缺乏统一的甜度标准,消费者期待的“甜”和产品实际的“甜”,以及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大果”和商家售卖的“大果”存在差异,消费者感到失望,并由此产生消费纠纷。

物流不畅造成生鲜不鲜

随着生鲜季和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来临,月饼、大闸蟹、海鲜、葡萄等各种生鲜产品进入运输高峰期。与此同时,生鲜品类的快递投诉率也随之攀升。

河北消费者张女士投诉称,中秋节前她从张家口向湖南衡阳寄送葡萄8箱,由于担心损坏特意选择了快递生鲜配送服务。为了让亲友能吃到新鲜的葡萄,张女士特意多花了装箱费和保价费用。8箱葡萄快递费合计624元。但让人失望的是,快递到达后葡萄已经大部分损坏,可食用的部分不到1/3。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投诉分析也指出,部分生鲜食品因快递问题腐烂变质。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鲜电商消费者优先关注配送速度(67.0%)、配送准时(56.8%)。但是,在大促及生鲜产品的销售旺季,在城市市场,由于运力不足等因素,生鲜产品由于快递延误造成产品腐烂变质而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在农村地区,即使是在公路通达的北京郊区,能在村口坐等收件也还是一件奢侈的事。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翻山越岭走十几公里才能收发的快递也并不稀奇。国家邮政数据显示,西南边陲的一些村民骑车到最近的快递网点需要1.5小时,网购成本远高于城市居民。

记者了解到,多地相关部门提出了快递进村时间表,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快递进村。商务部计划,到2025年每个县城都要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要有商贸中心,村村要通快递。

据了解,近年来,各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在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方面均进行了大量投入。如京东生鲜对宁夏五宝之一盐池滩羊的品质管控,渗透至供应链的全链路,同时还整合了80条冷链干线,采取了-18℃冷链运输,全程实时温控监察保障运输品质。

洪涛表示,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建设,要通过系统化建设,更好地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如建立田头产地仓、采后预冷等措施,提高农产品流通品质,让现代物流真正发挥作用。

体系化建设迫在眉睫

强化监管,提升农产品产销服务意识。针对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特性,监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监管细则,特别是加大对网购生鲜产品的抽检力度,敦促电商平台健全投诉沟通机制,细化赔偿标准,加大信用联合惩戒力度;加强对电商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的信用监管,通过对平台及经营信息、消费者投诉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对行业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研判,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者,建议通过投诉信息预警、列入异常经营名录、黑名单等方式及时有效地推送给消费者,强化平台责任担当;平台要通过消费者的评价来约束自身以及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要提供让消费者能够实事求是评价的渠道和条件,避免刷单炒作、恶意骚扰等不法行为。

行业需加强链网融合的落地化进程。“区别于线下流通,电商的一大天然优势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支持,平台上的消费近乎是透明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认为,农产品电商是基于技术驱动的,大数据等技术未来要攻克的重要方向就是生鲜产品,包括生鲜产业链中的成本问题、效率问题以及产品问题。通过大数据,人们可以精准地把握一个区域、一个行业甚至一家一户、每个个人的消费特点、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画像越来越精细化,消费端会给供应链服务商和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更多需求的数据支撑。同时,如何让这些设施和平台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服务企业更好地协同,也是下一步努力的重点。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农业部门纷纷组织了丰富的活动。为积极响应“中国农民丰收节”,京东近期举办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发挥数字科技、物流、供应链等优势,不仅投入数亿元费用和资源来打造高质量农产品,同时通过带动亿万农民扩大销售、增收致富,实现打造高质量农产品与农村消费升级的正循环。在帮助诸如江苏宿迁霸王蟹、贵州修文猕猴桃、黑龙江五常大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农村合作社和各大龙头企业展开通力合作,真正实现科技助农、数智助农,切实帮助农民增收。

综合来看,监管体系的建成、行业标准的完善和落地、平台和商家的品控和服务升级,是加快农特产消费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供应链每个环节的逐步落实和数智化转型,尤为重要。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209/20/588459.shtml

9、光明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2版)》发布

中小企业的活力释放对促进国民经济,尤其实体经济正向发展、吸纳就业、培养社会人才和增强市场信心都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在保市场主体、稳增长、扩就业、应对新冠疫情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迈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已经走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

近日,腾讯研究院携手腾讯营销洞察推出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22版)》。在“十四五”规划开篇之际,展开对中小企业数字化与转型的研究和探索。报告采用定量问卷加定性深度访谈的实证调研方式开展研究,力求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情况。定量调研问卷共涉及500多家企业的管理人员,覆盖到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及西部和东北地区28个省级行政单位;定性深度访谈聚焦民生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家清日化、个人洗护、零售、服饰、IT3C、生活服务、家居家装等8大领域。

报告中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效益增长的新机会。加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还能让中小企业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大势,不断将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为企业经营注入新动力。

报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调研中的样本中小企业在2021年经营较为平缓,无论是在营收方面还是在利润方面都相较于2020年略有上浮,这得益于这部分企业拥抱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提前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模式。在营收规模方面,有62.4%的中小企业,2021年相较2020年营收增长超10%,基本与2019年的63%的环比数据持平。例如婚纱摄影行业品牌铂爵旅拍的全球业务因新冠疫情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铂爵旅拍化危机为契机,持续沉淀和利用数字化方面的优势,通过线上管理结合整合场景营销,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国内疫情有着分地区爆发的特点,铂爵旅拍利用全流程线上管理工具,动态调优旅拍目的地相关产品,针对性地对于无疫情旅游地区进行产品重新包装推广,在行业整体受冷情况下,保住了公司业绩的基本盘。

调研中,样本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市场行业大环境影响波动明显。中小企业囿于管理层数字营销意识、专职数字营销人才缺乏、营销投入有限等原因,在数字化营销方面也遇到不少现实困难。

比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少企业也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采用系统方法,来协调供应链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低,部分企业也正在探索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管理。然而,这些企业因早年多为家庭小作坊起家,自身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面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困境,加之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不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 亟需甩开“旧包袱”,通过产业链和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获取业务发展新契机。

在品牌建设方面,不少中小企业受限于创始人理念、视野或团队人才局限,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运营能力不足,且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难以投入巨资全面独立开发自有营销系统和工具。有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营销的投入占整体营收费用的20%以下。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技术是大势所趋,营销数字化转型是较多企业选择开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开始业务的数字化,对数字化营销的需求也将爆发式增长。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企业核心研发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推动生产全流程可视监控,助力运营全面提质增效,以及通过数字化营销提升营销效益。在谈到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时,调研中近60%的企业认为效果比较好或非常好。

报告中,超过40%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内部管理和数字化营销方面做过实践。

SaaS模式已成为数字化应用主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享受数字化带来的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当然,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参与调研的151家中小企业中,超过50%的企业希望获得数字营销的系统、 平台、工具支持,以及流量、获客支持,这成为中小企业最强烈的呼声。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例如质量强国,提升中小企业成长意识,利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强化竞争优势;品牌强国,牢固中小企业无形资产高附加值意识,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建设;企业自信,鼓励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科教兴国,强化社会职业教育培训,营造“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社会氛围;法治兴邦,视情况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法定化,促进各项法律政策行之有效;营商向善,探索平台式等模式,构建活泼的创业氛围,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生态扶持,鼓励商会、社会团体组织及数字化平台牵引中小企业稳健发展。

https://new.qq.com/rain/a/20220921A02YFG00

10、中国新闻网:RCEP能否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正在进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RCEP的实施能否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等相关议题,成为与会各界代表的热议焦点。

关税降低 释放区域经济活力

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的目的在于减少关税壁垒,构建更加开放融合和自由的市场。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5%。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阿颂西·帕尼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RCEP成员国取消超3.9万项对泰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对易腐货物清关时间减少到6小时内。加入RCEP“超级朋友圈”后,泰国外贸进出口额稳步增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在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RCEP不仅为广大进出口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红利,也帮助区域各国提升综合贸易竞争力,释放了区域经济活力。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广州贸易馆馆长金柱澈介绍说,RCEP达成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促进成员国电商产业迅猛发展。韩国合成树脂、医疗器械、影像机器配件、汽车零部件、文创等产品出口量日益增加。

日韩加入 拓展亚太国家合作

RCE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创造性提出原产地规则,鼓励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庄国土认为,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CEP吸纳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加入,拓展了亚太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加强协作对接,优化产业链布局。

多次参加东博会的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三菱商事东亚总代表中塚润一郎表示,就日中企业合作而言,RCEP生效实施让双方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大有可为。“中国企业可把数字化创新优势复制到东南亚,与日本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优势融合,并结合东南亚本地企业诉求,在非化石能源转化、氢能利用、储电设备活用等行业合作,实现三方共赢,进一步促进区域价值链稳固。”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在东博会上呼吁,RCEP成员国工商界充分利用RCEP,优化生产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提振信心 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表示,RCEP的生效是东亚经济圈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动作为,这个涵盖30多亿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GDP总量的自贸区有了发展方向,对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全球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RCEP有效激发区域内贸易投资活力,提升区域产业和价值链水平,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作出贡献。

“RCEP是一剂‘强心针’,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动力最充沛的‘火车头’。”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虽然逆全球化思潮为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冲击,但全球价值链的合作仍在变得越来越紧密,RCEP带来的经济增量不仅能使自身受益,也会改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361690300519757&wfr=spider&for=pc

11、商务部网站:数字贸易生态视角下的RCEP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领域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数字贸易已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力量。放眼全球,哪里才是数字贸易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非RCEP区域莫属。有研究显示,RCEP数字贸易生态已经初步形成,各方着力完善RCEP区域内国家数字贸易生态也正当其时。

从RCEP条款来看,其本身就对电子商务十分看重。RCEP电子商务章节是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这不仅继承了部分传统电子商务规则,还首次就跨境信息传输以及数据本地化等议题达成重要共识,为各成员国加强电子商务领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增强各成员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政策互信、规制互认和企业互通,大大促进区域内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生效实施后的情况来看,RCEP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巨大,这是由以下六大驱动力所决定的。

一是庞大市场驱动。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涵盖全球29.7%的人口、28.9%的GDP以及全球最有增长潜力的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2.6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增长1.01倍,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39.8%。

二是货物贸易驱动。RCEP生效后,区域内贸易额持续走高。其中中国货物贸易承受住了疫情的打击,实现了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我国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60423.1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30282.8亿元人民币,出口30140.3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和5.6%。再看柬埔寨,其首季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商品总值增长了11%,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的出口总值高达19.56亿美元。

三是政策制度驱动。中国近年来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数字经济形成系统部署,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渐趋完备,行业与地方形成落实相关战略部署的系统合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具备较强的政策制度优势。尤其是2022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函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标志着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得到完善,未来我国将更加系统、全面地自上而下推进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其他RCEP成员国也纷纷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四是技术发展驱动。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数字贸易平台借助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仓储及配送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降低融资信用门槛;以大数据积累优势形成对市场的预判。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持续推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助力数字贸易的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配合与流通。

五是基础设施驱动。在传统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进一步深化。例如,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总量达到20000列,今年1月至7月,通道发运外贸货物9.2万标箱,比2021年同期增长52%;中老铁路货运列车全程最快仅需30小时,运输成本下降40%至50%。可以预期的是,随着RCEP的生效,新一轮的基建大潮也将到来。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可以说是领跑RCEP区域。来自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网络,具备覆盖3.2亿户家庭能力,建成5G基站超过160万个。其他RCEP成员国也在不断加码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成员国建设。

六是资本投入驱动。据艾瑞咨询2021年的《全球数字贸易白皮书》显示,近5年来产业互联网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日渐提升,资本持续涌入产业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为数字产业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2016年,电商2B领域的融资金额占比为36%,2C领域的融资金额占比为64%。2021年,电商2B领域的融资数量占比为51%,较2016年增加了15%;而2C领域的融资数量较2016年下降了15%,占比为49%,两领域已相差不大。

正如数字经济的潜力在于与实体经济结合,数字贸易也不仅仅是数据服务、内容的流动,也包括传统贸易数字化内容,这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交易、运输、推广、销售等各个环节。未来完善RCEP数字贸易发展生态,一方面需要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自贸协定,另一方面需要面向RCEP中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包含产品设计、制造、交易、运输、推广、销售、数据流通等方面的数字贸易解决方案,站在数字贸易生态发展的角度审视RCEP全部条款。

从以上六大驱动力来看,未来RCEP区域需要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数字基础设施、普通基础设施、跨境物流体系、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RCEP数字化蓬勃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跨境数据流动滞后、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分化、数字经济人才储备较少等因素制约着区域数字贸易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一是推动我国企业利用RCEP条款实现更好布局。一方面推动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企业、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数字服务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在区域内更好布局,畅通数字贸易通道;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营商服务,切实加强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关RCEP条款、原产地证书申请等内容的高质量培训,及时宣介RCEP区域内国家有关政策变动和市场信息,提供高质量各类营商服务,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二是各国政府加强跨境监管合作,营造更开放、活跃、包容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助力区域内跨境贸易健康持续发展。例如,研究推动各国跨境支付系统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畅通结算渠道,提升跨境支付时效,探索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支付机构接入各国支付系统,提升本地结算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三是培养吸引更多数字贸易人才。积极推动建立跨学科、操作性更强的数字经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提高配套服务,打造更适合国际人才生产生活的环境,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落户。

四是打造数实融合典型案例,增强各方互信,为跨境数据更好流动奠定基础。推动企业用好RCEP成员国市场的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在当地打造数实融合的典型案例,这既有利于企业重组和利用全球要素资源,赋能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有利于将自身利益与当地用户的利益牢牢地绑定在一起,树立企业品牌,减少数据跨境流动的阻力,从而更好开拓RCEP市场。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的当下,世界各国都时刻关注着RCEP这个全球最大自贸区的发展。若RCEP区域在数字贸易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加强互信,将进一步彰显亚太地区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的承诺,为全球贸易投资发展带来确定性因素,助推经济全球化更深入发展。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209/21/588633.shtml

12、中工网:坚持绿色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5篇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为我国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明晰了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同时提到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双碳”行动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把握绿色发展与“双碳”目标的辩证关系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双碳”工作,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即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内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在国际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绿色发展既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也是以绿色为价值取向的新发展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正确把握绿色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要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形成推进“双碳”工作的“绿色思维”。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在有序降碳过程中,积极寻求绿色能源,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下问题,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同时,要落实推进“双碳”工作中的“绿色行动”。在组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中,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双碳”工作,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掌握历史主动,解决突出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实现“双碳”目标,迫切需要用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相匹配相适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双碳”工作,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工业排放占比较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降低传统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采用新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行节能减排,建设智慧工厂和绿色工厂。此外,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对传统能源依赖较强,对进口高精尖的科学仪器依赖较强,迫切需要从生产加工端向设计研发和产业升级端转移,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推进“双碳”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实现“双碳”目标,将会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形成动态平衡,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使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应当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坚持绿色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推进“双碳”工作,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主动承担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树立了典范。这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展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同时,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实现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彻底脱钩,这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本质区别。实现绿色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对化石能源大量依靠进口、污染严重、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国家安全,提升全球影响力。

准确掌握科学方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立足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准确掌握科学方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坚持党对“双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紧扣目标分解任务,指导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制定行动方案、科学把握节奏、稳妥有序推进,达到经济强、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推动能源革命。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尤其是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支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有效促进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在解决能源消费结构难题中,提升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大力实施风电、光伏倍增计划,加速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有序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多措并举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节能减排是“达峰”手段,能源替代是“中和”途径,技术升级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对应“双碳”节点,科学评估能源结构、产业链安全、碳排基数、技术路线、社会成本、国际关系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实现路径。聚焦全社会、全行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全面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建立起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保持净零排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围绕绿色低碳技术,既要加快研发近期实用性较强、市场需求大的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型储能等节能降碳技术,也要有序布局远期实现深度脱碳必不可少的直接空气碳捕获、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技术。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本身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在更高水平相匹配相适应。必须杜绝绿色发展和“双碳”工作“两张皮”,强化系统集成、形成协同效应。把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进入执法、融入司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054828588222139&wfr=spider&for=pc

13、澎湃新闻:四季度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对货运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9月22日,据央视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要保通保畅并强化支持。一是保障港口、货站等正常运转和主干道、微循环畅通,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对收费公路经营主体给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第四季度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降低20%。

物流专家赵小敏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这一举措对货车司机、货运企业大大减轻成本负担,提升公路货运行业生存状况有直接帮助。而四季度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降低20%,则意味着降低了外贸企业、货运代理公司、港口企业等经营成本,对业绩发展也有直接的利好。

赵小敏还表示,除了减轻企业的负担,由于供应链成本下降,该举措对生产企业也有帮助。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消息,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9月21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其中,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106.5万吨,环比下降0.62%;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802.42万辆,环比增长1.07%;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81.4万吨,环比增长1.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3万TEU,环比下降9.7%;民航保障货运航班804班(其中国际货运航班588班,国内货运航班216班),环比增长14.7%;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43亿件,环比增长0.3%;投递量约3.17亿件,环比增长2.6%。截至9月21日24时,全国高速公路无临时关闭关停的收费站和服务区。

此前,李克强曾多次强调要打通交通物流,“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

据新华社报道,6月6日,李克强到交通运输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说,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保障民生、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撑。要切实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进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通而不畅问题,加强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货运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齐心协力推动货运量尽快实现正增长,为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提供支撑,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平稳健康发展。

https://jt.rednet.cn/content/2022/09/23/11861976.html

14、【江苏】全面推进住建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智治,勾勒城乡新图景

一个“全息大脑”+7个“风险慧眼”,可“智慧监测”城市生命线运行情况;打开“智慧停车”应用,附近停车泊位一目了然;刷刷手机,可以线上“身临其境”选房……记者从9月21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数字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江苏省要求全面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针对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强化民生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并凸显江苏特色。

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全面促转型

会上发布的《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即实施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工程、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监管、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加快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化、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

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监管为例,《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眼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聚焦燃气爆炸、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第三方施工破坏、供水爆管、桥梁倒塌、道路塌陷这7个风险场景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正在江苏省7个城市开展试点,试点城市还根据实际增加了新场景。与此同时,江苏省还要求各地结合“新城建”,有序推进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燃气、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灯杆等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征求意见稿》勾勒了江苏省城乡建设“数字化”蓝图:到2025年,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行业监管等方面数字化体系基本建立,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等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动态监测、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得到深化应用,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协同体系基本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发力“新城建”先行试点探路

今年2月起,南京大力构建“房帮宁”涉房事务一体化综合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线上报事报修、线上业主大会等20余项“指间查、掌上办”的移动端线上公共服务。南京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说,至9月中旬,“房帮宁”微信公众号已上线26项应用81个服务功能,企业、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相关房产业务。

发力数字化转型,全省住建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实践,已形成一些经验。比如,泰州市基于BIM技术建设“泰安家”交房系统,有效改进了百姓在房屋交易中的信息获取;南通市建设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燃气安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

作为全国新城建首批试点城市,南京和苏州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南京搭建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BIM电子化报建和施工图智能化审查。苏州打造新城建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库、房屋基础库和BIM数据库,拓展多场景智慧应用。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项目库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对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19年至今累计入库32759个项目;房屋基础库以灾普房屋建筑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接公安电子门牌数据,建立唯一编码的房屋楼盘表,融合房产测绘、城建档案、维修资金等数据,实现既有房屋“一房一档一牌”;BIM数据库已收集470个项目、8555个模型,涵盖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领域。

发力“新城建”,江苏省要求逐步建立全方位覆盖生产、运维、监管、服务、应急的智能化基础设施系统,实现对新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

突破发展瓶颈让城市更安全

“推进住建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学锋说,各地要以数字化转型撬动城乡建设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决行业难题和发展瓶颈,提升城乡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比如,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建立省、市、县三级保护名录和分布图,加快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数据共享和动态维护机制。围绕城市管理,要加快推动省、市平台建设,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2022年底前,南京市和有条件的设区市建成并运行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年底前,省、其他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成并运行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底,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全覆盖。

江苏省作为城镇化先发地区,房屋建筑建设年代早,大量建筑进入生命周期的“中老年”,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错综复杂、材质老化、使用年限长,安全风险极大。江苏省要求各地推动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动态监测,切实提升安全风险感知和防控能力,让城市更安全。

https://news.cnstock.com/industry,rdjj-202209-4960471.htm

15、【苏州】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模式落地

新华财经南京9月21日电(记者刘巍巍)21日,在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苏州市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一批价值43.75万元人民币的装饰膜装车发运。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货物由跨境电商企业先将商品分批出口至综合保税区,在区内进行理货拼箱后,以跨境电商1210出口海外仓模式向海关申报,通过中欧班列经满洲里口岸发往企业位于欧洲的海外仓,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零售并将商品从海外仓配送至境外消费者手中。

该批货物经海关监管放行,标志着苏州市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模式落地运行。

据苏州市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介绍,跨境电商1210出口海外仓模式下,出口企业可依托综合保税区“分拨集拼、临时仓储、国际运输”等保税物流优势,将货物分批备货至综合保税区,在区内仓库完成分拣、包装、理货,形成“综保区前置仓+中欧班列+海外仓”联运模式。同时,在企业规范申报基础上,出口货物入区后即可申请出口退税,可缓解生产制造企业资金压力。

苏州海关驻虎丘办事处副主任郑柯表示,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模式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享受入区退税政策优惠,二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三是畅通出口与退货渠道,保障商品“出得去、退得回”。

http://news.10jqka.com.cn/20220921/c641928738.shtml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