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政策解读

解读 |冷链“国家队” | 一枢纽一中心一口岸一高地,长三角谋定“骨干”新方向
编辑:小编 时间:2023-10-09 浏览: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搭乘东风,起势迅猛。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886亿元增长到4916亿元,仅用了4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均在10%以上。据中物联冷链委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已达2688亿元,同比增长3.3%。

随着城乡居民对食品要求的不断提升,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越来越赖于冷链物流的保驾护航,不仅调节了农产品的跨季供需,在稳定物价、平衡供应、减少损耗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同时,冷链物流在生物制剂、药品、疫苗、鲜花等诸多领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我国拓展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领域,冷链物流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保障食品和医药产品安全、建设人民满意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冷链装备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政策对焦冷链物流,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和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发布多项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政策,尤其是对加快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和作用的文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曾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未来冷链物流也将在技术革新、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驱使下更近一层楼,市场集中度随之得到彻底的提升。诸多因素都在推动着冷链物流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和数字化转型,助力其完成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意义深远

在冷链物流系统中,冷链仓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设施,与国外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大型冷链物流件建设因为门槛较高,建设起来并不容易。在行业里多年的深耕,让浙江中润可邦供应链有限公司监事徐中伟对此深有感触,不仅投入大,资金回笼慢,技术专业性强,在建设和运营中经常面临多种因素的影响及干扰。

比如冷链物流基地期的规划定位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如果定位失误不但前期投入的高额资金难以回收,想要调头更改也非常困难,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但很多投资方没有相关经验,背靠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只期望短期运营能够带来利益,也不甚关注规划和研究,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已有信息做决断,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多数企业并不知道也不奉行,因此在长期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和隐患都很多。

因此,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同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名单。2022年10月11日,紧随其后公布了第二批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2023年6月12日,又发布新一批2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3批共有6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被纳入年度建设名单,基地网络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有效拓展了冷链资源的覆盖范围,一直困扰我国的冷链物流的资源被分布不平均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重点企业正在奋起直追,将一改东南部沿海城市冷链基础设施仍然明显领先的局面。对整合集聚冷链物流资源、优化冷链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平均投资额约为50亿元,而《“十四五”冷链物流规划》明确指出将建设10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意味着总投资额或可达5000亿元,作为国家战略级建设项目给相关产业带来的发展动能更是不可估量。

建成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冷链物流网络的组织核心作用,延伸冷链物流服务的网络,加速城乡冷链基础设施的发展。骨干网络经营网点、仓储物流配送设施的搭建,能够促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强化县域物流配送中心集散中转、仓储配送功能,整合和集聚乡村冷链基础设施,填充冷链网末端网点,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逐步形成全程不脱冷的冷链物流闭环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由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面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依托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建设的重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因此各个基地自身的地理区位、服务网络、产业基础都具有一定优势,为打通国内国际冷链物流通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条件,也为行业树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的风向标。

各大基地在关键环节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方面能够先行,也更加关注标准及管控体系的实施落地效用,可以优先形成标准管理架构,打造行业良性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农产品精加工环节的梳理和搭建,增强农产品供应链的赋能,降低链条损耗。

以嘉兴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例,其所处的长三角城市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在仅有的2.1%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全国20%的经济总量,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因此在多年前国家对其的规划就是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改革经验,预计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而浙江嘉兴作为长三角中唯一与沪杭两大都市相邻的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上海仅一江之隔,车程只需一小时。此外,嘉兴拥有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交通四通八达。沪杭两大都市正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嘉兴进入上海的服务半径内,进一步推动了此地的城市化发展。

在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嘉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顺利入选,实现“国字号”平台新突破,也是全省继舟山之后第二批列入国家建设名单的城市。

该基地位于嘉兴东南沿海区域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北临杭州湾环线高速,南临杭州湾,总占地约565亩,按照“一基地两片区”总体布局,由海盐片区和嘉兴港片区两部分组成。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长三角1小时城市圈中心,2座跨海大桥贯通南北,3条高速、2条省道的纵横相连;距嘉兴港“口岸”仅 800 米,前海后河轮船可直接靠岸,海河联运十分便捷;又紧邻嘉兴机场、萧山、浦东等国际机场,拥有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航线上,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国家一类深水良港,已开通多条国际航线,涉及南美,北美,日本、俄罗斯、泰国、越南、韩国等国家。嘉兴港正在积极争取扩充航线,进一步加密已有航线班次,计划2年内覆盖85%的东南亚主要贸易港。

基地中的长三角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平台(海盐片区)项目,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48.42 亩, 总建筑面积38216.19㎡,其中冷库面积32511.8㎡(一层层高 12.6米;二层层高8.9米),有3个温控区,温控为 0~-20℃(面积5452㎡,)、-20℃(面积16356 ㎡,)、5~10℃(面积 8704 ㎡),冷库总托数 35597 托,一次性可储存 35597 吨。

该项目位于海盐县武原街道盐北西路,两面环路、一面环河。陆路方面,距上海、杭州、苏州均一个半小时,周边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穿境而过,国家一级公路(东西大道)直达基地。水路方面,距乍浦港仅15 公里,周边拥有近40个码头泊位,远洋靠岸,运输十分便利。空运方面,距嘉兴军民合用机场约 28 公里,货运每年可达 55 万吨。

海盐长三角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基地作为存量设施于2020年12 月建成投产,是嘉兴市目前库容量最大的单一建筑冷库,2021年被评为省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及进口冷链食品第三方监管仓的资质。

而长三角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平台(嘉兴港片区)项目,建设总投资10亿,占地145.5 亩,总建筑面积134319.06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冷链物流园区。项目为立体双层坡道库,一层层高10.8m,二层层高11.6m,园区内建有6个干库约 48240 ㎡,托数约 12.236 万托,一次性储存量可达12.236万吨;另建有4个冷库约47936㎡,托数约6.04 万托,一次性储存量可达6.04万吨;有6个温控区,温控为0~-20℃、0~-23℃、-20℃、-23℃、0~4℃、5~10℃;且设有160个卸货平台、大型停车位78个、集装箱堆场207个、充电桩 86 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第三大冷链储存交易中心,且设计上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建筑颇具地标性。

嘉兴港区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平台作为增量项目,正在积极申报水果,肉类冻品,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加快建形成能错位、协同联动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

浙江中润可邦供应链有限公司作为嘉兴基地建设运营主体,将两个园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为打造“一枢纽一中心一口岸一高地”,建成全国重要的多式联运冷链物流骨干枢纽、长三角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贸易集散中心、杭州湾大湾区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进境口岸和浙江省冷链物流智慧供应链创新高地。因此园区内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优势明显,引进了全球顶级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应用普冷自主研发物流管理系统OTWB系统构架,在环保、节能、可持续的措施基础之上,能够实现货物追踪、温度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冷链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驻平台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税收优惠、仓储租赁优惠和免费办公场地等红利。

未来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改革委将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将嘉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培育壮大,构建协同联动的冷链物流设施体系,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冷链物流全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无人化 绿色化已成趋势

冷链物流行业对技术和装备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的提高,推动了制冷、恒温、低温为基础的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功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人工费用的上涨,使得无人化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这也造成了冷链物流对于自动化、信息化与数智化的需求。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性的百年工程,必然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因此《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推动基地存量冷链物流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快传统冷库等设施设备智慧化改造升级。

浙江中润可邦供应链有限公司监事徐中伟表示,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改善,做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要积极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来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环境,推动冷链行业的不断发展。

自动化仓库、无人仓库是由自动化工厂、全自动化工厂由此概念衍生而来,指全部生产活动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第一线配有机器人而无需配备工人的工厂。世界上第一座“无人工厂”诞生于1984年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原本需要近百名工人近两周时间完成的工作,依赖于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械设备,缩减为仅用四人在一天内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与费用,尤其是冷库的作业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更需要加快相关技术的进步,完善冷链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过程。

因此,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中,很多园区都在积极搭建数字化与信息化体系,应用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在冷链运输上实现了从车辆抵达到卸货离开,全程自动识别、实时监控和线上运营管理。在冷链仓储中也配备智能温控系统,覆盖常温、恒温、冷藏、冷冻全温层,一旦温度失衡可以及时预警,避免库内货物的损失。有的管理平台还兼具了人员考勤、叉车管理、智慧消防等等附属功能,为整个园区的运营降本增效。

而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冷链物流各环节普遍存在高能耗,《“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出现了12次“节能”字样,足见其重要性。在冷链物流中,冷库冷冻冷藏消耗的能源占到冷链过程总能耗的约70%,尤其冷库能耗平均水平为131 kW·h/(m3·y),远高于日本和英国平均水平60kW·h/(m3·y),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应加大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研发力度,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推进新型制冷、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加速应用,推动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研发和应用。

在我国对国际社会发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背景下,研究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加强低温加工、冷冻冷藏、冷藏销售等环节绿色冷链装备研究应用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应积极鼓励企业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提高制冷设备规范安装操作和检修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制冷剂泄漏,推动制冷剂、保温耗材等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总之,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下,低碳化冷链运输车辆、智能化制冷设备、数字化温控系统、自动化分拣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快速发展,推动着传统模式下的业态结构、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的全方变革,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的信息化管控,增加商品交易、资源管理等附加功能,通过统一监管平台提供全链条各类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商流与物流的协同发展。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