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50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1211)
编辑:小编 时间:2023-12-11 浏览:

1、交通运输部: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基本实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全面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

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312/07/139997_54610853.htm

2、交通运输部网站:《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解读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6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出修改,取消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行为的罚款”。为落实《决定》要求,交通运输部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取消了上述罚款事项。此外,依据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对部分机构名称进行了相应修改;依据近两年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处罚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以与上位法保持一致;根据近两年标准修改、废止情况,对引用的标准名称进行了相应更新。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12/05/622091.shtml

3、交通运输部网站:《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决定》解读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6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出修改,下调了“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行为的罚款”“对货运站经营者对超限、超载车辆配载,放行出站行为中轻微行为的罚款”数额,取消了“对道路货运经营者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行为的罚款”。为落实《决定》要求,交通运输部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对上述3项罚款事项进行了调整,其中下调了2项事项的罚款数额,取消了1项罚款事项。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12/05/622088.shtml

4、交通运输部网站:《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解读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6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出修改,取消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行为的罚款”。为落实《决定》要求,交通运输部对《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取消了上述罚款事项。此外,依据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对部分机构名称进行了相应修改;依据近两年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处罚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以与上位法保持一致。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12/05/622079.shtml

5、央视网:52.2%、53.3%!供应链上下游需求增长 企业经营活力释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4日公布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与上月相比,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小幅回升,并且已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仓储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2.2%,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新订单、业务利润、平均库存周转次数、企业员工等分项指数均有明显提高。

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3%,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扩张态势,物流活跃度有所提升。从区域来看,供应链上下游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402462245306240&wfr=spider&for=pc

6、央广网:源头直发直达餐桌!京东物流牛羊肉解决方案带动冬日“羊经济”热起来

依托全国领先的冷链物流优势能力,京东物流已在全国建立了覆盖冷冻、冷藏、恒温三个温区的冷链仓,同时配置了相应温层的专业冷链运输车,满足各类牛羊肉商品的个性化存储运输需求。截至2023年9月30日,京东物流拥有超过100个生鲜冷链仓库,运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超过330个城市,已服务食品生鲜、餐饮等多个行业商家。今年,京东物流万益云仓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落成,超6000平米的仓库支持常温、恒温、低温、冷冻等“多温层”存储,为当地商家牛羊肉的存储、运输提供了高效的物流服务通道。

https://tech.cnr.cn/techph/20231205/t20231205_526508391.shtml

7、中国经济新闻网:首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昆明开幕

近日,以“‘一带一路’新‘滇’峰,冷链物流世界通”为主题的首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南亚东南亚国际现代物流博览会在昆明开幕。

本届博览会旨在推动行业精英齐聚,搭建集货物贸易、智慧冷链物流、新技术和文化交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会平台,助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博览会展位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共分为5个展区。其中,现代物流博览展区将围绕智慧物流技术与设备;智慧仓储技术与设备;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服务;电商物流及其他配套产品等相关内容进行展示。此外,国际冷链物流展区、快递产业展区、新能源物流车展区及物流与供应链展区将向客商展示冷链物流及配送服务;快递物流与供应链;绿色包装、智能自动化;新能源物流车;物流与供应链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前景。

https://www.cet.com.cn/dfpd/jzz/yn/yn/3489442.shtml

8、经济参考网:优化政策打通堵点 内外贸一体化迎利好

12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调整完善国内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要聚焦企业需求和市场反馈及时优化政策,切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要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落实好相关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共同促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

http://www.cinic.org.cn/hy/yw/1499164.html

9、中国网:中欧班列1至11月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 已超2022年全年运量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19%,综合重箱率100%,其中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

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同志介绍,国铁集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国内国际协调合作,持续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通道建设,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工程今年11月30日开通运营,年运输能力由1500万吨提升至6000万吨,运输时间压缩40分钟。持续实施扩编增吨措施,中欧班列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不断增加,班列运输能力提升10%。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12/05/622232.shtml

10、第一财经:预制菜是中式菜实现“三化”的不二选择

今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但最近,预制菜进校园问题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抵触与反感的声音。其实,掰开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预制菜是中式菜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乃至唯一途经,发展全景非常广阔。

https://ent.cnr.cn/canyin/zixun/20231205/t20231205_526508884.shtml

11、每日新报:全国进口冷链产品四分之一来自这里

“滨海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海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部署要求,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产业、交通、科技、政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用力,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今年以来,天津港集疏港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海滨大道开放段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津石高速主线段实现通车,京滨城际(南段)开工,津潍高铁(天津段)、兴港高速、津歧路拓宽改造二期等工程加快实施,有效支撑了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能源物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中石化LNG接收站二期、北燃LNG应急储备一期等项目成功投产,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达到2家,全区重点冷链物流企业34家,冷库总容量超77万吨,水果、冻肉、冰鲜水产品等冷链产品进口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html/2023-12/06/content_145443_78467.htm

12、京报网:我国数字物流渗透率保持两位数增长

12月7日,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发布的国内首份《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物流渗透率近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实体对数字物流接受度不断提高,内陆地区近几年迈入数实融合快车道,过去一年物流数字化增速达27%,而起步早、底盘大的沿海地区,依然保持着15%的高增速,数字物流正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成长为“大动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672614926302780&wfr=spider&for=pc

13、青岛新闻网: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青岛全国第一

12月7日晚,由中国报关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关务发展大会暨太湖关务节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会上发布了2023年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结果,青岛综合得分位居榜首,获评最高星级——4.5星级。青岛也由此成为唯一获4.5星级评定的城市。

青岛综合得分位居榜首,获评最高星级——4.5星级。

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港口城市,口岸营商环境始终是青岛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市口岸办与青岛海关、青岛海事局等口岸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再上新台阶。此次测评中,青岛取得综合得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最优等次,充分说明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得到了业界认可。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shandonggedi/20231208/5562777.shtml

14、【苏州】苏州工业园区获评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苏州工业园区获评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园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1+1+N”双碳政策体系,积极践行双碳发展理念,通过创新驱动和政策创新,不断探索园区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能源领域,推动化石燃料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能源综合利用;工业领域,加快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严控“两高”项目发展,推进工业节能改造,固废危废减量化资源化,开展线上+线下绿色服务支撑;公共机构领域,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鼓励绿色低碳行为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用能转变,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水平;建筑领域,实施建筑全过程低碳管理,推进既有建筑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建筑标志认证;交通领域,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交通智慧、低碳发展;居民生活领域,绿化建设面积达到新高,低碳社区建设持续推进,垃圾处理与资源循环能力不断提升。

 

1、交通运输部: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央视新闻  时间:2023-12-07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意见》明确要发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引领作用,推动建设一批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示范项目。深化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继续支持开展港口集装箱水平运输和集疏运自动驾驶试点。同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对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人才保障,推进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规划、咨询、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网络安全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并对目标完成情况、任务实施情况开展跟踪评估。

目前,我国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短板。如数字化智慧化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码头生产管理系统等标准化和市场化推广尚显不足以及多梯级船闸信息交互不畅,航道养护管理智慧化程度不高。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基本实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全面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

2、《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解读

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3-12-05

1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修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23年第13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便于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解读如下: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6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出修改,取消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行为的罚款”。为落实《决定》要求,交通运输部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取消了上述罚款事项。此外,依据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对部分机构名称进行了相应修改;依据近两年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处罚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以与上位法保持一致;根据近两年标准修改、废止情况,对引用的标准名称进行了相应更新。

3、《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决定》解读

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3-12-05

1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修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23年第12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便于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解读如下: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6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出修改,下调了“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行为的罚款”“对货运站经营者对超限、超载车辆配载,放行出站行为中轻微行为的罚款”数额,取消了“对道路货运经营者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行为的罚款”。为落实《决定》要求,交通运输部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对上述3项罚款事项进行了调整,其中下调了2项事项的罚款数额,取消了1项罚款事项。

4、《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解读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12-05

1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修改〈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23年第17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便于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解读如下: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64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出修改,取消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不按照规定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行为的罚款”。为落实《决定》要求,交通运输部对《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取消了上述罚款事项。此外,依据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对部分机构名称进行了相应修改;依据近两年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处罚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以与上位法保持一致。

5、52.2%、53.3%!供应链上下游需求增长 企业经营活力释放

央视网  时间:2023-12-0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4日公布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与上月相比,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小幅回升,并且已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仓储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2.2%,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新订单、业务利润、平均库存周转次数、企业员工等分项指数均有明显提高。

行业上下游需求进一步回暖,仓储业务活动活跃,商品周转效率继续提高,企业利润有所改善。专家表示,11月,仓储指数小幅回升,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仓储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分品种来看,11月份建材、食品、服装、纺织品、医药等品种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钢材、化工产品、矿产品、家电等品种的新订单指数低于50%。

从后期走势来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在高位运行,表明企业信心较为充足。专家表示,随着扩内需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政策继续发力,仓储业务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指数为53.3% 扩张区间内继续回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4日公布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指数在扩张区间内继续回升,物流业保持较高活跃度,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

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3%,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扩张态势,物流活跃度有所提升。从区域来看,供应链上下游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刘宇航: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小幅回升,说明整个物流业持续稳定恢复向好的状态得以延续,企业的经营活力在进一步释放。

从分项指数来看,11月份,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近3个月累计回升3.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航空运输业、仓储业、多式联运等行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另外,得益于煤炭等大宗类散货航运需求明显增长,集装箱业务量也有所增长。航运业务需求加大,水上运输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升3.3个百分点。

从实物量来看,11月份,铁路、公路、快递企业业务量环比增长在3%—5%之间,而水运集装箱业务量增长超过5%。

综合来看,近3个月,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明显好于上半年和往年同期,物流整体保持较高活跃度,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

6、源头直发直达餐桌!京东物流牛羊肉解决方案带动冬日“羊经济”热起来

央广网  时间:2023-12-05

从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到潮汕的浓汤牛肉火锅;从西北酣畅豪爽的手把肉,到江浙浓油赤酱的红烧羊肉,随着冷空气一波接一波袭来,各地的老饕们纷纷“支棱”起锅灶,施展出才艺,准备用鲜嫩肥美的牛羊肉,满足味蕾的欲望,积蓄过冬的能量。

中国的优质牛羊肉产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等省份的偏远地区,同部位的牛羊肉对保鲜要求不尽相同,对储运环节的温控和保鲜环境要求较高,对物流能力考验大。面对这些问题和困扰,京东物流推出牛羊肉解决方案,继助力“蟹经济”后,京东物流又打算让“羊经济”添一把火,通过产地直发、全程冷链、智能温控等举措,确保牛羊肉从产地到餐桌的时效性和新鲜度,在寒冬时节让广大消费者第一时间享用到暖胃暖心的牛羊肉美食。

600多揽收点、千余名专揽小哥,牛羊肉源头直发直达餐桌

牛羊肉产区的中小农户众多、位置分散、交通不便,为方便农户及时发货,京东物流在内蒙、宁夏、新疆等全国10余大核心产区设置600个前置揽收点,调集1300多名专揽小哥驻扎在当地的农贸市场和冷库,确保牛羊肉完成加工后可以第一时间打包、发出。

包装方面,因牛羊肉产品形态多样且复杂,产品规格从数百克的牛羊肉卷到几十公斤的全羊均有覆盖,对包装的形状、规格、保鲜要求都不尽相同。为此,京东物流准备了10余种不同尺寸、形状的包装方案,配备加厚泡沫保温箱,根据冷鲜、冷冻等不同产品放置冰袋、干冰、冰板等专业冷媒耗材,确保运输环节不化冻、不失温。

为提升运输时效,京东物流将在宁夏开通全货机,满载牛羊肉的飞机将从宁夏始发,贯通华北、华南、华东,北京、杭州、南通、深圳等多个城市可实现牛羊肉次日达;在内蒙和新疆,京东物流加密出港干线并扩增散航资源,偏远牧场牛羊肉的运输时效也得到大幅提升。在末端的转、派环节,京东物流通过生鲜标识为牛羊肉产品开辟了一条优先中转的“绿色通道”,并100%送货上门,若用户家中暂无人收货可在站点冷柜暂存,确保牛羊肉收货时的新鲜。

全程冷链、科技加持,京东物流生鲜行业服务能力持续沉淀

不仅直接服务产区农户,对于牛羊肉销售量较大的商家,京东物流充分发挥一体化供应链优势,通过“干线+仓配”模式,将加工好的牛羊肉由冷链干线运输至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消费者下单后便可由附近的仓库直接快递到家,运输链条被缩短后,不仅大大提升消费者体验,更帮助商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生意运转效率。来自巴彦淖尔的羊肉商家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布局京东、抖音、快手等线上渠道,在与京东物流合作后,完成全国六区冷链分仓,通达南北,自此,草原宏宝实现了自家牛羊肉商品在全国范围48小时送达,物流成本降低20%-40%。

依托全国领先的冷链物流优势能力,京东物流已在全国建立了覆盖冷冻、冷藏、恒温三个温区的冷链仓,同时配置了相应温层的专业冷链运输车,满足各类牛羊肉商品的个性化存储运输需求。截至2023年9月30日,京东物流拥有超过100个生鲜冷链仓库,运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超过330个城市,已服务食品生鲜、餐饮等多个行业商家。今年,京东物流万益云仓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落成,超6000平米的仓库支持常温、恒温、低温、冷冻等“多温层”存储,为当地商家牛羊肉的存储、运输提供了高效的物流服务通道。

在这些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京东物流还打造了冷链物流智能温度监控平台,尤其是在温度控制上,通过智能温控硬件设备,采集冷链仓、冷链车的温湿度信息,与生鲜产品要求的温湿度进行比对,如出现异常可以及时预警并处理,提升了冷链全程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了生鲜产品的损耗,实现了“0断链”、“0腐损”,极大保证了生鲜食品安全。另外,京东物流还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优势,打造并对接了区块链溯源平台,实现一键式全程可溯,解决目前市场上一些劣质牛羊肉以次充好的问题。

除了搭建起一条安全高效通畅的物流通道,京东物流近年来还摸索出一条物流带动商流的创新模式。为解决牛羊肉农户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与头部直播机构东方甄选及一众“新农人”搭建助农直播矩阵,深入牛羊肉产区,并依托社群、团长等私域阵地,助力农户、商家的特色产品畅销全国。

今年冬季,京东物流以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先一公里的服务、数智化的技术手段、以及不断创新的业务模式,助力“羊产业”、发展“牛经济”,和广大牛羊肉农户与商家一道,让优质美味的牛羊肉产品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7、首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昆明开幕

中国经济新闻网  时间:2023-12-06

近日,以“‘一带一路’新‘滇’峰,冷链物流世界通”为主题的首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南亚东南亚国际现代物流博览会在昆明开幕。

据悉,为推动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首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南亚东南亚国际现代物流博览会由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民政厅、中国昆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云南省冷链物流行业协会、云南供销集团主办,云南又一顺国际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云南中龙会展有限公司承办。高峰论坛将围绕冷链物流新业态的发展与机遇、围绕中老铁路等国际铁路讨论冷链物流未来发展方向、跨境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与机遇等9个主题进行探讨与分享。

本届博览会旨在推动行业精英齐聚,搭建集货物贸易、智慧冷链物流、新技术和文化交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会平台,助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博览会展位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共分为5个展区。其中,现代物流博览展区将围绕智慧物流技术与设备;智慧仓储技术与设备;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服务;电商物流及其他配套产品等相关内容进行展示。此外,国际冷链物流展区、快递产业展区、新能源物流车展区及物流与供应链展区将向客商展示冷链物流及配送服务;快递物流与供应链;绿色包装、智能自动化;新能源物流车;物流与供应链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前景。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预计到2025年,云南将初步建成覆盖省内主要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补齐补强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和薄弱环节。全省冷库容量将达到700万立方米左右,拥有星级冷链物流企业5家以上。主要农产品重点产销基地省内24小时、省外和国际48小时通达。

据了解,冷链物流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之间实现了双向链接,对于增进云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大通道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联动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对于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8、优化政策打通堵点 内外贸一体化迎利好

经济参考网  时间:2023-12-07

12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调整完善国内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要聚焦企业需求和市场反馈及时优化政策,切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要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落实好相关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共同促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是新阶段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将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重要支撑。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外贸一体化是促进内外循环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着力点。2022年4月,商务部牵头相关部门组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通过推动规则对接、推进产品对标、促进渠道相通、培育主体引领、加快数字赋能等手段,切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各项重点工作。

张晓涛同时提出,但也要看到,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行业,仍面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行业壁垒和监管标准不统一,以及融资支持不足、供应链现代化程度不高、内外贸一体化市场平台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建全等问题。

张晓涛认为,高质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应该重点加强国内外标准认证衔接,推进标准互认,包括制定信息管理、物流作业、商业及服务流程等方面接轨国际供应链标准,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提高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的国际化水平,缩小国内外产品标准的差异;分行业、分类别推进实施内外贸产品的同线同标同质,开展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国内外差异分析,推动国内标准的侧重方向、细分要求等方面向国外领先标准靠拢和趋同;积极推动我国特色优势领域的标准和资质认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当全球标准“领跑者”;优化实行内外贸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

专家分析还指出,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这些实际需求出发,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系列部署有望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以及更高水平开放提供更好的支撑。展望未来,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记者说,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是推进贸易强国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将带动制度型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规则等有效衔接,发展动能持续强化,产业相融、市场相通、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持续提升,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9、中欧班列1至11月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 已超2022年全年运量

中国网  时间:2023-12-05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19%,综合重箱率100%,其中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

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同志介绍,国铁集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国内国际协调合作,持续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通道建设,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工程今年11月30日开通运营,年运输能力由1500万吨提升至6000万吨,运输时间压缩40分钟。持续实施扩编增吨措施,中欧班列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不断增加,班列运输能力提升10%。

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稳定开行,运输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20%以上,截至11月底累计开通5条线路,受到境内外客户青睐。中欧班列门户网站平稳运行,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开通2个月多来访问量超467万次。加强口岸运输组织,与海关、边检部门强化协调联动,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能。

该负责人指出,中欧班列运量持续大幅增长,凸显我国外贸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下一步,国铁集团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中欧班列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持续打造国际物流品牌,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增进沿线人民福祉、服务和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0、预制菜是中式菜实现“三化”的不二选择

第一财经   时间:2023-12-05

今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但最近,预制菜进校园问题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抵触与反感的声音。其实,掰开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预制菜是中式菜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乃至唯一途经,发展全景非常广阔。

预制菜是非来不可的风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食”的需求和供给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少子化、老龄化不断加剧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一方面会导致劳动者工作时间延长,做饭烧菜等家务劳动时间缩短,使得人们会选择更为便捷的做饭烧菜方式,预制菜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预制菜是运用标准化生产方式对农副产品进行预加工或烹饪再包装出售的成品或半成品。它具体包括即食(如罐头、肉干、八宝粥等)、即热(如方便面、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等四大类。预制菜最大的优势是烹饪简单方便,节省烧饭做菜时间,还能保持菜肴的味道,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会倒逼农副产品业和餐饮业转型与发展,进而扩大预制菜的需求和供给。从需求看,预制菜成本低,出餐快,加上外卖业务发展迅速,餐饮商家使用预制菜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事实上,目前预制菜在国内餐饮业的运用较为广泛,无论是堂吃还是外卖,餐饮店的许多菜品都是用预制菜回锅加热后提供的。从供给看,旺盛的需求为预制菜的产业化带来了机遇。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其产业链涉及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个环节。行业业态既有传统连锁餐饮企业、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直播平台、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等新型零售。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长到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有专家指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中式菜的痛点及其解决途经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式菜因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于世。可以说,世界各地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提供的中式菜肴著名的有北京烤鸭、兰州拉面、东北水饺、剁椒鱼头等。但由于中国餐饮业的发展严重依赖食材的新鲜度、厨师的配方和手艺,导致中式菜缺乏统一的标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很难形成统一的竞争力,也很难实现规模化和国际化。由于非标准化产品缺乏质量保证,人们对各地貌合神离的中式菜只好采取放弃的态度。有些中式餐厅尽管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但由于消费者具有“正宗”意识,除总店外,其他分店在经营上难有起色。中国餐饮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动力优势,使得中餐馆经营的好坏,与其厨师的配方和手艺有着巨大的关系,中式菜很难实现标准化,质量上也比较难控制,甚至成为一个巨大的“柠檬市场”。推而广之,缺乏标准化经营意识和标准化产品也是许多中式菜和餐饮企业不能发展壮大,更不用说走出国门的主要原因。

标准化对产业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柠檬市场”模型来解释。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其基本特征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柠檬市场,消费者由于获取产品和品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时,大多数人就会采取“同等功能的产品选择价格偏低的,或者选择同系列产品中的低端定位产品”的博弈决策模式,结果就会形成次品驱逐优品、市场中最终都是劣等品的局面。这就是柠檬市场效应。企业要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就必须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而在各种沟通手段中,产品标准化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企业通过销售标准化的产品,就等于向所有消费者传递了承诺的产品质量,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例如,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经营的炸鸡、土豆泥、 汉堡包、可乐等产品基本上是在流水线上加工出来的预制品,产品的重量、用料、温度等都有严格要求。这样不仅便于开展连锁式经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使世界上任何一位消费者都能在任何地方都吃到一个味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产品标准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中式菜并不是难在品牌及其建设上,实现产品标准化才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关键所在。也只有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才能够使“柠檬问题”最小化,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以标准化助推中式菜规模化和国际化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餐饮店和中式菜品牌,如全聚德、杏花楼等。其成功源于品牌的塑造和浓重的地方文化色彩。这些餐饮企业和中式菜确实很受当地人的青睐,但在国内其他城市要么难以看到它们的影子,要么经营比较困难,鲜有走出国门后取得成功的案例。中国许多著名的中式菜品牌只能植根于某一地域发展,而不愿意也不能走出去,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实施标准化经营战略,从而难以通过明明白白消费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生产规模。虽然中式餐饮自身特点明显,不可能像西式快餐那样进行机械生产,完全实现标准化,但只有走标准化的道路,才能实现规模经营,并实现国际化。这首先要求中式菜规范操作技艺和流程并使之可复制,提高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实现由传统的前店后厨模式向后勤与店面分离模式转变,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统一的前提下扩大经营规模。其次要加强生产流程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解决产品的生产、冷冻、保鲜、配送等问题,实行统一采购、加工与配送。在这方面,“大娘水饺”“东方既白”“永和豆浆”等就是通过标准化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但规模化和国际化还远远不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食”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所系,而且对“食”提出了卫生、安全、健康等要求。相对于即烹即食的中式菜,预制菜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新鲜问题。预制菜只要干净卫生新鲜,本身就没有问题。实际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预制菜,更有利于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监督与管理,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有利于企业运用新的生产、储存、物流技术和设施保障产品的新鲜度。此外,预制菜还可以通过产品标识和品质提升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形成预制菜的生态链。

总之,如果说预制菜是一个非来不可的风口,那么无论是即食和即热的预制食品,还是即烹和即配的预制菜,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实现规模化和国际化,进一步把博大精深的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11、全国进口冷链产品四分之一来自这里

每日新报  时间:2023-12-06

“滨海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海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部署要求,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产业、交通、科技、政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用力,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深化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

滨海新区牢牢把握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抓手,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重点建设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不断提升服务京冀两地产业承载配套能力。今年以来,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出场景,承接中化学新材料创新平台、中电科蓝天产业园等71个标志性协同项目落地,总投资达到498.8亿元;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360科创园开业运营,一大批来自北京的制造业项目在天津实现新的更高质量发展。

深化交通互联和要素互通

今年以来,天津港集疏港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海滨大道开放段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津石高速主线段实现通车,京滨城际(南段)开工,津潍高铁(天津段)、兴港高速、津歧路拓宽改造二期等工程加快实施,有效支撑了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能源物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中石化LNG接收站二期、北燃LNG应急储备一期等项目成功投产,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达到2家,全区重点冷链物流企业34家,冷库总容量超77万吨,水果、冻肉、冰鲜水产品等冷链产品进口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深化生态共治和蓝海共享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实施16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和5项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重点强化工地扬尘、高排放车辆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00天,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1.4%。

深化政策通用和服务通办

全面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在政务服务领域重点突破,让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今年以来强化创新政策协同,累计向北京和河北自贸试验区推送17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案例;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共同推出179项“同事同标”事项,162项高频事项三地跨省通办。

12、我国数字物流渗透率保持两位数增长

京报网   时间:2023-12-08

12月7日,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发布的国内首份《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物流渗透率近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实体对数字物流接受度不断提高,内陆地区近几年迈入数实融合快车道,过去一年物流数字化增速达27%,而起步早、底盘大的沿海地区,依然保持着15%的高增速,数字物流正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成长为“大动脉”。

《报告》通过对满帮平台近一年上亿份数字货运订单进行分析,以数字物流与社会实体融合的视角洞察中国产业带发展。《报告》显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空间发展的多中心模式显著加强,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用不断提升。从绝对运距数据看,“包邮区”(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地区运距最短,相比之下,中西部、东北部平均运距超千公里。具体到城市集群,珠三角的一体化加强效应最为明显,运距较去年同期整体缩短35%,其次是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

从运距来看,数据显示,近一年全国数字物流订单平均运距比上一周期缩短4%,大部分地区的产业带运输距离均有10%以内的缩短,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持续加速。其中,高新产业的平均运距为597千米,传统产业的平均运距为717千米。传统产业链条运转已相对固化成熟,以长链运输为主,辐射全国;高新产业多为新兴,辐射以区域为主,运距相较传统企业较短。

此外,通过数字物流产业带前后周期的变化,还能清晰反映出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山东青岛为例,近一年,青岛产业大换血,发货量前十名中,八个都有变化,由2022年的面粉、饲料、米类麦仁等产业转变为2023年的设备配件、钢铝结构、机械等以制造类为主的产业带。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视角下的产业带多寡与当地GDP水平关系并不显著,更多是与当地资源储备和所处上下游位置等因素有关。其中山东以超数十亿吨的发货量,成为全国数字物流产业带最全的省份,也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物流融合程度最深的省份。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一场效率革命。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渗透对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程度提高了传统产业运行的效率,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模式,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室主任姜江说,以货运行业为例,原来更有竞争力的是大型货运公司,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象,在数字化货运平台上,小微的创业团队及个体司机通过更加积极的运营,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影响是十分深刻和深远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认为,当前公路货运领域的数实融合已经进入了产业赋能的新阶段,传统企业和数字平台双向奔赴,通过数字货运平台与具体场景结合,可以创造更适应场景的产品,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字化的工具和解决方案,来改变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

13、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青岛全国第一

青岛新闻网   时间:2023-12-08

12月7日晚,由中国报关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关务发展大会暨太湖关务节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会上发布了2023年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结果,青岛综合得分位居榜首,获评最高星级——4.5星级。青岛也由此成为唯一获4.5星级评定的城市。

青岛综合得分位居榜首,获评最高星级——4.5星级。

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港口城市,口岸营商环境始终是青岛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市口岸办与青岛海关、青岛海事局等口岸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再上新台阶。此次测评中,青岛取得综合得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最优等次,充分说明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得到了业界认可。

01

成为唯一获4.5星级的城市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和口岸,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烙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所需,更是青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青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青岛从2019年、2020年总分排名第二,到2021年、2022年进入最优等次、排名第一,再到今年成为唯一获4.5星级的城市,努力可见一斑。

青岛口岸的海运集装箱。

梳理测评指标,营商环境测评借鉴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测评指标设置、测评方法、权重设置等方面作了适应性的调整完善及补充细化。测评指标由口岸通关成本、通关时效、监管环境、商事服务及其他配套等多个指标构成,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公开数据收集,汇总计算得出相应分值,体现了中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口岸通关成本、通关时效、监管环境等具体指标,与青岛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的发力方向相契合。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青岛重点在提升跨境物流链安全畅通水平、促进外贸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口岸建设、深化助企纾困、规范口岸服务等方面加力突破,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今年,青岛聚焦建设“智慧口岸”,深化作业改革,简化内支线中转货物作业流程,码头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作业效率提升30%;在海运口岸扩大应用“先期机检+船边直提”“先期机检+抵港直装”监管模式,进口查验货物平均缩短通关时间3到7小时;董家口港口岸4个新建泊位对外启用,新增通过能力1219万吨……

青岛海关统计,2023年前10个月,青岛市进出口7335.3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全国、全省6.97和4.2个百分点。

02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活力”

口岸是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体,在激烈的口岸竞争中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健全机制、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今年,青岛紧盯企业核心需求,向口岸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出击,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政策措施,口岸营商环境建设跑出“加速度”。

口岸服务效率更高——推行“水水中转+一单制”模式,实现外贸航线转内支线“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通关周期缩短80%;优化“关港通”智慧查验模式,保障鲜活易腐农产品、AEO高级认证企业、出口赶船货物优先查验,平均查验时长缩短30%;助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设立科研生物试剂、进口白血病靶向药进口“绿色通道”,实施机场航站平台直提,整体通关时效提升60%。

“退货集拼出口”模式可节约运输成本40%。

口岸服务费用更低——探索“组合港”跨港区转运模式,实施“青威一港通”,通关周期缩短2到3天,每箱操作成本节约800元;海关、税务部门联合开发“增值税抵扣信息电子联网核查”功能,在全国首次实现增值税抵扣信息“即查即返”,加快企业资金循环,平均退税时间压缩80%;推出跨境电商“退货集拼出口”模式,节约运输成本40%,退货周期缩短一半。

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更强——实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并强化动态更新,增强口岸收费的透明度、可比性;采用进口集装箱身份证实名提箱模式,打通与船公司、场站的信息联通,设备交接单、提货单电子化92%以上;完善企业意见反馈和协调解决机制,搭建“业务咨询”平台,快速回应企业诉求,协调帮助企业减损失、降成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成绩的背后,是口岸各部门一项项改革创新,汇聚成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强大力量。

03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每一次荣誉的获得都是新的起点。青岛作为内外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是必答题。此次获评最优等次,对青岛而言,既是映照当下,更是启迪未来。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巩固既有优势,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全市口岸营商环境,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关、地、港、铁、企携手建立沿黄陆海“共商、共建、共享”协作机制。

具体工作中,要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围绕企业关注的优流程、提效能、降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方面,要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坚持目标导向,强化顶层推动,全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打造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和标杆城市。

另一方面,要以智慧口岸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推进口岸软硬件和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为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怎么样,市场主体说了算。要聚焦企业需求精准利企便企,全面施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和24小时预约查验及作业制度,持续深化完善服务机制,“一企一策”及时解决企业通关便利化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口岸服务收费公示制度,增强口岸收费的透明度、可比性。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获得最优等次,对青岛营商环境建设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展望未来,青岛要下更深、更精、更细、更实的功夫,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更大力量!

14、苏州工业园区获评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   时间:2023-12-05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苏州工业园区获评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园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1+1+N”双碳政策体系,积极践行双碳发展理念,通过创新驱动和政策创新,不断探索园区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能源领域,推动化石燃料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能源综合利用;工业领域,加快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严控“两高”项目发展,推进工业节能改造,固废危废减量化资源化,开展线上+线下绿色服务支撑;公共机构领域,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鼓励绿色低碳行为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用能转变,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水平;建筑领域,实施建筑全过程低碳管理,推进既有建筑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建筑标志认证;交通领域,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交通智慧、低碳发展;居民生活领域,绿化建设面积达到新高,低碳社区建设持续推进,垃圾处理与资源循环能力不断提升。

园区在获评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首批国家绿色园区、建成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等基础上,今年新增获评首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案例入选《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第一辑)》。

下一步,园区将以此次碳达峰试点建设为契机,谋划落实试点重点任务、研究推出创新举措、稳步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实施,助力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