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2年第49周政策舆情周报(20221205)
编辑:小编 时间:2022-12-05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2年第49

政策舆情汇编

 

2022年12月05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66  


                   内  

1、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通知》强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通知》指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和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以及投入结构、产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等。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协调,优化方式,突出重点,创新手段,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组织好本地区的普查实施工作。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通知》要求,所有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奖惩的依据。

《通知》强调,要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执行普查方案,规范普查工作流程,切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完善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严肃普查纪律,坚决杜绝各种人为干预普查数据的行为。

http://www.bjnews.com.cn/detail/166988550114895.html

2、交通运输部:督导各地科学精准防控 保障交通网络、物资运输、末端配送畅通

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消息,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一刀切”限制货车通行等问题,交通运输部将督促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实施通行管控措施,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驰主持发布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部水运局副局长郭青松、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回答了记者提问。

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

舒驰表示,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冬季交通运输保障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交通运输部持续巩固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持续加强交通运输物流运行动态监测,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畅通投诉渠道,特别是近期在部微信公众号中公布了“各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24小时值班电话和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一旦发现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等行为,一事一协调,一事一处理,立即采取措施督促整改,迅速解决物资运输不畅的问题。

http://www.gov.cn/xinwen/2022-11/29/content_5729353.htm

3、国家发改委:要求长三角打破壁垒 实现统一大市场

“2021年,上海的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了56%。这是坚持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成果。”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吴清在“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目标是到 2025 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129A09Q5C00

4、中国交通新闻网:畅通物流通道 加强区域协作 推进制度型开放  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品牌”一盘棋

物流业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

11月29日,中国西部国际口岸物流开放发展大会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以“高质量建设陆海新通道,服务四川融入RCEP市场”为主题,围绕四川深度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球物贸服务平台搭建等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展开推介交流。

https://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212/t20221201_3717489.html

5、中国交通新闻网:江苏前10月内河集装箱运量超百万标箱

日前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1月至10月,江苏共完成内河集装箱运量100.6万标箱,同比增长36.7%。目前,全省共有21个内河港区开展了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内河集装箱作业区布局进一步完善。

今年以来,江苏新开辟11条内河集装箱航线,航线首次拓展至省外的河南省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和省内的淮安港涟水港区、盐城内河港射阳港区,吸引淮河上游港口箱源向江苏集聚,进一步扩大“内联”航线覆盖范围。

截至目前,江苏已开辟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91条,覆盖11个内河港口和8个沿江沿海港口,直达上海、浙江、山东、河南、重庆等7省市,形成辐射长江干线、淮河水系、京杭运河(济宁至嘉兴航段)的内河集装箱航线网络。

https://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211/t20221130_3717004.html

6、中国交通新闻网:上海完善冷藏集装箱联运服务体系

上海市交通委近日发布消息称,上海将完善冷藏集装箱联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冷藏集装箱业务智能化管理水平,创新相关港口装卸、堆存等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研究创新冷藏集装箱全程运输监管方式,实现冷危箱信息全程不断链、可追溯。

随着冷链进口货物数量持续增加,近年来,上海港大力推进冷藏箱堆存能力扩容建设,提升冷藏箱接卸堆存服务能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交通委指导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通过扩容能力和周转疏通,促进上海港冷箱货物周转。

今年8月,上海市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港航企业,组织研究编制了上海港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示范创新”工作方案,围绕冷藏集装箱道路水路一体化运输服务提升,实现冷箱技术装备升级、冷链质量与安全追溯等场景应用创新,提升联运服务质量。

https://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211/t20221130_3717011.html

7、经济日报: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势头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到信息技术惠民便民成效显现,从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到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我国正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http://www.gov.cn/xinwen/2022-12/01/content_5729755.htm

8、光明日报: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

近日,为优化长江干线港口功能布局,强化港口岸线保护利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日前,在交通运输部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长江航运得到了快速发展,航道维护水深稳步提升,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1万吨级江海船可通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到达重庆。长江干线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并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沿线省市大力推进非法码头整治和岸线利用清理工作,1361座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改,共腾退复绿岸线162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公顷。

苏杰表示,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长江干线港口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港口枢纽作用和功能布局有待提升,港口码头功能结构还不尽合理,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等,岸线集约利用水平和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了《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在编制过程中重点考虑了落实上位规划部署要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等5方面因素。

苏杰指出,这些目标要求相关部门不仅要系统谋划长江干线港口发展及岸线保护利用,强化港口与国土空间利用、城镇体系建设、沿江经济发展等协同联动,还要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强化有效保护和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推动长江港口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http://www.gov.cn/xinwen/2022-11/28/content_5729148.htm

9、文汇报:打造智慧零碳园区标杆!普洛斯启动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

普洛斯日前宣布启动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项目,将其打造为专注于高端食品冷链和医药健康产业的地标性智慧供应链旗舰园区,树立新一代智慧零碳园区标杆,以基础设施服务新经济发展,推动长三角供应链提质增效。

普洛斯资产中国区联席总裁赵明琪表示:“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是普洛斯在上海投资开发的第一个物流园。此次更新项目将实现从功能定位、设计理念、绿色建筑到智慧运营的全方位升级,致力于以智慧化、零碳化的基础设施承载新经济。这也是普洛斯首次对自建、自运营项目进行如此规模的更新。”

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所在的上海西北物流园片区,地处普陀区桃浦镇,是上海重点规划建设的四大物流产业园区之一。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于2006年完工,占地面积17916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1847平方米,是该区域规模最大的物流园,自建成伊始,以高标准的园区规格和高质量的运营服务,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优质企业入驻。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在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行业变革和发展机遇下,生鲜电商、生物医药、连锁餐饮等行业客户的全渠道供应链需求正在持续迭代升级。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助力产业、惠及民生,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项目应运而生,通过高层级的产业导入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目标打造成为地标性的智慧供应链旗舰园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821063434154170&wfr=spider&for=pc

10、中国经营网: 数字物流信用bug解决在即,国家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将出

中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就要出台了!

11月14日,国家发改部门、人民银行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共同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下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正式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将是我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运输物流也是信用建设重点领域。该法第三十三条【商务诚信建设重点领域之十】明确提出: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交通运输信用体系,针对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加强信用结果应用……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信用体系,规范运输企业经营,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

面向数字社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提出公共信息平台等信用建设。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如何参与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掌链本期《智在中国》带你了解数字物流信用体系。

http://www.cb.com.cn/index/show/gd/cv/cv1361782591499

11、证券时报:互联网巨头不断加码跨境 中国电商平台海外崛起

今年以来,国内电商企业出海的动作愈发频繁,拼多多、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也明显加速了海外电商业务的布局,海外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电商平台的新舞台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实际上,在国内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海外市场被视为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增长点。与此同时,出口跨境电商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共识,这也让在国内行事低调的希音(SHEIN)成为了跨境电商独角兽。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电商国内竞争趋于激烈,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国内市场逐渐步入存量博弈,所以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电商而言是增量。“很多在国内成功的模式,在海外同时具有可复制性,同时受益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电商出海势在必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1159671470554759&wfr=spider&for=pc

12、中国社会科学网:数字经济与“双碳”的互动与融合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新业态,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中心城市在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发展与低碳转型以及智慧化治理表现良好,成为区域数字化和低碳化的“高地”。将数字化发展和“双碳”主题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和现实价值。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从而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狭义的数字经济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广义的数字经济概念实际上已扩展到数字社会。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的定义,数字经济主要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价值化四方面展开。因此,本文认为,数字经济与“双碳”的互动与融合主要体现在数字产业本身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技术支持城市与农村生态智慧化治理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数字价值的体现四个方面。

http://ex.cssn.cn/glx/202212/t20221202_5568256.shtml

13【苏州】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苏州自贸片区再提升

自2019年9月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牢牢把握“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出台创新配套政策80余项,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有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1项在全省示范借鉴。2022年,苏州自贸片区继续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放管服”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端化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方面形成50余项质量较高、市场主体受惠面较广的制度成果,收获了新一轮“丰产田”。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54个自贸片区中,苏州自贸片区排名第14位,较2021年排名又提升1位。

http://www.subaonet.com/2022/llpd/llpd_sxzk/1129/622068.shtml

14、【苏州】:思想+|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以开放经济为特色的苏州而言,既是重大机遇又是艰巨挑战。

苏州因改革而立,因开放而兴。过去十年,苏州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700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总量的46%;对外投资稳居全省第一,年均增长率达11.6%,境外投资目的地遍布全球五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苏州与24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进出口贸易规模位居全国第四;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苏州开放经济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

但与此同时,苏州开放经济整体实力强而板块差异大;货物贸易规模大而服务贸易占比较低;“引进来”集中于制造业而“走出去”更多是投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工业生产总值的36%服务于国际市场,而扩大国内市场的内生动力仍有不足;中新合作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先发优势不再凸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碎片化现象依然严峻。面对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地缘政治和国际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国内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http://www.subaonet.com/2022/llpd/llpd_sxzk/1129/622044.shtml

15、【苏州】从1列到500列,中欧班列打造贸易新“丝路”

从 1 列到 500 列,从苏州到中欧、中俄、中亚、东盟 ……2022 年,苏州中欧班列运行了整整 10 年,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班列正在打造万里贸易新 " 丝路 "。如今,苏州中欧班列出口单箱货值长期居全国首位,本地货源接近一半,省内货源超过七成,为苏州本地及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首十年前,2012 年 11 月,苏州首次开行 " 苏满欧 " 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由此成为江苏省最早、全国第三座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

" 在 2012 年至 2022 年的十年里,苏州中欧班列年运输量实现了从 1 列到 500 列的跨越。" 苏州市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英志介绍说,十年来,苏州中欧班列班次、线路不断拓展,已由 " 苏满欧 " 单线逐步拓展中欧、中俄、中亚、东盟多线双向发展。

据悉,目前苏州已经开行了 " 苏州—波兰 "" 苏州—德国 "" 苏州—俄罗斯 "" 苏州—芬兰 " 等多条国际班列线路,已初步形成集中欧、中亚、中俄进出口班列为一体的国际铁路货运体系,在服务 " 一带一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及苏州中欧班列,陆英志满心自豪。他说,苏州一直定位于市场化运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10 年来持续良好运行。2015 年,针对长三角地区对俄罗斯贸易需求量大的情况,苏州开行中国到俄罗斯莫斯科专列,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因为传统海运、海铁联运时效长,要 50 天到 60 天左右,中欧班列苏州至莫斯科的班列最快时效 9 天。"

"2016 年,我们为三星提供过定制化班列,将产品通过中欧班列由满洲里直接运送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如果走海运的话,还需要卡车转运,欧洲卡车运输费是非常高的,而通过中欧班列可以直达货物的腹地。" 陆志英说。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22 年苏州市班列公司还先后开行了苏州—万象、苏州—米兰的新通道、新线路,极大程度上丰富苏州班列产品的多样性,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今年 1-11 月,苏州中欧班列预计开行进出口班列 357 列(折算列 439 列)、货值 18.79 亿美元,同比班列数增长 2.88%,货重增长 35.58%。截至目前,苏州中欧班列已累计发运进出口班列超过 2000 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NBFP3LG053469KC.html

 

1、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新华社时间:2022-12-01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通知》强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通知》指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和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以及投入结构、产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等。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协调,优化方式,突出重点,创新手段,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组织好本地区的普查实施工作。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通知》要求,所有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奖惩的依据。

《通知》强调,要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执行普查方案,规范普查工作流程,切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完善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严肃普查纪律,坚决杜绝各种人为干预普查数据的行为。

编辑 邓淑红

2、交通运输部:督导各地科学精准防控 保障交通网络、物资运输、末端配送畅通

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2-11-29

据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消息,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一刀切”限制货车通行等问题,交通运输部将督促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实施通行管控措施,全力以赴保障交通网络畅通、物资运输畅通、末端配送畅通。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驰主持发布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部水运局副局长郭青松、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回答了记者提问。

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

舒驰表示,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冬季交通运输保障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交通运输部持续巩固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持续加强交通运输物流运行动态监测,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畅通投诉渠道,特别是近期在部微信公众号中公布了“各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24小时值班电话和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一旦发现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等行为,一事一协调,一事一处理,立即采取措施督促整改,迅速解决物资运输不畅的问题。

我国港口综合效率居全球前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严峻考验,航运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郭青松介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港口航道运行平稳有序。今年1月至10月,我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和5.5%,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0.5%和4%。特别是上海港持续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7月份全面达产以来保持稳定运行,10月份日均集装箱吞吐量达13.6万标箱,环比9月增长4.8%。我国港口综合效率始终位居全球港口前列,彰显了港口的“硬核”力量,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期,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

苏杰介绍,该规划实施后将实现“四个更加”:一是港口布局更加完善,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长江上游区域港口群协同联动发展,形成枢纽作用突出、资源配置力强、发展协同融合的长江干线港口发展格局,集装箱、铁矿石、煤炭、商品汽车滚装、旅游客运等主要客货类运输系统布局更加完善;二是岸线利用更加高效,建立健全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强化对重点港区和重点岸段港口岸线的规划保护;三是转型发展更加显著,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港口船舶污染物实现应收尽收、达标排放;四是支撑保障更加稳固,港口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和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沿江物流链产业链供应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步伐加快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

周旻介绍,该意见强化了四个方面核心能力建设,即海上人命搜救能力、溢油应急能力、船载危险化学品险情应急处置能力和船舶火灾救援能力。该意见的落实落地,将有效补齐当前我国海上搜救应急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指挥有力,全面覆盖、布局合理,专常兼备、本领高强,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海上搜救应急能力体系,最大程度减少海上人员伤亡,保护海洋环境,降低财产损失,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国家发改委要求长三角打破壁垒 实现统一大市场

中国经营报  时间:2022-11-29

“2021年,上海的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了56%。这是坚持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成果。”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吴清在“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目标是到 2025 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建立人才雁阵

《行动方案》中指出,将提升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服务水平,并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招商引资工作。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强国际对接合作,打造面向全球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对外投资提质增效。

针对中国的开放合作政策,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中国区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开放合作的大环境、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很高兴听到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这对我们外商来讲是无限的商机。”

《行动方案》要求,长三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保障机制。

《行动方案》强调,推动国际人才认定、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互认。在风险可控领域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加强执业行为监管,加大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推进人才社区建设,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顺畅流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教授建议,“在各个重要城市,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化活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各地发展。”

王振认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雁阵,要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增强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雁功能,着力在南京、武汉、杭州、合肥、长沙、成都、重庆等重要支点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创新平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个国家级创新方阵。

推进绿色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教授发布了《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7~2020年,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按照长江上中下游城市来划分,33个上游城市中,成都稳居榜首,36个中游城市中,武汉稳居第一,41个下游城市中,上海高分问鼎。按照城市性质进行分组的结果来看,直辖市及省会(含副省级)城市各年度排名基本稳定,上海持续强势霸榜。

庄毓敏指出,“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短板。”

她汲取优秀城市经验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考虑,提出了政策建议,“加强政策引领,打造‘绿色发展’社会良好氛围;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绿色基础设施,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聚焦‘双碳’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享健康生活。”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行动方案》提出,促进长三角深入推进包容普惠创新。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消费升级倒逼技术升级

针对居民生活,《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快异地就医报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体体验等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拓展“一卡通”适用范围。

“可以通过消费升级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建议。

黄庆华指出,建设新发展格局需要提升内需水平,而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他认为,首先,消费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是,消费升级包含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优化两大方面。其次,消费升级能倒逼技术升级。因为消费升级具有棘轮效应,而技术进步可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最后,消费升级能优化经济结构。

“消费升级会导致生产要素向中高端产业集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因为鲍莫尔效应,即消费升级会激励厂商进行产品技术创新继而促进产业升级。”黄庆华说。

此外,消费升级能驱动经济绿色发展,因为消费升级会促进具有低碳排放特征的服务业发展,而消费结构升级引发的服务业崛起能够带动第二产业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且代表消费升级方向的高端产品也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

黄庆华还提出了协同提升长江经济带消费水平的建议,即“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是增强消费支付能力首要因素。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激活新内需潜力,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消费舒适性。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倡导新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编辑:孟庆伟 校对:翟军)

4、畅通物流通道 加强区域协作 推进制度型开放  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品牌”一盘棋

中国交通新闻网  时间:2022-12-01

物流业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

11月29日,中国西部国际口岸物流开放发展大会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以“高质量建设陆海新通道,服务四川融入RCEP市场”为主题,围绕四川深度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球物贸服务平台搭建等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展开推介交流。

区域经贸合作渠道开放拓展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组,构建通达全球、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体系至关重要。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四川省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与四川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进入新阶段,今年前三季度,四川与东盟的贸易额达1380.7亿元。杨兴平在会上提出,希望通过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加强区域协作发展、推进“制度型开放”, 加速推动RCEP国家与四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谈及国际陆海新通道,泰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代总领事万兰梦认为,这条畅通的商品运输路线和对外开放渠道,将让更多中国消费者有机会购买到来自泰国的优质新鲜产品,减少泰国商品到达中国中部和西部市场所需的运输时间和成本。该通道有效连接和利用其他运输网络,将泰国商品出口到东盟、欧洲和中亚等地,不仅加强了沿线地区的物流运输能力,还有助于拓展中国与其他地区经贸合作的渠道。

“港投集团今年已完成铁公水空综合运输物流服务量超千万吨,服务货值近千亿元,进出口额预计达100亿元、落地四川60亿元。”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晓春表示,外贸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可持续的增长态势。

会上,四川港投集团所属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省级平台)与全省16个市(州)政府平台及班列公司签订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协议。继今年4月,全省统一品牌、协同联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四点齐发”后,本次协议的签订真正实现了“一盘棋”,标志着四川贯彻落实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战略再添新绩,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品牌”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各类交通枢纽共享共用

论坛的直播屏幕显示,一辆厢式货车和一趟国际班列分别从成都天府新区和遂宁驶出,将于几日后分别抵达老挝和缅甸。现场参会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大时刻。

四川—老挝国际铁路班列、四川—缅甸国际公路班车从成都天府新区和遂宁协同始发,标志着四川在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国际铁路班列运行规模基础上,提升了公路运输、水运等各类交通枢纽和运输设施协同运作、共享共用能力,有效破解了多种南向集疏运体系“邻而不接、接而不畅”的问题。

在签约仪式上,四川省港投集团所属四川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与老挝KPS矿业公司签订了运贸一体化协议,双方将深化与南向通道沿线地区在农业开发、工矿开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四川省港投集团物流贸易发展部部长蒋大轩说:“以前沿长江出海,绕一圈再往南,商品从我国西部地区出口到东盟国家,靠江海联运需耗时一个月左右。现在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成都走铁路发货,最快4天就能到达东盟国家,综合运输效益大为增强,社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5、江苏前10月内河集装箱运量超百万标箱

中国交通新闻网  时间:2022-11-30

日前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1月至10月,江苏共完成内河集装箱运量100.6万标箱,同比增长36.7%。目前,全省共有21个内河港区开展了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内河集装箱作业区布局进一步完善。

今年以来,江苏新开辟11条内河集装箱航线,航线首次拓展至省外的河南省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和省内的淮安港涟水港区、盐城内河港射阳港区,吸引淮河上游港口箱源向江苏集聚,进一步扩大“内联”航线覆盖范围。

截至目前,江苏已开辟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91条,覆盖11个内河港口和8个沿江沿海港口,直达上海、浙江、山东、河南、重庆等7省市,形成辐射长江干线、淮河水系、京杭运河(济宁至嘉兴航段)的内河集装箱航线网络。

江苏积极开辟粮食运输、国际班列铁水联运、铁矿砂“散改集”等特色内河集装箱航线,对接中欧班列和国际干线,有力保障焦炭、粮食、铁矿砂等大宗货物运输,持续提升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升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服务水平。

此外,江苏省还大力推进航运和代理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形成2家内河集装箱年运量超过10万标箱的骨干运输企业、1家内河集装箱年代理量超过1万标箱的骨干货运代理企业,龙头型企业培育取得成效。

6、上海完善冷藏集装箱联运服务体系

中国交通新闻网:2022-11-30

上海市交通委近日发布消息称,上海将完善冷藏集装箱联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冷藏集装箱业务智能化管理水平,创新相关港口装卸、堆存等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研究创新冷藏集装箱全程运输监管方式,实现冷危箱信息全程不断链、可追溯。

随着冷链进口货物数量持续增加,近年来,上海港大力推进冷藏箱堆存能力扩容建设,提升冷藏箱接卸堆存服务能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交通委指导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通过扩容能力和周转疏通,促进上海港冷箱货物周转。

今年8月,上海市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港航企业,组织研究编制了上海港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示范创新”工作方案,围绕冷藏集装箱道路水路一体化运输服务提升,实现冷箱技术装备升级、冷链质量与安全追溯等场景应用创新,提升联运服务质量。

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生产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洋山盛东码头B区新建冷箱堆场和原有场地升级改造已全部完工,总计扩容3000标箱冷箱堆存能力。截至目前,上海港港内冷藏箱插头数量已超过2.2万个,提前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要求在2023年前新增2000个冷藏箱插头的目标。

在冷链质量与安全追溯等方面,中远海运集运马来西亚公司向榴莲供应商提供了采用IBOX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冷箱服务方案,为榴莲运输提供全程冷链物流智能监控服务。

7、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势头强劲

经济日报:2022-12-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到信息技术惠民便民成效显现,从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到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我国正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网络建设全球领先

近年来,我国系统推进5G、千兆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完成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设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加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份,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总量占全球5G基站60%以上;千兆用户规模达到5591.1万户,超过300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纤网络建设;IPv6活跃用户数达6.93亿户,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0.7%;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便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说。

融合是网络基础设施发展重要趋势之一。当前,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相互赋能,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例如,中国电信建设覆盖全国的“中心+省+边缘+端”的四级AI算力资源池,充分发挥“AI+云+5G”一体化优势,打造9000多个行业应用项目,为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城市治理等提供全方位智能解决方案;中国铁塔利用5G、AI等技术,将通信铁塔打造为“数字塔”,为渔业禁捕、水环境监测、防汛抗旱等提供全方位、集成化决策支撑,实现从人防到技防再到智防的升级。

此外,5G与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发展为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筑牢新型数字底座。蓝皮书指出,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3100个,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150多家,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7800万台(套),工业APP总量突破59万个。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和提前布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建议,要加强5G、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对标工业生产环境和现代网络体系,满足工业复杂场景对5G网络高可靠、高精度等需求;加快工业与5G、芯片和模组以及多接入边缘计算设备融合产品研发,促进5G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融合,实现IT(信息)和OT(运营)融合;建设和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区域分中心与行业分中心建设,持续提升数据汇聚、分析、应用能力,发挥创新赋能效应。

数字鸿沟逐渐弥合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28.8%,在“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2022年上半年又实现“县县通5G”;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接入各级平台233个,累计上架教育服务应用176个;全国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超过90%的县(市、区)……一串串数字背后讲述的是信息技术、网络建设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故事。

宁夏固原市位于黄土高原中西部,受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英语教学是固原市城乡教育中差异最大、教资力量最不平衡的学科。而西吉县马莲中学更受骨干教师流失等影响,2021年学校英语口语考试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此,固原市教育体育局引入科大讯飞英语“人机对话”教考系统,通过计算机教室进行英语听说考试模拟体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考试中,考生根据从耳机中听到的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指令和要求回答问题,计算机与耳机自动将考生所有语音信息进行录音并保存。考试结束后,系统将对所有考生的考试录音进行全自动评分,并输出详细考情报告,帮助英语教师分析教学结果,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实时评测,准确、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语音面貌,学生能有针对性改进训练,快速提升英语听说成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切实提高了偏远地区学校教学水平,为当地学校提供了智慧化的教与学方式。同时,也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英语听说教学带来的红利,给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朝着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方向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不断深化,大力推动信息惠民、网络扶贫和电信普遍服务,在数字鸿沟治理方面一直走在国际前列。”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颖新介绍,2021年10月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印发,对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作出部署,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技能鸿沟”,提高全民数字化适应力和创造力,弥合数字鸿沟向纵深推进。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国不断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介绍,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引领下,各地相继出台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相关部门有力指导推进实施落地。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数字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牛一兵说。

一方面,数字产业化持续稳定发展,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均保持增长。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引擎效应凸显,应用场景向能源、港口、矿山、交通等行业加速拓展。

燃气发电是推动能源行业绿色集约、节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但燃气轮机运维成本较高,以F级燃机为例,每年检修费用在4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为此,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云合作,开发了国内首个行业级自主可控燃机智慧运维云平台,全面采用国产化设备,保证硬件支撑、数据管理、软件、网络安全、算法的自主可控,并于2021年12月份上线,能够为能源企业提供一致性智能运维方案。

集装箱超远程作业一直是全球港口运营的方向。过去,一台桥吊需配3名至4名人员轮班操作,常年坐在40米高空的桥吊控制室中往往会对工人身体健康产生伤害。如今,上港集团洋山四期码头与华为合作,充分发挥F5G在带宽、时延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工人们无需到码头,在市区控制室对着显示屏,远程就能装卸庞大集装箱。

“项目的实施将成为洋山四期码头产能释放、产量增加、提升洋山深水港区协同联动规模效应的重要抓手,也将上海港昼夜不停、连续作业、全速运转的服务延伸得更远、更稳定,对于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说。(记者 李芃达)

8、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

光明日报时间:2022-11-28

近日,为优化长江干线港口功能布局,强化港口岸线保护利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日前,在交通运输部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长江航运得到了快速发展,航道维护水深稳步提升,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1万吨级江海船可通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到达重庆。长江干线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并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沿线省市大力推进非法码头整治和岸线利用清理工作,1361座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改,共腾退复绿岸线162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公顷。

苏杰表示,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长江干线港口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港口枢纽作用和功能布局有待提升,港口码头功能结构还不尽合理,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等,岸线集约利用水平和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了《长江干线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在编制过程中重点考虑了落实上位规划部署要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等5方面因素。

苏杰指出,这些目标要求相关部门不仅要系统谋划长江干线港口发展及岸线保护利用,强化港口与国土空间利用、城镇体系建设、沿江经济发展等协同联动,还要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强化有效保护和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推动长江港口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长江干线港口体系,港口岸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链接的战略支点、黄金水道上的绿色基地、引领创新发展的智慧枢纽,实现长江干线港口与水域、陆域、生态自然的和谐共生。

据悉,《规划》实施后,将实现“四个更加”:一是港口布局更加完善,长三角沿江、长江中游、长江上游区域港口群协同联动发展,形成枢纽作用突出、资源配置力强、发展协同融合的长江干线港口发展格局;二是岸线利用更加高效,建立健全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强化对重点港区和重点岸段港口岸线的规划保护;三是转型发展更加显著,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清洁能源应用率显著提高,港口多式联运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支撑保障更加稳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沿江物流链产业链供应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打造横贯东西、纵联南北、通达全球的长江航运新格局。”苏杰说。(记者 訾谦)

9、打造智慧零碳园区标杆!普洛斯启动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

文汇报  时间:2022-11-29

普洛斯日前宣布启动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项目,将其打造为专注于高端食品冷链和医药健康产业的地标性智慧供应链旗舰园区,树立新一代智慧零碳园区标杆,以基础设施服务新经济发展,推动长三角供应链提质增效。

普洛斯资产中国区联席总裁赵明琪表示:“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是普洛斯在上海投资开发的第一个物流园。此次更新项目将实现从功能定位、设计理念、绿色建筑到智慧运营的全方位升级,致力于以智慧化、零碳化的基础设施承载新经济。这也是普洛斯首次对自建、自运营项目进行如此规模的更新。”

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所在的上海西北物流园片区,地处普陀区桃浦镇,是上海重点规划建设的四大物流产业园区之一。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于2006年完工,占地面积17916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1847平方米,是该区域规模最大的物流园,自建成伊始,以高标准的园区规格和高质量的运营服务,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优质企业入驻。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在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行业变革和发展机遇下,生鲜电商、生物医药、连锁餐饮等行业客户的全渠道供应链需求正在持续迭代升级。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助力产业、惠及民生,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项目应运而生,通过高层级的产业导入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目标打造成为地标性的智慧供应链旗舰园区。

升级完成后的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将拥有7栋双层建筑,预计可租赁面积达到16.5万平方米,引入多元业态以满足电商零售、生鲜电商、连锁餐饮、生物医药及第三方物流等行业客户的综合需求。

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将继续支持上海西北物流园片区承载新经济发展,助力长三角供应链提质增效,托起民生幸福。普洛斯也将持续响应政府对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网络的同时,协同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就业机会。

在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更新升级项目中,普洛斯将充分发挥产业生态力量,引入普洛斯生态内外的冷链投资、科技运营、供应链和新能源等产业服务与投资管理能力,引领智慧化前沿,不断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升资产价值。

更新升级项目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全球领先的园区设计和工程技术,符合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标准;在园区配备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充换电设施等,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和普及;科技化高效管理与绿色运营,助力园区客户提质增效。

普洛斯上海西北物流园将升级成为普洛斯新一代标杆性的智慧零碳园区,推进产业链绿色进程,这一更新项目也是普洛斯始终践行ESG的又一例证。普洛斯将持续创造价值,不仅是产业和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环境和社会价值,携手客户、投资人及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高效的社会,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10、数字物流信用bug解决在即,国家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将出

中国经营网 时间:2022-12-01

中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就要出台了!

11月14日,国家发改部门、人民银行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共同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下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正式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将是我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运输物流也是信用建设重点领域。该法第三十三条【商务诚信建设重点领域之十】明确提出: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交通运输信用体系,针对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加强信用结果应用……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信用体系,规范运输企业经营,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

面向数字社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提出公共信息平台等信用建设。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如何参与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掌链本期《智在中国》带你了解数字物流信用体系。

一、最大的bug,难以取信的物流数字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的推出是国家在信用服务、融资授信、招标投标、商务合作等方面推进系统建设,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监管,推进褒奖和惩戒的利器。

当前,物流被数字化和虚拟化最大挑战在于数字是否可信。如果不可信,就可能带来潜在交易风险和资金风险,这是我国物流数字体系中存在的最大BUG。

1.难取信的企业主体

公路货运是物流市场的主体,占到中国运输物流市场的75%以上,但头部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却微不足道。2021年全国公路货运总费用近5万亿元,但据中物联数据,2021年30家重点公路货运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1904亿元,市场仍以小散弱企业为主。

中小运输企业力量单薄,管理较为粗放,因为信息不对称,加上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企业信用成本不断增加,致使物流运输企业大部分仍处在低价策略生存的阶段。

同时,在小、散、乱、差的传统货运环境下,代收货款服务普遍,又缺少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一旦遇到危机,大老板卷款跑路不乏其例,涉案金额少则几十万货款,多则几千万,整个行业诚信度极低。而近两年受特殊状况冲击,货运行业仅2022年上半年的低价揽货卷款跑路事件也不在少数,致使中小微货运商损失惨重。

为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交通运输部门2018年12月21日试行推出《交通运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而随着中国公路货运普遍数字化,物流数字信用亟待强化。

2.难获信的服务平台

数字货运发展给中国物流信用数字化带来一个新契机。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国网络货运行业整合社会运力360万辆,渗透率已达30.72%。但中小微货运企业信用不足取、难获取也让网络货运服务平台面临挑战。

除此之外,部分功能不完善的货运平台也在信用数据上存在问题。网络货运服务平台,对货运信用数据重视程度也不一而论。虽然头部的网络货运企业多采取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来强化数据信用,但不是所有平台都能如此。

从业态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方面看,网络货运充分发挥了数字交通促进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货运平台“开票”功能得到放大。“倒倒数据就能赚钱”“金额越大利润越多”……这让众多网络货运平台愿意为此铤而走险。

《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强调,网络货运经营者不得虚构交易、运输、结算信息,不得相互委托运输服务。可见,网络货运经营的核心是“数据与信息的真实性”。

开票、虚增订单数、基本没有实际业务场景存在,致使网络货运服务平台脱离了“货运”本质,进而产生大量虚假物流数据,增加信用风险。

二、企业的探索,如何为物流数据增信

1.源头数据,核准可信

数据撑起半边天。电商也好、物流也罢,数据既是制胜法宝,也是衍生价值宝藏。但数据绝不是量大就好,只有真实数据才能有效串联起司机、货主与平台。

随着信息部逐渐淘汰,网络货运服务平台成为广大货主、司机主要依赖的平台。在提高车货匹配效率的同时,网络货运服务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司机议价空间,存在交易数据作假等问题。

近两年,包括一些大型互联网货运平台就规范运营已被相关部门约谈多次,但因平台机制问题,整改效果有限,信用体系建设也很难看到实质性进展。

因此,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立足规范建设平台机制是确保源头数据真实的必要之举。同类企业中,有部分较早推出并打造出较为完善的司机和货主信用体系的平台,通过对货运全流程的介入,在源头上保证了业务的真实性,打造了完整可信的运力交易数据链。

货运平台链接了货主、司机,以线路、装运、匹配、价格等信用数据为纽带,既可建立司机与货主的双向信任机制,也可提高物流效率。

2.链条数据,全程穿透

实现数据价值的根本就要保证数据真实性。业务真实、场景真实才是数据真实的前提。

数据不能只看运输环节上的某一点,物流服务是动态变化的,也是多链滚动的。不只源头数据,货主与司机在每一个场景、每一笔业务、每一次应用都会产生数据。要将运输各节点的信息实现数据化,打通整个数据链条,把不同属性、不同维度的数据应用到各个场景体现新价值。

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优等生”。秉承央企的社会责任和规范经营要求,隶属中国物流集团的中储智运,通过“智运罗盘”、“智运鹰眼”、“智运客服”等过程安全管控手段和服务系统,由发布、匹配、运输、结算、开票等环节出发。在中储智运平台曾有一货车司机中途想换货。但因中储智运平台凭借北斗导航、移动通信基站、车联网等四位一体的车辆在途轨迹监控以及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3小时内便成功帮助货主挽回15万元货物损失。

三、更大的挑战,智慧供应链的可信度

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网络货运平台,目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亩三分地,更应该投向供应链全局。如何将供应链打造成智慧型、可信性数字供应链?

1.科技增信:加持数字供应链

要打造第三方供应链信用壁垒、建设智慧供应链还有赖于数字科技加持。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让生态内各方了解到真实有效相关情况。

借助于区块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的特点,给货主、司机、金融机构等多方供应链参与者展现多维立体的货运真实全貌,解决业务真实性的问题。

作为物流领域的“国家队”,中储智运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通过推出业内首款普惠数字物流金融产品“运费贷”,为供应链业务中商品交易、货物流通、金融保险等提供全过程跟踪监控和可信数据存证的数字信用服务,降低整个供应链的业务风险,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数字物流信用和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基础正是基于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支撑,甚至不仅是依靠算法与技术,其大量真实交易数据的支撑不可或缺。

2.集成增信:完善数字供应链

数字化供应链是中国物流发展的目标。为了抢占先机,各大头部企业都在推进服务集成,搭建以信为基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一方面,通过各模块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端到用户端的采销仓运配一体化服务,提升供应链数字化协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聚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品贸易、货物交割、物流、支付结算、融资等各类数据元,实现供应链全过程跟踪监控和可信数据存证,解决供应链运转过程中的关键“信用”问题。最终,通过数据的流通,实现不同数据、不同系统间的互相增信,增加供应链流通效率。

仍然以中储智运为例,其平台上一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通过内部ERP与物流业务的数据交互及流程管控,全年降低物流费用超过3000万元,降幅达8%以上。

立足物流基本业务,在各类先进技术加持下,将真实数据反哺回供应链各方,构建真实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供应链,并结合实际场景发挥价值,这是网络货运服务平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11、互联网巨头不断加码跨境 中国电商平台海外崛起

证券时报  时间:2022-12-03

今年以来,国内电商企业出海的动作愈发频繁,拼多多、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也明显加速了海外电商业务的布局,海外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电商平台的新舞台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实际上,在国内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海外市场被视为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增长点。与此同时,出口跨境电商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共识,这也让在国内行事低调的希音(SHEIN)成为了跨境电商独角兽。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电商国内竞争趋于激烈,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国内市场逐渐步入存量博弈,所以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电商而言是增量。“很多在国内成功的模式,在海外同时具有可复制性,同时受益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电商出海势在必行。”

拼多多出海受关注

2022年以来,拼多多、阿里、字节跳动等不断加码海外电商布局,其中以拼多多的一系列动作最受业内关注。

9月1日,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出海平台Temu上线北美市场,该平台拥有女装、珠宝首饰、鞋包、婴儿用品、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等十多个品类。此后,拼多多又宣布正式启动“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该计划将投入百亿资源包,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扶持1万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

自上线以来,Temu在美国的下载量持续攀升。据业内统计,11月以来,Temu的单日下载量已在10万以上;Temu的日均GMV(商品交易总额)规模近期也已达到150万美元。截至目前,Temu已夺得美国购物类APP下载榜榜首。

在业内看来,拼多多对旗下跨境电商出海平台Temu的投入上不可谓不大。近日,拼多多发布三季度财报,三季度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为105.8亿元,同比增长了546%。不过,该公司本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大增40%至140.5亿元。而营销费用的大增被市场视为与其对Temu的投入有关,包括后者上线后一系列的促销和补贴。

在近期的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也提到了最新布局的海外电商业务,他表示,“国际业务对于拼多多整个团队是新的探索,目前还在初期摸索阶段,整个过程会充满挑战,他们会保持耐心,创造长期价值。”

“拼多多的低价打法在国内已经被验证了,现在是复制到海外。虽然Temu刚推出,但从最近数据看表现很好,包括市场反应也看好。而且,拼多多本身就具有财力、物力、人力,相比其他企业有一定优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直言。

互联网巨头加码

实际上,拼多多只是中国头部互联网平台近期加码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字节跳动上线了新的快时尚独立站If Yooou,该品牌是一家集女装、配饰、家居用品于一体的国际DTC时尚生活网站,这也被业内视为字节跳动再次加码跨境电商业务。

另一方面,TikTok的一系列动作也备受业内关注。字节跳动方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1年,国际电商的TikTok Shop产品进入了印尼、英国市场。2022年2月以来,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等五个东南亚国家,相继推出了本地电商和跨境电商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在国际电商已上线的地区,收获了商家、创作者和社区的显著增长。

“近期,国际电商成功发起双11大促,其中,印尼作为国际电商入局东南亚中的第一站,在本次双11活动中表现突出。仅11月11日当天,直播GMV增长达408%;高曝光率下,订单增长率达169%。”字节跳动方面表示。

不断增资布局东南亚市场的老牌电商巨头阿里近期也动作频频,并把业务“触角”伸向了欧洲市场。2022年9月,阿里再向东南亚部门增资9.125亿美元,今年对Lazada的投资已达13亿美元。11月底,阿里在西班牙推出新的出海平台Miravia。

从最新的财报看,阿里出海的国际业务表现积极稳健。11月17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二季度(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阿里国际商业分部实现收入157.47亿元,同比增长4%。对此来看,中国商业分部本季度实现营收1354.31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51%,收入增速持续低迷。

具体来看,该季度阿里国际零售部分整体收入为107.38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在土耳其和中东市场,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超过65%,增速继续扩大;在东南亚市场,Lazada的亏损继续收窄25%;国际批发商业收入为50.09亿元,同比增长6%。此外,阿里旗下菜鸟持续拓展国际物流基建。截至2022年10月,菜鸟新增2个国际分拣中心投入使用,其在全球的分拣中心已增至12个。

垂直头部电商唯品会在业绩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对入局海外市场也有所动作。今年9月22日,专注日用百货品牌出海的跨境电商项目Qpendo获得了来自北海唯品会的战略融资,这也被业内视为唯品会再度寻求出海机会。

11月24日,唯品会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净营收216亿元;Non-GAAP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55%;超级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1%,对线上净GMV贡献占比达40%。

政策支持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电商巨头出海再次成为热潮,受到多重因素的催化。首先,国内政策的推动,让电商出海持续享受红利。

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此次扩围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量达到165个,覆盖31个省份,这也被业内视为跨境电商领域再迎政策利好,头部平台海外电商有望加速拓展。

在张周平看来,跨境电商综试区利好电商平台出海,从政策上扶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批准设立了七批共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很大。

“国家对电商平台出海发展的总体政策是支持的,电商出海也有利于推动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是为了让跨境电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区域中的特色商品和服务销往国外,同时通过多点试点的方式,来提高跨境电商出海的便利性。”盘和林对记者表示。

东方证券近期的研报也显示,国内外政策优渥,是电商平台出海的一大逻辑。国内方面,自2013年至今,国家不断出台跨境电商相关支持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税收减免、通关便利方面给予企业充分支持。海外主流电商市场,也对电商出海企业提供相对宽松的税收环境。

从行业情况看,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是电商平台加速海外布局的一大背景。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活跃消费者分别达到8.82亿人、8.70亿人和5.70亿人,渗透率达到62.4%、61.5%和40.3%。对比来看,中国线上消费渗透率领先大部分主要消费市场,海外仍有提升空间成为业内共识。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退去的背景下,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也不断飙升。今年3月,亿欧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阿里2021财年获客成本为477元,相比2020财年提升近2倍,达到近4年来最高点,而拼多多获客成本为578元,京东为384元,均处于高位。

在国内电商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北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正在释放巨大的潜力成为共识。

艾瑞咨询此前数据显示,2020年北美线上零售渗透率从2019年的10.7%提升至14%。以北美为目标国的中国跨境出口零售电商,预计2019年~2022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1.3%,达到7479亿元规模。

9月23日,TikTok for Business联合第三方调研机构德勤发布白皮书,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电商市场将保持12%的年增长率,渗透率稳步攀升,长期趋势向好。分区域来看,欧洲、北美、日韩澳等成熟市场的电商零售规模占全球整体59%,多元电商渠道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同样具有高潜力。

在盘和林看来,电商平台出海的成功还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业。“我国产品制造的供应链完整度高,中国制造性价比高,这就使得中国产品在跨境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有竞争力。因此,跨境电商能够通过性价比来占领海外市场。中国电商出海初期要走性价比的路线,依托中国制造的能力来占据市场份额,但在未来,中国电商要逐渐从性价比为核心的模式中走出来,逐渐走向品牌口碑,完善售后并走向中高端。”

12、数字经济与“双碳”的互动与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2-12-02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新业态,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中心城市在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发展与低碳转型以及智慧化治理表现良好,成为区域数字化和低碳化的“高地”。将数字化发展和“双碳”主题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和现实价值。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从而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狭义的数字经济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广义的数字经济概念实际上已扩展到数字社会。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的定义,数字经济主要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价值化四方面展开。因此,本文认为,数字经济与“双碳”的互动与融合主要体现在数字产业本身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技术支持城市与农村生态智慧化治理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数字价值的体现四个方面。

“双碳”目标要求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已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带动新的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引领新的发展方式,进而带来深入而广泛的经济社会变革。对于数字产业这一新兴产业来说,自然也就有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以其高效、融合、绿色等特征引领着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带动数字产业化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试验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会生产和生活模式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进一步提升。然而,在“双碳”背景和高质量发展模式下,日趋凸显的节能降碳需求要求数字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升级。

建设绿色低碳高效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建设绿色低碳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替代传统本地部署的信息系统,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中,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能够提升算力用能效率、降低碳排放,这是兼顾数字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的核心要点。另外,共建共享网络设施也可降低行业整体碳排放。面对日趋紧张的通信网络建设资源,不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加快探索资源互补、频率共用,共同探索和建设运营的新模式。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化是促成“双碳”目标的“使能者”。特别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致力于减少现实能源消耗,是其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使能者”。

从微观层面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可实现降本增效;从中观层面看,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可赋能千行百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进一步探索出一系列与“双碳”目标相互协同的有效途径,推动产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

在数字经济强有力的驱动下,实体经济各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以智能、节能、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服务快速涌现,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基于智能设计平台的绿色低碳新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又比如,传统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工厂的建设过程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设备,助力提升装备运行效率、优化生产方案、改进工艺工序,帮助企业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工业产值。

数字技术支持城市和农村生态智慧化治理

数字经济已经扩展到数字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部门要提供一些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培育示范应用,提升生态环境智慧化治理水平。

在推进城市和农村生态智慧化治理中,倡导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是一项重要内容。(1)要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降低群众办事成本。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高频事项的网上可办率。(2)加快节能降碳方面数字化手段攻关研发和推广应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3)借助数字技术的宣传和激励优势,引导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方式。通过培育数字生活和共享经济新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绿色低碳转型中数字价值的体现

数据的潜在价值已得到各方面的广泛认可,但数据类型众多,这里主要强调绿色低碳转型中数字价值化问题。要用数字讲话,用数字决策。

一方面,要注意收集、监测、分析和评价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数据,以便真实把握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和效果。在这里,做好绿色低碳数据统计核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好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数字,发挥其支持政府决策和为民众提供知情权的作用。这就要求充分借助数字技术,建设各层各类绿色低碳管理平台与支持系统。总之,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强数据规划和数字治理,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全面地看,数字经济与“双碳”两者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13、理论圆桌 | 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苏州自贸片区再提升

苏州日报  时间:2022-11-29

自2019年9月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牢牢把握“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出台创新配套政策80余项,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有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1项在全省示范借鉴。2022年,苏州自贸片区继续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放管服”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端化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方面形成50余项质量较高、市场主体受惠面较广的制度成果,收获了新一轮“丰产田”。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54个自贸片区中,苏州自贸片区排名第14位,较2021年排名又提升1位。

深耕制度创新,苏州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跨境贸易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促进私营部门发展方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面对复杂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对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参与度和业绩有重大影响。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减少与贸易有关的费用,帮助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苏州自贸片区利用综合保税区平台,不断优化企业贸易便利化环境。例如,为快速应对因疫情、国际形势等造成的市场变化,在综保区“分类监管”等政策红利叠加效应下,创新“保速通”同仓调拨模式,帮助仓储物流企业实现保税与非保税同仓互转功能,提高企业通关效率、降低物流转运成本。综保区还打造“无感卡口”+“慧眼通”智慧物流监管新模式,以信息化、数据化手段赋能物流监管,有效减少物流环节,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了通关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

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开端,“市场准入”的相关监管政策和制度、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政府提供的企业信息透明度、开办企业便利度等因素决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效率和质量。苏州自贸片区率先在省内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 不断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和无纸化办公,构建起更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形成较强的全程网办、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能力,2020年5月被江苏省选定为国家由子化文件单套归档试点具体实施平台。苏州自贸片区行政审批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免证园区”建设,通过“直接取消、数据调用、部门核验、告知承诺”四种方式,多途径实现证明材料免于提交,推动“减证便民”向“免证利民”升级。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法律公共服务、商业纠纷解决、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2020年11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了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作为全国首家在地方法院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集中管辖苏州市辖区内相应涉外商事案件及与开放型经济密切相关的案件。法庭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仲裁在涉外商事争议解决中的作用,积极建设涉外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构建涉外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新模式”还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苏州自贸片区首创“一站一中心”(即“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加油站”和“基层社会治理新情况新问题法治诊断中心”)项目。“法治加油站”针对涉企制度政策、审批服务效能、配套设施供给等市场主体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监督反馈渠道,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法治诊断中心”针对与民生关联度高、适用法律政策模糊、处置困难等普遍疑难问题提供法治解决方案。针对长期以来基层治理评估缺少客观数据支撑、治理状况难以科学评估的难题,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以司法案件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的“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并以唯亭街道为样本,发布首份基层治理司法指数报告。近两年来,该区域的基层治理类案件与常住人口数之比从2.73%降至1.07%,实现“人口数量增长而案件数量下降”的治理成果。

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平衡作用机制。苏州自贸片区以高质量“事中事后”监管保障高质量发展。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制度创新容错纠错免责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工作机制。围绕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发布《苏州工业园区(自贸区苏州片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深化开放创新激励干事担当正面清单》,进一步深化运用容错纠错机制,破除生物医药“一号产业”开放创新发展中的瓶颈障碍,实现了监管纠错容错机制的“立体式”全覆盖。苏州自贸片区还以建设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成果迸发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导向,积极引导科创载体开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孵化服务,助力创业团队适应市场化需求,并取得稳步发展。

对标国际一流,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再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面对合作、竞争并存的对外开放国际大环境,苏州自贸片区既要在传统对外开放空间受到挤压的过程中保持开放定力,又要抓住契机在数字化等新领域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这对苏州自贸片区开放战略的韧性,开放与改革、发展之间的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以“跨境贸易”更高程度的便利化举措赋能国内大市场建设。从国际经验看,“跨境贸易”便利化以及自由贸易区“境内关外”制度创新能有效促进新型国际贸易发展。苏州自贸片区扩大开放,不仅要重视“一线”特殊监管政策创新,也要发挥“二线”与长三角市场的互联互通功能,挖掘国内大市场潜力,促进新型贸易发展。继续深化针对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提升便利化工作。优化多式联运政策,探索实行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模式,推动公路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信息共享,强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关注与服务贸易相关的货物便利化问题,支持保税服务发展。将研发用品区别于一般贸易货物,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推动金融、医疗、文化教育等高端服务新业态开放。争取进一步放开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服务领域的外资机构和自然人的准入等。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保税研发、保税维修、再制造等开放力度。借鉴国际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和制度,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监管手段。

二是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高地。面对中美大国博弈可能出现的复杂态势和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苏州自贸片区应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推进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主动对标CPTPP、RCEP、USMCA等高水平经贸规则,在产业准入、知识产权、服务业开放、竞争中立等核心领域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加大商务、增值电信、医疗教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力度。努力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接轨的营商环境,聚焦投资贸易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要素市场化等领域,统筹推进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三是集聚国内高成长性企业总部,打造全球资源配置网络节点。深度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只有集聚众多高能级的国际功能性机构,才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一直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大力引进外资跨国公司总部,成效显著,成为江苏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未来,苏州自贸片区要顺应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升级趋势,继续吸引更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的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等入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转换思路,着眼于“一带一路”框架下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功能,加快对本土跨国公司总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成长性企业的集聚和培育,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动,作为高端产品提供者出口高端产品,而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低端产品,形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型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苏州样本。

★作者系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

14、思想+ | 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

苏州日报  时间:2022-1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以开放经济为特色的苏州而言,既是重大机遇又是艰巨挑战。

苏州因改革而立,因开放而兴。过去十年,苏州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700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总量的46%;对外投资稳居全省第一,年均增长率达11.6%,境外投资目的地遍布全球五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苏州与24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进出口贸易规模位居全国第四;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苏州开放经济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

但与此同时,苏州开放经济整体实力强而板块差异大;货物贸易规模大而服务贸易占比较低;“引进来”集中于制造业而“走出去”更多是投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工业生产总值的36%服务于国际市场,而扩大国内市场的内生动力仍有不足;中新合作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先发优势不再凸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碎片化现象依然严峻。面对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地缘政治和国际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国内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新时代,新征程,苏州的开放型经济要继续走在前列,有五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是坚定开放的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报告全文出现“开放”一词高达29次,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多了2次;并且首场记者招待会就明确向世界宣告“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很多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闭关锁国或自我脱钩的错误认识,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

二是强化引资的信心。今年5月,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尽管当前营商环境有一些艰难,但韩国企业向第三国迁移或者退出中国业务的意愿非常低,只有3.8%左右。8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调研报告,85%的受访企业没有将其业务搬离中国的计划。9月,中国欧洲商会调查报告显示:欧洲前十大企业(其中包括五家德国公司和五家欧洲其他国家的公司)仍然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没有一家离开;19%的在华欧洲企业表示扩大了现有生产业务规模,65%表示维持了生产业务规模。不久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及12家大企业代表的中国之行再次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三是抓住战略的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美对华全面遏制等多重因素下,以效率为首要特征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开始呈现出效率与安全兼顾的态势。俄乌战争持续推高了欧洲制造业成本,大量企业正在寻求新的落脚点。我们要抢抓住这一特殊时期,积极发挥中德、中韩、中日等合作平台作用,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发展错位的优势。第一,要做对外贸易强市的示范者。加快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智能化改造,以更有竞争力的“苏州智造”占据更广范围的国际市场。积极探索内外贸一体化,激活需求潜力,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巨大需求牵引力;扩大优质进口,以进口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二,要做外商投资中国的汇聚者。市委书记曹路宝多次指出,要努力将苏州打造成外商投资在中国的首选地。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结合世界银行今年全新推出的《宜商环境评估体系》,更高水平地完善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用苏州完整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要重点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外商积极投资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第三,要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跑者。要鼓励苏州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利用包括RCEP在内的中国19个FTA,深入26个FTA伙伴国,在互利共赢中,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要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雁阵式海外投资方阵,构筑“国企+民企+政府”的市场化运营的海外苏州产业园区版图,鼓励绿地投资与跨境并购更多集中于海外制造业,为本土制造业综合实力提升提供“市场+资源+技术”的多样化支撑。第四,要做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探索者。过去十多年,全球服务贸易以平均每年5.4%的增长速度超越了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占营收总额的50%以上,我国仅在10%左右。因此,我们既要促进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更要围绕制造业服务化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推进包括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高端维护维修、研发设计服务、文化服务、离岸贸易在内的新兴服务贸易。

五是推进开放的转型。持续推动苏州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研究RCEP、CPTPP、DEPA等区域贸易协定,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提前做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开放的各种准备,主动研判明年元旦WTO“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协议生效的影响,对标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前海粤港深度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全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叠加释放苏州自贸片区、中新、中日、中德以及海峡两岸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政策优势,探索更多首创性、集成性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重塑中新合作新优势,让企业成为中新合作中的主体。同时,既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兼顾开放与安全;又要勇于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为善为、勇挑大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就一定能继续保持开放经济的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苏州市社科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5、苏州:从1列到500列,中欧班列打造贸易新“丝路”

现代快报· 时间:2022-11-29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伟娟)从 1 列到 500 列,从苏州到中欧、中俄、中亚、东盟 ……2022 年,苏州中欧班列运行了整整 10 年,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班列正在打造万里贸易新 " 丝路 "。如今,苏州中欧班列出口单箱货值长期居全国首位,本地货源接近一半,省内货源超过七成,为苏州本地及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首十年前,2012 年 11 月,苏州首次开行 " 苏满欧 " 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由此成为江苏省最早、全国第三座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

" 在 2012 年至 2022 年的十年里,苏州中欧班列年运输量实现了从 1 列到 500 列的跨越。" 苏州市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英志介绍说,十年来,苏州中欧班列班次、线路不断拓展,已由 " 苏满欧 " 单线逐步拓展中欧、中俄、中亚、东盟多线双向发展。

据悉,目前苏州已经开行了 " 苏州—波兰 "" 苏州—德国 "" 苏州—俄罗斯 "" 苏州—芬兰 " 等多条国际班列线路,已初步形成集中欧、中亚、中俄进出口班列为一体的国际铁路货运体系,在服务 " 一带一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及苏州中欧班列,陆英志满心自豪。他说,苏州一直定位于市场化运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10 年来持续良好运行。2015 年,针对长三角地区对俄罗斯贸易需求量大的情况,苏州开行中国到俄罗斯莫斯科专列,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因为传统海运、海铁联运时效长,要 50 天到 60 天左右,中欧班列苏州至莫斯科的班列最快时效 9 天。"

"2016 年,我们为三星提供过定制化班列,将产品通过中欧班列由满洲里直接运送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如果走海运的话,还需要卡车转运,欧洲卡车运输费是非常高的,而通过中欧班列可以直达货物的腹地。" 陆志英说。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22 年苏州市班列公司还先后开行了苏州—万象、苏州—米兰的新通道、新线路,极大程度上丰富苏州班列产品的多样性,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今年 1-11 月,苏州中欧班列预计开行进出口班列 357 列(折算列 439 列)、货值 18.79 亿美元,同比班列数增长 2.88%,货重增长 35.58%。截至目前,苏州中欧班列已累计发运进出口班列超过 2000 列。

智慧海关赋能中欧班列 " 秒通秒放 "

十年运行,苏州中欧班列通过跨部门协作和智慧技术,不断优化提升运行效率。

" 近年来,欧洲对苏州制造的需求持续增加。为了减少货物在口岸等待时间,在苏州海关帮助下,我们加大了出口转关比例,有效保证了货物的运输总时长。" 苏州市优吉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麟表示,苏州中欧班列还开通了 " 铁路快通模式 ",即通过铁路舱单电子数据实现对班列货物的物流监管,到达出境口岸后无需另行申报或办理转关手续,即可快速出境,确保中欧班列在口岸高效通行,单箱成本节约 200 元以上。"

为保障中欧班列(苏州)平稳有序开行,苏州海关深入推进 " 智慧海关 " 建设,开通 " 铁路快速通关 " 模式,在无纸化报关的基础上开展 " 不见面查验 ",尽量缩短通关时长。

苏州海关驻虎丘办事处监管二科副科长张朋飞说,他们监管二科入驻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后,开展了中欧 ( 苏州)班列通关、查检、场所监管全流程监管工作,并将监管服务前置,缩短中欧班列整体运行时长 1 天。

" 同时积极应用科技手段,实现三个自动(运抵报告自动触发、报关单自动放行、转关单自动审核),提升现场监管效能,实现班列的‘秒通关’‘秒放行’,为稳链保链发挥积极作用。" 张朋飞告诉记者。

探索 " 中欧班列 + 跨境电商 " 模式,促外贸新业态发展

监管查验、货物储存、集拼、装卸 …… 近日,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一辆装着价值 43.75 万元装饰膜的集装箱货车完成申报,并经苏州海关驻虎丘办事处监管放行,驶向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搭乘中欧班列发往欧洲,这是苏州首票 " 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 " 海外仓零售(1210)业务,意味着跨境电商 "1210 出口 " 模式正式在苏州落地。

苏州国际班列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介绍,"1210 出口 " 模式下,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可以依托综合保税区 " 分拨集拼、临时仓储、国际运输 " 等保税物流优势,将出口货物分批备货至综合保税区,由海关对其实行账册管理,在区内仓库完成分拣、包装、理货,形成 " 综保区前置仓 + 中欧班列 + 海外仓 " 联运模式,将大大提高跨境电商出口在物流成本、时效、手续方面的竞争力。

近年来," 中欧班列 + 跨境电商 " 模式为苏州跨境货物高效流转、预防订单流失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022 年 1 月至 10 月,通过中欧班列发运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值约 1.3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2%。

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程欣介绍说,苏州婚纱产业集聚,早期跨境电商企业通过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销售,通过邮政、专线物流、商业快递等形式发运。" 后来海运等通道受阻,我们想到苏州中欧班列也是重要的国际货运通道,便积极对接,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出海物流通道的问题。" 程欣说。跨境电商对时效要求比较高,中欧班列发运到俄罗斯,顾客 13 天就能拿到产品。

目前,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已经发展 153 家会员单位,其中 70% 的会员单位通过第三方平台、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多渠道拓展海外跨境贸易市场。程欣说:" 协会积极服务企业,依托中欧班列,在商务、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探索了‘中欧班列 + ’的多种模式,包括‘中欧班列 + 跨境电商 B2C ’‘中欧班列 + 跨境电商 B2B 直接出口’等,有力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