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11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313)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3-13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11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3月13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80  

12023物流业就这么干!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这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动用近年储备的政策工具,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加强对地方落实政策的督导服务,支持各地挖掘政策潜力,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06/600368.shtml

2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谈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如何看待经济增长目标、进一步做好扩内需等热点话题作出回应。

如何看增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赵辰昕表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http://www.gov.cn/xinwen/2023-03/06/content_5745085.htm

3、人民日报: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具体部署。

代表委员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征程上,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将内需体系培育好、完善好、发展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7869914490023452990&item_id=7869914490023452990

4新华社: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从全国两会看中国经济发展

2023年春天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进激昂。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新方位、新使命、新征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http://www.gov.cn/xinwen/2023-03/06/content_5744912.htm

5中国交通新闻网:世界银行发布中国港口发展报告 密切联系腹地 通往经济繁荣

月3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港口发展:重振通往经济繁荣的门户》的报告,从港口发展与经济特区、港口治理和融资、港口和内陆的联通、港城协同发展、智慧港口及绿色港口六个方面,对中国港口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港口对地方和国家经济的贡献,总结经验教训,旨在为中国和世界港口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副局长艾尚德表示,世界银行已在中国批准了110个交通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与广州、上海、天津等地港口开展合作,见证了中国港口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繁荣的过程。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07/600488.shtml

6央广网:数字化创新是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关键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物流行业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物流行业集约化程度依然低,导致其整体面临着成本高、信息不透明、运营效率低、行业大而不强等诸多问题,而物流AI、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使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

中交兴路董事长夏曙东认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由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关键时期,物流数字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实现物流强国和物流数字化的背后,离不开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数字化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D1CC370514R9NP.html

7中国日报网: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47.6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中国物流市场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最大规模的物流市场。全国A级物流企业已超过9000家,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开始涌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告诉记者,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是“物流强国”。整体物流效率仍然不高、产业物流供需适配性不足,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农村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等短板仍然突出,生活物流满意度有待提高。在建设发展“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过程中,需要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部署,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展“市场真欢迎,人民真满意”的现代物流服务,推进我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859309040986953&wfr=spider&for=pc

8中国科学报:应急预案不可少!危化品运输,这7件事要做在前头

危险品运输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危险品的类别、包装、标记、运输文件、运输方式、培训和监督以及应急计划等。在运输危险品时,必须遵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和规定,并确保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安全。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危险品运输的认证机构,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等,可以提供危险品运输的认证和咨询服务。

所有的规范和标准都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强制执行且必须遵守的。

如果企业或个人在危险品运输中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如果造成严重事故或环境污染,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企业和个人必须认真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危险品的安全性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应急处理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或减轻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当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发生泄漏时,应该根据应急预案马上采取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首先,应明确危险品的类型、数量、泄漏位置、泄漏情况等关键信息,并规定相应的处置措施、人员职责、应急装备等。其次,应规定泄漏发生时的应急反应步骤,包括召集应急队伍、确认泄漏位置和危害范围、采取控制措施、疏散人员等。再次,应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包括指挥员、专业技术人员、物资保障人员、执行人员等。最后,应规定应急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包括防护服、呼吸器、泄漏应急设备、消防器材等。另外,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当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召集应急队伍,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当地消防部门和相关单位;确认泄漏位置和危害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封锁道路等;配置防护装备和应急器材,如穿好防护服、戴上呼吸器、使用泄漏应急设备等;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步骤,进行泄漏控制和处置,包括封堵泄漏口、清理泄漏物、收容处置危险品等;疏散人员,保障周围居民的安全。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3-01/doc-imyiiihz7948714.shtml

9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发展

全国两会盛大开幕,数字经济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内容除了历年业界关注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之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深化、更好发挥数智化平台的优势、搭建及优化数字信任体系等话题成为热点中的焦点。

从这些貌似细微的变化,可透视背后产业互联网的博兴,产业的全面数字化已风起云涌,成为不可逆的潮流。在此背景下,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垂直领域涌现出新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探讨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又给数智化平台插上了翅膀;与此同时,对完善数据可信流通制度体系、对技术体系有效协同的呼唤日益强烈。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07/600497.shtml

10新华日报:三省区党报联动聚焦中欧班列——跟着钢铁驼队,融入一带一路

港站口岸鸣笛声此起彼伏,一班班“钢铁驼队”满载而发,每一次启程都肩负着稳外贸、促开放的使命。不计其数的“中国制造”奔驰在欧亚大陆,沿线各国民众分享“黄金列车”带来的丰富物资和无限商机。数据显示,2022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万列,发送货物160万标箱。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从全国各地出发的中欧班列,如何充分挖掘地方产业特色,巩固提升“班列+”作用?如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辟更多合作机会,实现更多互利共赢?新华日报联动新疆日报、宁夏日报,分别走近当地的中欧班列,聆听对外开放的“春消息”“好故事”。

http://news.xhby.net/index/202303/t20230307_7854437.shtml

11证券日报: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医药专业化物流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医患;一头系着经济,一头系着民生。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更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途径。

《证券日报》记者从国药集团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建议,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于清明表示,当前,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提高药品供给质量与可及性,急需打破地方政策制约、推进网络整合、提升标准体系、加强一体化运营,以高质量医药物流支撑供应链充分协作、降本增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http://www.ce.cn/cysc/yy/hydt/202303/09/t20230309_38432903.shtml

12、华夏时报:热议中欧班列新使命,打造枢纽集散体系,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聚焦2023全国两会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已成为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在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促进经贸往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底,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2023年1月份,全国范围内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货物14.7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6%、13%。

近年来,为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集结中心覆盖面越来越广。据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运营部副部长李海平介绍,集结中心运营后,可进一步满足沈阳地区中欧班列发展的需要,为沈阳构建与营口港、大连港联动的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669241902725275&wfr=spider&for=pc

13、凤凰网:构建全国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网络 打通连锁餐饮食材流通全产业链

目前,中国的餐饮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同时,餐饮冷链物流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服务质量较高的企业,如华鼎供应链、京东冷链、荣庆物流等。这些企业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冷链设备设施和仓储输运配送能力,还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专业的冷链管理团队,为餐饮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四星级冷链物流服务商华鼎供应链是一家集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信息化为一体的冷链服务平台,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冷链仓配一站式服务方案,遍布全国的仓库中心、冷链运输、冷链配送网络,助力连锁餐饮品牌进行全国化布局。

https://i.ifeng.com/c/8NvkjVhwHOY

14【江苏】全国人大代表吴永宏:扶持江苏航空货运发展 健全电动船舶标准体系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资源要素循环畅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事关区域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带来了加大江苏航空货运扶持力度、加快推动纯电动船舶发展等建议。

http://news.global56.com/07/08/134182.asp

15、【江苏】长江春潮丨通江达海,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群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3年,江苏要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23亿元,建成沿江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30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7亿吨,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群。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表示,2023年江苏交通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谋划、重点攻坚,统筹推动全省港口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迈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UT94C6T053469KC.html

 

1、2023物流业就这么干!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

物流时代周刊  时间:2023-03-06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与物流业最相关

热词与提及频率

5次提及“物流”

1次提及“快递”

3次提及“交通”

5次提及“货物”

1次提及“流通”

1次提及“配送”

1次提及“海外仓”

1次提及“电商”

1次提及“跨境电商”

1次提及“跨境服务”

2次提及“公路”

1次提及“线上线下”

1次提及“通关便利化”

1次提及“进口”

9次提及“进出口“

12次提及“出口”

3次提及“产业链”

1次提及“产业链供应链”

8次提及“绿色”

3次提及“低碳”

1次提及“碳达峰碳中和”

9次提及“基础设施”

7次提及“减税”

8次提及“降费”

2次提及“数字化”

2次提及“智能化”

4次提及“协同”

8次提及“高质量”

4次提及“供给侧”

4次提及“结构性”

8次提及“制造业”

3次提及“实体经济”

3次提及“服务业”

3次提及“零售”

6次提及“乡村振兴”

3次提及“一带一路”

1次提及“长江经济带”

1次提及“京津冀”

1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

2次提及“海南自由贸易港”

1次提及“综试区”

4次提及“城镇化”

2022年政府为物流业大环境发展做了哪些?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这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动用近年储备的政策工具,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加强对地方落实政策的督导服务,支持各地挖掘政策潜力,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7.7%。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加大纾困支持力度。受疫情等因素冲击,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特殊困难。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为有力支持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大幅增加。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基本稳定。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原材料、用工、物流等难题,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及时回应和解决外资企业关切,货物进出口好于预期,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去年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来新高,国内价格稳定面临较大压力。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支持力度,保障能源正常供应。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我国物价保持较低水平,尤为难得。

——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阶段性扩大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将更多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共向1000多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向更多低收入群众发放价格补贴,约6700万人受益。做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经过艰苦努力,当前消费需求、市场流通、工业生产、企业预期等明显向好,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向上,我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动力。

总结过去五年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到20.4万亿元。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我国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新增机场容量4亿人次。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冲击等接踵而来的严峻挑战,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过度依赖投资,统筹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重点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把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又不搞“大水漫灌”、透支未来,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推动经济爬坡过坎、持续前行。

五年来创新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赤字规模,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十年接近翻一番。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连续举办8届全国双创活动周、超过5.2亿人次参与,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

保持物价总体平稳。下大气力抓农业生产,强化产销衔接和储备调节,确保粮食和生猪、蔬菜等稳定供应,及时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满足民生和生产用能需求,保障交通物流畅通。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五年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精准扶贫,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强化政策倾斜支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对脱贫难度大的县和村挂牌督战。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定并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支持力度。

五年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多年来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投资项目压减90%以上。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改革反垄断执法体制。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

五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各类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超过万亿元。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加到14.5亿户。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五年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8%提高到27.2%。发展城市社区便民商业,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十年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有序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4500多公里增加到近1万公里

五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集体林权、农垦等改革。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五年来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

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优化外汇服务。发展外贸新业态,新设15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作用。推进通关便利化,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67%和92%,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明显下降。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4%。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已设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实施一批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对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3.4%,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境外风险防控。新签和升级6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货物进出口额占比从26%提升至35%左右。

五年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五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

2023年,与物流人最相关的国家经济战略重点有哪些?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七)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八)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但我们有信心,顶住压力,共同开创美好新时代。

2、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谈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新华社   时间:2023-03-06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如何看待经济增长目标、进一步做好扩内需等热点话题作出回应。

如何看增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赵辰昕表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政策连续性协调性、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统筹衔接和协调配合,做好各项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投资更快更多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切实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五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赵辰昕表示,去年,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表现亮眼,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如何看总量?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3%,美国经济增速2.1%。有评论称,从经济增量看,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在扩大。如何准确分析这些数据的含义?

赵辰昕表示,经济增速是用不变价计算的,能够相对客观、相对准确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增长。各国在做GDP总量核算时,用的都是本币现价计算的名义GDP,物价因素在名义GDP规模核算中具有重要影响。

“2022年,美国CPI、PPI同比分别增长8%、16.5%,而我国物价保持平稳,CPI、PPI分别上涨2%、4.1%。美国高通胀大幅拉高了名义GDP规模。”他说。

赵辰昕说,GDP总量比较,还要把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GDP规模折算成美元计价,汇率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为遏制国内高通胀,美联储2022年加息7次共4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货币兑美元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做GDP总量规模折算时产生一定幅度缩减。

如何扩内需?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构成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

“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对今年消费形势的预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

他表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制定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出台政策举措,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二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工作,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三是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调解机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让老百姓获得感强愿消费。四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新型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领域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表示,今年将持续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着力巩固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他表示,要聚焦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建设。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持续提高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3、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3-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具体部署。

代表委员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征程上,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将内需体系培育好、完善好、发展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代表委员表示,我国消费市场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举措,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是扩大消费的关键。”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代表认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做大消费蛋糕,归根结底要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黑龙江省拜泉县大众乡勤俭村党支部委员任淑媛代表介绍,近年来,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很多家庭添置了小汽车、新农具。

——改善消费条件,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要通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稳定和提升重点消费,巩固消费基础。”58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姚劲波代表建议,各类经营主体要增加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服务供给,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为人民美好生活添彩。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庆伍代表介绍,昌都市完善“大集散中心+小转运基地”“大电商平台+小商贸网点”“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节点”等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全流程化服务体系,促进商贸物流业提档升级,有力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优化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筑牢消费安全防线,消费增长才能有坚实基础。”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跃勇代表说,近年来,全市消费者满意度和经营者诚信度持续增加,接下来将继续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推进消费规则完善,营造安全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

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代表委员表示,要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使投资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功能、强后劲、促协调等方面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加强政策协同,完善扩大投资机制。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将通过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今年拟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科技等政策的分工配合,协同发力,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补短板、锻长板、增后劲。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局之年,有效投资全面发力、向纵深突破。

“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以项目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域高质量发展,健全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机制、挂图作战协调督办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需求。”广东省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代表说。

补短板、扩内需,广大农村大有可为。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金湖县供电分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七级职员吉兰芳代表说,要加大乡村电气化项目投资力度,促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

——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充分激发投资活力。

“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委员建议,在新基建等领域,可探索将相关项目纳入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在社会民生补短板领域,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供应主体。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代表委员表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找准结合点。

三年多来,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这既有需求端强劲拉动的因素,也是相关行业和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谋求转型的结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委员表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善于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结合点,比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加大制造业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这既能形成当期需求,又会在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齐涛代表说,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让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赋能赣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辽宁省盘锦市油气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扛起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政治使命,深入推进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石化产业实现从原油、炼油到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的炼化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辽宁省盘锦市委副书记、市长邢鹏代表说。

代表委员表示,我们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一定行稳致远。(记者齐志明 黄福特 杨彦帆 刘温馨,记者袁泉 贺林平 徐驭尧 孙超 刘梦丹参与采写)

4、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从全国两会看中国经济发展

新华社  时间:2023-03-06

2023年春天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进激昂。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新方位、新使命、新征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稳中求进 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月重返扩张区间,2月继续回升;1月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4.5%……

开年以来,政策举措密集落地,重大项目压茬推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各地区各部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但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实现宏伟目标还需加倍努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代表委员表示,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既有对“量”的要求,更彰显对“质”的追求。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定的增速。要尽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

计划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5%左右的经济增长,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代表说,这一目标体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要求,有利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兼顾稳与进、立足当前和长远,根据今年经济工作的安排,五大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委员表示,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重要体现之一。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季度17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以来,江苏无锡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的切实举措。

2022年,无锡市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无锡市市长赵建军代表说:“高度关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研发投入占比、生态环境等高质量发展指标,以高质量为追求,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释放增长潜力。”

聚焦突出矛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这是一个上万亿元大市场。”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代表说,国内休闲零食市场潜力巨大,企业正加快上游原料整合、加大产业链协同、数字化升级生产线,打通供需全链条。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国内市场的空间潜力仍然巨大。

计划报告中,“千方百计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举措”两个专栏吸引代表委员关注。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深入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深入实施5G扬帆计划……稳投资、促消费,一系列新举措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委员说,外需减弱的背景下,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三方面着手,让消费尽快恢复为经济增长主拉动力。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工具。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去年湖南省新增专项债券1463亿元,撬动总投资超6000亿元。”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代表说,今年全省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加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更大投资拉动力。

抓住关键,稳主体保民生守底线——

“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对于广大经营主体的纾困支持政策,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近几年,公司经历了铝价波动、成本上涨等冲击,但产销规模逐年上升,离不开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看到这么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谢华代表说。

经济发展承压下,风险压力也会加大。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粮食生产……代表委员表示,一系列部署着眼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代表说,居民就业、社区养老、疫情防控,都是老百姓的“心头大事”。稳住信心、凝聚人心,基层组织要把工作做细、做好,让老百姓的事桩桩有人管,件件有人问。

攻坚克难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

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迈向现代化,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立足自身,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委员介绍,国产大飞机家族在不断壮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当祖国需要时,想用就有,想干就能。打造大国重器的征程上,探索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歇。”他说。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将联合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组建精准基因组学检测中心,共同开展临床科研转化与合作运营。”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代表说,“完善从基础研究‘最初一公里’到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全链条畅通,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核心技术是生命线,也是话语权。”深耕材料领域数十年,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西全代表感受深刻。

从氨纶、芳纶到高性能纤维,凭借技术创新,泰和新材一步步做实工业基础,扭转部分领域“卡脖子”的被动局面,站稳国际市场。“企业首创的发光纤维已投产,今年计划研发投入10亿元,努力实现和进口材料的对等替代。”宋西全说。

联通国内国际,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激发发展新动力——

顶住下行压力,去年广西钦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50.8%。

钦州市市长王雄昌代表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外贸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凭借提前布局,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新机遇,钦州有信心迎难而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挖掘潜力、激发动力。

14亿多人口,超过4亿且仍在快速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拓宽拓深的城乡区域发展空间,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大支撑。

庆铃汽车智能生产车间,32条生产线加足马力。“2023年整车和零部件销量预计同比增长50%,出口翻一番。”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卫东代表说,中国有庞大消费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这为推动汽车产业链升级,特别是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商用车等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战略性优势。

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任重道远,要靠不断实践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代表说,园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通过开放来释放强大创新动能。“我们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构建全球投资促进网络,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从制造向研发、营销和服务中心等高价值环节升级。”

奋楫笃行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代表委员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10年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改革开放强大势能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代表说,自贸试验区要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自觉当好改革开放的先行军。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分内容将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触及的利益比较深,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我国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红利,深圳将继续成为企业家成长沃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探路。”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代表说。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说,新征程上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全国两会传递重要信号。“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关键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将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越是面临多重目标多重选择,越要坚持统筹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代表说,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马鞍山成为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空间打造和品质提升同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基层一线连着千针万线。

“任务重、目标多,必须答好每一道‘必答题’,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让人民满意的生活品质。”辽宁省阜新市市长周鹏举代表说,阜新将加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越是伟大艰巨,越要稳扎稳打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跨越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妍委员说,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我们要全身心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交通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五年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先后提出23件建议,也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届履职,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让家乡人民踏上更好更快的致富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从领衔研发中国首台深海钻机,到研制“海牛Ⅱ号”,湖南科技大学“海牛”科研团队不断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国家每一个需要赶超的地方,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海牛”科研团队负责人万步炎代表说,我们将以深海探索的勇气和坚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攀科技高峰,向着更深和更广阔的海底挺进。

前程壮阔,使命催征。

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安蓓、陈刚、张辛欣、申铖、叶前、杨玉华)

5、世界银行发布中国港口发展报告 密切联系腹地 通往经济繁荣

中国交通新闻网  时间:2023-03-07

3月3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港口发展:重振通往经济繁荣的门户》的报告,从港口发展与经济特区、港口治理和融资、港口和内陆的联通、港城协同发展、智慧港口及绿色港口六个方面,对中国港口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港口对地方和国家经济的贡献,总结经验教训,旨在为中国和世界港口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副局长艾尚德表示,世界银行已在中国批准了110个交通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与广州、上海、天津等地港口开展合作,见证了中国港口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繁荣的过程。

报告提出,中国港口发展成就源于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结合,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密切联系及逐步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等,对于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报告建议发展中国家在港口建设时不应只考虑港口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通过建设多式联运网络,加强与港口所在城市及腹地的连接。

当日,与会港口代表分享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最新进展,以及交通运输减污降碳工作经验。世界银行介绍了中国绿色航运走廊贷款项目建议书征集情况。

6、中交兴路董事长夏曙东:数字化创新是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关键

央广网  时间:2023-03-09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物流行业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物流行业集约化程度依然低,导致其整体面临着成本高、信息不透明、运营效率低、行业大而不强等诸多问题,而物流AI、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使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

中交兴路董事长夏曙东认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由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关键时期,物流数字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实现物流强国和物流数字化的背后,离不开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数字化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降本增效成物流行业趋势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各行各业开始陆续复苏,经济运行持续回升。作为链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重要一环,物流需求有望得到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在产业、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各界对物流行业进一步实施降本增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12月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

规划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数据化,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鼓励平台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云平台、云服务,加强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升物流数据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各界共同努力下,物流行业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但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转型速度表现得却参差不齐。

作为物流行业中的重要运输主体,公路货运连接着城乡、企业、地区,服务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起着纽带的作用,运量占到全社会货运总量的近七成。然而,因公路货运市场从业者多为卡车司机,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致使其数字化水平低于其他物流细分领域。行业内普遍面临着货物周转效率低、车辆空驶率高、中间环节多、人工作业比重大等问题,积久成疾亟待破局。

针对加速公路货运数字化转型、解决数字化不对称、帮助行业降本增效等问题,中交兴路方面分析认为,后疫情时期,物流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会加快,对于单一业务场景的优化已经不能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需求,拉通整个供应链的环节进行全局优化才是未来主旋律。从物流运输场景大数据及科技能力出发,赋能货主、物流企业、车队,提供货运在途可视化、运力智能调度、货物监管及溯源等极具行业竞争力的产品力,同时整合优秀的干线、仓储和配送等系统供应商,才可有机连接各个场景的数据,为货主企业、供应链物流企业等打造物流控制塔,成为弹性供应链的有力支撑。

如此一来,未来才能打破信息孤岛,让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物流数据流通产生更大的价值,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面对物流行业新的市场环境,夏曙东表示,公路货运是经济血脉,克服技术难关、从提升货运安全水平,到加快中国公路货运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的模式是关键,它不仅可以提升行业效率,还可以促进货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技术破解货运行业痛点民营经济将迎发展新空间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公路货运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市场普遍认为,加速包括运单流转和流程作业、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产业需求链等环节在内的全链路透明化,是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根本所在,而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中交兴路是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简称“货运平台”)的技术支持单位。货运平台为重载货车和半挂牵引车车主提供自动化车辆动态监控、精准信息下发、位置轨迹查询等多项服务;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车辆安全监管、交通疏导、舆情监测、行业动态分析等数据支持。自2013年以来,累计提供驾驶风险提醒服务超过86亿次。

通过把“大货车”这个公路货运内最小的单元数字化,中交兴路融合车型、所属地、常跑路线、订单数据等静态信息和运行轨迹、实时路况、时间空间等动态信息,沉淀公路货运数据要素,同时,结合“人、车、货、企”等海量数据,加之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面向不同的公路货运场景和参与主体推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针对企业对货物运输进行全方位追踪管理的需求,中交兴路利用AI算法、车载终端和智能物联技术,实现了运输节点和车辆在途情况的高度还原和可视化;而针对钢铁、煤炭、快消等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厂区管理,大宗物流数智平台将物流业务管理系统、GIS地图、园区精细化管理方案融合后,向企业提供深度地图测绘、运输车辆智能排号、厂内分段导航、厂内车辆管理等信息,让厂区变得更聪明、更透明。

除此之外,面向中小微运输企业、中小车队和广大货车司机,车旺大卡App能够提供包括“运力、在途、保险、用油、金融、社区”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利用网络货运解决方案,则可实现找车找货、订单全程可视化跟踪、财务管理、全流程协作资料管理以及与省级平台的无缝对接。

通过中交兴路模式,公路货运内各个环节数字化转型纷纷提速。数据显示,“在途管理”使效率提升80%、在途管理人员投入降低70%、异常情况主动发现效能提高90%;车旺大卡服务于900万货车司机;通过大宗物流数智平台河钢集团年省运费1.05亿元,平均等货时间从2-3天缩短到6-8小时;网络货运解决方案为3000余家物流企业提供在途运输管理服务,协助近 800家网货企业获取资质。

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不仅加速了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它也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新的支撑,是民营经济活跃的体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应用分会与链上数字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企业营收规模上,2020年度数字物流整体市场规模是356.7亿元,到2022年度增长至128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0.86%,整体数字物流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在夏曙东看来,在全球经济呈现高度不确定性,面临巨大挑战之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略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特别体现在国家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上。民营企业发展优势和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更多民营经济力量将迈上更高的竞争平台、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7、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3-03-09

记者今天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47.6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中国物流市场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最大规模的物流市场。全国A级物流企业已超过9000家,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开始涌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告诉记者,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是“物流强国”。整体物流效率仍然不高、产业物流供需适配性不足,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农村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等短板仍然突出,生活物流满意度有待提高。在建设发展“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过程中,需要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部署,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展“市场真欢迎,人民真满意”的现代物流服务,推进我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何黎明表示,当前发展现代物流体系,还需要持续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深化推进物流市场“放管服”改革,建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监管,切实保障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物流从业群体权益。深化跨部门、跨区域物流政策协同,避免多头管理和重复监管。加强铁路、航空、港口、园区/场站等传统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支持智慧园区、智能仓储等建设,推进各类物流资源的协同融合,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积极推进自动货运驾驶、无人配送、无人货机、无人码头和仓储机器人等智能化物流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网络货运数字化物流平台发展,推进即时物流、电商快递、同城货运等生活物流平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消费物流需求。统筹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和工业互联网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运作,提升物流企业全流程服务能力,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中。

8、应急预案不可少!危化品运输,这7件事要做在前头

中国科学报  时间:2023-03-01

2月3日,一列运载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的诺福克南方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涉事列车共有20节车厢装载有毒物质,其中有一半车厢脱轨,包括5节运载压缩氯乙烯的车厢。事故发生后,俄亥俄州的应急部门紧急疏散了事发当地周围1英里的数千名居民,并选择点燃氯乙烯。该事故对周围群众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损害。

实际上,危化品运输事故在我国也有发生。据媒体报道,2020年6月13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的沈海高速公路发生槽罐车爆炸事故。爆炸车辆为液化气槽罐车,该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172人住院治疗,社会影响很大。

由此可见,危化品运输是一项极其专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有较高要求。当涉及运输危险品时,为确保运输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规划、准备和实施。

笔者建议,其一,要确定危险品类别。危险品分为不同类别,例如易燃液体、腐蚀品、毒性物质、氧化剂等。了解危险品的危险性质和类别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运输的要求和措施。例如,危险品可能需要特殊的包装和标签、特定的运输文件和措施。

其二,包装危险品必须规范。正确的包装可以保护危险品、预防泄漏与爆炸。每种危险品都有特定的包装,以满足国际和国内标准。包装包括塑料桶、金属桶、纸板箱、集装箱等,应根据危险品的性质和运输方式进行选择。

其三,要设置标记和标签。每个危险品包装都必须贴有相应的标记和标签,以识别货物的危险性质。标记和标签应符合国际标准,包括危险品类别、运输名称、制造商名称等信息。此外,危险品包装还需要贴有方向标记、警告标记和可燃气体标记等,以便在运输过程中发现和识别。

其四,运输文件是必须注意的事项。危险品运输文件是必备的,包括危险品清单、运输标签、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和包装指南。这些文件必须在运输过程中随货物一起运输,并在需要时向执法部门提供。此外,运输文件还应包括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包装细节、货运合同等信息。

其五,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不同的危险品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如海运、空运、陆运等。选择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危险品的危险特性、距离、时间、运输费用和国家法规等因素。此外,运输人员应了解每种运输方式的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六,要严格培训和监督。运输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危险品运输专业培训,了解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包装要求、标记和标签以及应急措施等。此外,必须确保运输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运输规定和安全要求,例如遵守限速、不抽烟等。

其七,设置相应的应急措施。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是存在的。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制订和实施应急计划,以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应急计划应包括疏散计划、联系紧急服务的方法、危险品泄漏和爆炸的处置方法等。

总之,危险品运输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危险品的类别、包装、标记、运输文件、运输方式、培训和监督以及应急计划等。在运输危险品时,必须遵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和规定,并确保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安全。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危险品运输的认证机构,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等,可以提供危险品运输的认证和咨询服务。

所有的规范和标准都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强制执行且必须遵守的。

如果企业或个人在危险品运输中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如果造成严重事故或环境污染,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企业和个人必须认真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危险品的安全性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应急处理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或减轻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当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发生泄漏时,应该根据应急预案马上采取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首先,应明确危险品的类型、数量、泄漏位置、泄漏情况等关键信息,并规定相应的处置措施、人员职责、应急装备等。其次,应规定泄漏发生时的应急反应步骤,包括召集应急队伍、确认泄漏位置和危害范围、采取控制措施、疏散人员等。再次,应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包括指挥员、专业技术人员、物资保障人员、执行人员等。最后,应规定应急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包括防护服、呼吸器、泄漏应急设备、消防器材等。另外,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当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召集应急队伍,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当地消防部门和相关单位;确认泄漏位置和危害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封锁道路等;配置防护装备和应急器材,如穿好防护服、戴上呼吸器、使用泄漏应急设备等;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步骤,进行泄漏控制和处置,包括封堵泄漏口、清理泄漏物、收容处置危险品等;疏散人员,保障周围居民的安全。

这些应急预案和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总之,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应急处理非常关键,企业和个人必须认真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信息管理,并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响应、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9、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时间:2023-03-07

编者按:全国两会盛大开幕,数字经济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内容除了历年业界关注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之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深化、更好发挥数智化平台的优势、搭建及优化数字信任体系等话题成为热点中的焦点。

从这些貌似细微的变化,可透视背后产业互联网的博兴,产业的全面数字化已风起云涌,成为不可逆的潮流。在此背景下,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垂直领域涌现出新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探讨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又给数智化平台插上了翅膀;与此同时,对完善数据可信流通制度体系、对技术体系有效协同的呼唤日益强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渐行渐近,平台企业大有可为。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代表指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激活产业各个要素,促进高效能发展。他建议,应该支持龙头企业带头转型,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高效发展机制。

具体而言,进一步完善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激励性,从财税、资金、人才、创新等方面,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邵志清:

建议加快建设国家数字信任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数字信任体系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信任平台。他指出,信任一直以来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高度信任的社会,才能构筑稳定、规模庞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针对数据可信流通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有效协同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数据要素流通的法律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在大数据、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持下,数字信任能力显著提升;但对于区块链技术、AI应用伦理和算法的安全性等,缺乏全国性规则和一致性监管方案,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可信的流通体系。对此邵志清建议,要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信任基础设施进行顶层规划。“应该将数字信任的构建纳入数字政府治理的范畴,制定中国数字信任体系的远景、目标、领域、指导原则、责任模型和关键能力等。同时,统筹规划数字信任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身份和数据安全合规监管体系,并且要积极鼓励试验探索,参与国际标准规范制定。”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

聚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 建议推广SaaS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的提案聚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发展,建议推广SaaS服务模式。他认为,在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中,中小微企业既是主战场,又是薄弱点。他认为,没有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共同富裕’,就不可能有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今年两会周鸿祎建议SaaS服务平台能够得到政府更大的推广,建议相关部门把SaaS模式作为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安全服务,加大推广SaaS商店这样的服务平台。同时,他建议对SaaS生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此外,周鸿祎建议鼓励地方政府为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化红包”等虚拟优惠券,以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数字化服务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曹鹏:

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指出,我国数实融合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突破,比如,农业数智化转型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敢、不会的困境。对此曹鹏建议,加大政策力度促进新型实体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跃升发展;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挥新型实体企业“链主”作用促进协同创新发展。

(综合人民网、中新网、中新经纬、南方都市报内容编辑整理)

10、三省区党报联动聚焦中欧班列——跟着钢铁驼队 ,融入一带一路

新华日报   时间:2023-03-07

港站口岸鸣笛声此起彼伏,一班班“钢铁驼队”满载而发,每一次启程都肩负着稳外贸、促开放的使命。不计其数的“中国制造”奔驰在欧亚大陆,沿线各国民众分享“黄金列车”带来的丰富物资和无限商机。数据显示,2022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万列,发送货物160万标箱。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从全国各地出发的中欧班列,如何充分挖掘地方产业特色,巩固提升“班列+”作用?如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辟更多合作机会,实现更多互利共赢?新华日报联动新疆日报、宁夏日报,分别走近当地的中欧班列,聆听对外开放的“春消息”“好故事”。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代表:

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强有力国际物流支撑

2月28日,JSQ型中欧班列满载250台江苏制造商品车,从南京货运中心尧化门铁路货场鸣笛驶出,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中欧班列(江苏号)开出的首趟“江苏制造”商品车专列。

一条条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浸润着发展的强劲脉动,见证了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奔跑的身影。

2020—2022年,江苏分别开行中欧班列1395列、1800列、1973列,开行规模逐年递增。今年1—2月,全省班列开行366列、同比增长1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挥好中欧班列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中欧班列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积极打造中欧班列黄金物流运输通道,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代表介绍,目前,全省稳定开行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线路共23条,覆盖欧洲17国20多个城市、中亚5国近50个城市、东南亚6个城市近80个国际站点,形成“连新亚”“苏满欧”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线路。

承载合作梦想、开启共赢篇章的中欧班列,见证了江苏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担当和作为,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聚焦“通达”,优化通道线路布局。积极拓展南向通道,将东盟线路作为江苏国际班列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2021年4月开通东部地区首条南向通道(海安至越南河内),同年12月开通长三角地区中老铁路货运列车(南京至老挝万象),2022年东盟方向开行60列、同比增长64.3%。中老线路全年累计开行23列,开行规模和市场影响在全国仅次于云南;巩固提升西向通道,着力提升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示范和标杆作用,积极承接日韩等国转移的过境货源,成功开行哈萨克斯坦铅锭等回程过境专列,成为中亚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之一。2022年,全省中亚方向开行795列、同比增长19%,开行情况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稳定运行东、中通道,重点提升往俄罗斯、蒙古及欧洲等线路的服务品质,拓展二连浩特口岸开行量。2022年,中俄方向开行906列、同比增长20.6%,中蒙方向开行81列、同比增长119%。

——聚焦“融合”,促进运贸一体化发展。围绕稳外贸稳外资目标,努力为江苏对外贸易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效物流服务,全力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2022年,全省班列进出口货值281.8亿元,同比增长10.3%。助力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抓住RCEP协定正式生效契机,加强与外贸企业沟通合作,推动跨境电商专列、邮政快递专列等特色班列开行,有力支撑企业“走出去”。苏州稳定运行跨境电商班列,通过与苏州高新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紧密合作,服务跨境电商企业20家,近两年货值达3444.41万美元。积极带动相关产业集聚落地,坚持“以物流推动贸易、以贸易推动产业拓展”,积极打造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徐州班列进口的木材,服务徐州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吸引企业集聚,形成木材相关国际贸易产业园,2022年通过徐州综合保税区落地贸易额6234万美元。主动服务重点企业运输需求,班列公司主动与外贸企业对接,协调解决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稳产满产。主动对接苏美达等轻纺企业,精心定制全过程物流服务方案,确保订单按时交付。

——聚焦“高效”,提升运营服务质效。发挥创新发展第一动力,赋能班列提升效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2020年,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组建成立,完成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4市班列资源整合,实现全省中欧班列统一规划线路、统一申报计划、统一制定运价、统一补贴办法、统一对外协调“五统一”。加快海外仓建设布局。2022年江苏—北布拉邦“前展后仓”海外仓项目在荷兰蒂尔堡启动,是全国首个依托中欧班列平台打造的双向贸易促进项目,成为融合展览、电商、仓储、物流、配送等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回程货源组织。与7家境外物流企业加强协作,共享使用德、荷、意等国家的配送网点,强化回程货源组织。班列去回比从2021年的1.8:1提升至2022年的1.64:1,去回比例进一步均衡。创新运营模式。全面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单趟班列缩短整体运行时间2—3天,企业申报成本降低约20%。连云港首创过境集装箱“车船直取”零等待模式,发运时间压缩到1天以内、中转作业时间减少75%。无锡等地创新开行接续班列,不断提升江苏中欧班列辐射范围。

吴永宏表示,我省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优化班列发展环境,进一步巩固班列发展基础,稳定班列发展态势,在深化协调联动、完善线路布局、提升运行质效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我省中欧(亚)班列整体竞争力,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多交通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王梦然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州长巴音克西委员:

发挥中欧班列优势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欧班列是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新疆应该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优势,深化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州长巴音克西委员说。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漫长,口岸众多,跨境互联互通网络密集分布,是亚欧大陆重要的通道、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新疆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经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的班列逐年增多。2022年,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班列8506列、增长45.5%;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7000列,创历史新高。

“钢铁驼队”往来呼啸,成为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为新疆积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产业聚集增添强劲动能。

巴音克西说,去年,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通行量占全疆通行量的47%,连续12年保持增长。“便捷的物流优势,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新入驻企业144家,总数达639家,口岸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如何利用中欧班列这一开放桥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效?

首先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欧班列经新疆进出境,新疆铁路运能、口岸场站规模水平等需要继续提升。去年,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工程启动,并同步对精河、蘑菇滩、博乐东、阿拉山口站4座既有车站进行改扩建,同时新建阿拉山口站综合查验场,改造该站集装箱换装场,进一步提高新亚欧大陆桥通道运输能力。

“硬件”提升,“软件”也要跟上。巴音克西建议,多措并举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率,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及通关流程,加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协调合作,推进中哈信用交接、无纸化转关等举措,促进中欧班列开行质量稳步提升,让新疆在保障物流畅通、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加快建设“八大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对外开放提供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就博州而言,围绕“博乐—阿拉山口—精河”新型工业金三角和“博乐—温泉—赛里木湖”文旅康养金三角,两翼齐飞、联动发展,深度挖掘资源禀赋,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综合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各县市园区产业发展,突出抓好粮油、畜产品、现代物流、进出口落地加工等九大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博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巴音克西说,新疆应围绕“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对外开放平台是新疆外向型产业的聚集平台,应充分发挥诸多开放平台作用,形成一个中枢、两个支点、若干口岸连线成带的对外开放格局,稳步推进“五大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 供应链、物流链,筑牢新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

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主任李郁华代表:

敞开大门 拥抱世界 赢得未来

千年前,丝路驼铃叮当清脆。千年后,列车汽笛呜呜悠长。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不沿边、不靠海,地处内陆地区的宁夏,以什么推动开放?靠什么连通世界?

“近年来,宁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下好对外开放‘先手棋’,集中发力拓展开放通道,畅通对外贸易渠道,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切实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主任李郁华代表说。

得益于国际货运班列,越来越多的“宁夏制造”走入欧洲寻常百姓家。去年5月26日,宁夏—欧洲(布达佩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银川启程,驶向匈牙利布达佩斯,标志着宁夏与欧洲内陆地区点对点班列实现“零的突破”。

今年2月12日,一列满载58车1500吨亚麻籽的集装箱班列顺利运抵银川铁路南站货场。这是宁夏首次实现以铁海联运“一箱到底”、保税物流模式进口货物,标志着宁夏铁海联运“一箱到底”国际货运进口通道正式开通。

去年6月,宁夏(银川)至伊朗(安扎利)“跨里海”国际货运班列由银川南站始发,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到达伊朗安扎利港,首次打通宁夏“跨里海”进入西亚国家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2021—2022年,借助国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风,宁夏试开至伊朗、匈牙利、老挝、越南等国家货运班列,银川综保区开行通达中亚、欧洲的国际卡车班列,稳定运营东向至天津的铁海联运班列。“至此,宁夏基本形成西向、北向出境,东向、南向出海,四个方向的开放通道新格局。”李郁华说。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驰而不息的国际列车,为宁夏对外经贸往来注入活力。

2022年,宁夏西向至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发运4列335车,南向陆海新通道班列发运3列332车,东向铁海联运班列发运956列4.7万车。

聚氯乙烯、双氰胺、蛋氨酸、硅锰合金、枸杞等宁夏产品,通达全球;铁矿、锰矿、木材、亚麻籽等宁夏需要的大宗产品,源源不断进入。

银川综保区发运国际卡车班列2400辆,实现贸易额34亿元,实现羊绒直接进口、新能源汽车通过综保区出口。

开放通道的不断拓宽,推动宁夏对外贸易更加活跃、持续增长,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2022年,宁夏外贸进出口总额257.4亿元,增长23.7%,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银川跨境电商交易额12.1亿元,在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考核中位列第二档。

“宁夏将坚持国内合作和国际开放同向发力,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经济、开放合作和开放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开放型省区。”李郁华介绍,宁夏将进一步激发开放通道新活力,稳定运营国际货运、陆海新通道和铁海联运班列,提升航线运营品质和网络通达能力,扩展跨境电商业务辐射范围,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进一步增强开放平台新动能,办好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进一步培育开放经济新优势,实施“外资三年外贸五年倍增计划”,推动清洁能源、枸杞、葡萄酒等优势特色产业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沿黄省区在产业承接、商贸流通、经济交流、园区共建等领域务实合作;提升开放发展新能力,建设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宁夏版,持续提升企业全链条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开展对外开放工作。

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11、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证券日报  时间:2023-03-09

医药专业化物流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医患;一头系着经济,一头系着民生。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更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途径。

《证券日报》记者从国药集团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建议,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于清明表示,当前,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提高药品供给质量与可及性,急需打破地方政策制约、推进网络整合、提升标准体系、加强一体化运营,以高质量医药物流支撑供应链充分协作、降本增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对此,于清明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质量标准,推进全国多仓协同、一体化运营试点升级。组织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医药物流体系质量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紧抓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依托全国异地多仓联动试点,打造“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的全国医药物流体系。

二是打造全网全程医药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全网全程医药物流数智平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智能设备为载体,全面推动医药物流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高效协同,使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充分融合,促进医药流通行业提效降本,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为生产企业、物流单位、监管部门等各环节提供信息依据,促进全产业链分工合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立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医药物流监管模式。在全国医药物流一体化管理、异地多仓联动的发展形势下,监管模式需要创新变革,由过去的注册地监管变为发生地监管,整体提升药品供应链监管水平。

(责任编辑:刘朋)

12、热议中欧班列新使命:打造枢纽集散体系,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聚焦2023全国两会

华夏时报  时间:2023-03-07

3月4日,随着装载5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辽宁沈阳蒲河物流基地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同一天,满载着55个40英尺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国门,开往德国汉堡,这是今年第500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接运的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已成为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在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促进经贸往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底,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2023年1月份,全国范围内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货物14.7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6%、13%。

近年来,为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集结中心覆盖面越来越广。据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运营部副部长李海平介绍,集结中心运营后,可进一步满足沈阳地区中欧班列发展的需要,为沈阳构建与营口港、大连港联动的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2020年7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支持下,重庆、成都、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五个城市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城市,支持在运输组织、货源组织、金融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先行先试,推动口岸、通道、枢纽、海外仓等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铁路内部人士看来,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展现出的强大发展韧性,将有助于我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构建集疏运体系

随着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扩大,中欧班列的开行,加速物流、商流、资金流向集结中心集聚。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沈阳)累计服务国内外企业2000余家,吸引10余家物流贸易企业在沈阳投资,年均进出口货值超过2亿美元。2018年至2022年,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68列增长至627列,年均增速39%。受益于此,沈阳已与18个国家的23座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建议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核心载体,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区域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为补充,高效联动境外物流节点,打造物流枢纽网络;加大西北地区中欧班列资源整合力度和开行规模,做强西安内陆港和乌鲁木齐国际港,加快霍尔果斯等口岸能力提升建设,加大兰州、西宁国家级物流枢纽能力建设,提升集结中心辐射能级和兰州、格尔木、中卫等区域性物流枢纽能级;按照轴辐式网络结构,布局一批区域性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委会主委李忠民表示。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高琳发现,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集结规模优势、协同发展效应创新转化成效不明显。

当前,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由2020年的70余个增加至2022年的超100个,2022年五大集结中心城市开行班列数占全国班列发运总量占比较2020年有所下滑,由63.5%下降至52.9%,特别是去程班列开行量由55.6%下降至46.9%。

同时,各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在运输货源品类、集货市场、境外达到站点等方面存在一定同质竞争关系,各主要开行城市未形成协同互补发展关系,枢纽间货物流动性较差,不利于货物高效集结;在选择境外货代、打造集散分拨点、开展境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以“单打独斗”为主,资源掌控力和议价能力不强。

因此,她建议,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欧班列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强化集结中心发展基础,推动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做大做强,围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应该构建集疏运体系。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陆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领表示,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品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

随着中欧班列不断壮大,中国很多内陆省份都建设了国际陆港。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更是以全天候、大运量、接触少等优势,有力保障了国际抗疫物资和生产资料的运输通畅。

刘瑞领表示,要用好中欧班列,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寻商机。“一是要开得更多,为稳外贸稳外资、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开得更顺,提升班列全程运行效率,将运输时效和物流成本优势转化成企业‘出海’的竞争力。”

高琳也建议,应持续加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支持力度,增强枢纽服务功能,加快推动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良性发展格局;支持中欧班列积极衔接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与中老、中缅、中越等铁铁联运能力,持续拓展贯通欧亚各国的多边贸易通道。对中欧班列南通道等拓展难度较大的运行线路在扶持政策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力度,推动南通道铁路运输市场尽快成型,早日达到常态化运输条件。

同时,完善中欧班列区域合作鼓励机制,针对共同优化班列运营线路、境内外集散分拨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共建枢纽集散体系等做法,研究出台奖补办法,进一步优化班列运营成本、增强境外班列议价能力,促进各班列开行城市形成携手共赢良性发展态势;加快整合完善中欧班列信息平台,实现中欧班列运行信息全流程跟踪,完善班列运行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强化班列科学调度。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13、构建全国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网络 打通连锁餐饮食材流通全产业链

凤凰网  时间:2023-03-0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连锁餐饮品牌得到快速发展,作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食材冷链服务需求增加,推动冷链服务行业高速发展。

餐饮冷链服务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晚于发达国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鲜食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和供应链的缺乏,餐饮企业开始尝试自建冷库、冷链配送等。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介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输设施建设滞后,冷链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有待提升,尚未建成全国骨干冷链物流网络。

餐饮冷链服务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餐饮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同时,餐饮冷链物流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服务质量较高的企业,如华鼎供应链、京东冷链、荣庆物流等。这些企业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冷链设备设施和仓储输运配送能力,还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专业的冷链管理团队,为餐饮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四星级冷链物流服务商华鼎供应链是一家集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信息化为一体的冷链服务平台,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冷链仓配一站式服务方案,遍布全国的仓库中心、冷链运输、冷链配送网络,助力连锁餐饮品牌进行全国化布局。

餐饮冷链服务未来趋势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的品牌连锁化发展加速,加上消费者对于食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的重要性更凸显。我国餐饮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诸多的餐饮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餐饮连锁化进程。资本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投入也极富热情,近年来一系列投资有效地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餐饮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将逐渐通过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构建完善的全国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以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冷链物流服务打通食材流通全产业链,提升冷链服务效率。

14、全国人大代表吴永宏:扶持江苏航空货运发展 健全电动船舶标准体系

环球物流网  时间:2023-03-1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资源要素循环畅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事关区域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带来了加大江苏航空货运扶持力度、加快推动纯电动船舶发展等建议。

为区域物流畅通上好“双保险”

“目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我国国际空运总量的四成以上、长三角的九成以上。”吴永宏认为,过于依赖浦东机场,存在国际供应链安全风险,需要为本地区高科技产业物流畅通上好“双保险”。

江苏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能够便利地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且自身空运需求旺盛,空运进出口货值约1.6万亿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32%。南京禄口、苏南硕放等机场货运保障能力具备较大的拓展空间。

为此,吴永宏建议,国家层面在规划、政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大对江苏国际航空货运扶持力度,支持江苏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比如,将支持江苏国际航空货运发展、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纳入全国及华东地区民航业发展规划。在中央预算资金安排中,对江苏枢纽机场改扩建及国际航空货运重点项目建设予以适度倾斜。

在国际航空方面,吴永宏建议支持并指导江苏搭建国际航空货运统筹发展平台,支持国内货运航空公司将运营总部和主基地迁至江苏,提升运力供给,加快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进程;支持推动江苏省内机场在国际货运需求较大、具备海关监管条件的高新区(经开区)开展异地货站试点,实现国际航空货运服务关口前移,无缝对接企业空运需求。

为电动运输船舶免税降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去年10月,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江远百合”号在太仓首航。该船相比传统动力船舶,每年减少各类有害气体排放1520吨。

吴永宏在建议中坦言,虽然“江远百合”号实现了纯电动运输船舶应用的突破,但仍存在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供储销电能体系有待完善、政策培育扶持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现行相关扶持政策市场培育周期较短,补贴力度不足,不少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吴永宏说。

吴永宏建议制定纯电动船舶充换电方式、配电模式、安全配员和集装箱式移动电源装卸要求等方面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出台沿海、沿江和沿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的充换电站布局规划,鼓励采用“多能合一”的集约化共建方式,保障供能设施安全、可靠应用;构建与传统能源挂钩的长期稳定电价优惠模式,推广市场化购售方式。

吴永宏还希望能够出台绿色电能强制使用政策,鼓励现有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后更新为纯电动船舶,鼓励港口企业、船闸运行单位为纯电动运输船舶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等提供便利,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纯电动运输船舶新建及改造等事项;参照新能源汽车相关推广政策,对纯电动运输船舶免征船舶购置税、减免车船税。

15、长江春潮丨通江达海,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群

现代快报  时间:2023-03-03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3年,江苏要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23亿元,建成沿江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30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7亿吨,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群。

2022年全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4亿吨

2月26日,一艘靠泊在南京龙潭港的集装箱货船正在码头卸货,整个码头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随着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设完善,南京已经成为长江上游深水航道的终点和大型海轮进江的重点港口。

“龙潭港码头当前24小时不间断流畅作业,一昼夜能完成船舶作业30余艘次。”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商务中心市场开发部副经理李军表示,作为长江沿岸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龙潭集装箱码头彰显出了强有力的经济脉动。目前,“南京—上海”海铁联运实现“天天班”,货物周转效率较水运提高近2倍,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近1倍,多式联运突破10万TEU。2022年,南京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位居全国内河港口第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640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0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215个,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6.2亿吨,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深水大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用,通州湾新出海口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全省还新辟加密了连云港—海参崴、南京—名古屋等6条国际海运航线,新辟加密了无锡—上海、盐城—武汉等14条内河集装箱航线,直达武汉、重庆等长江中上游港口。

2022年,江苏全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394万标箱,同比增长9.8%,其中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稳居全国第8位。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万标箱,增速高达48.7%。

更绿色更智能,全省多个港口智慧蝶变

在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卡车不停地运输着集装箱,吊机装卸集装箱就像在抓娃娃一样顺畅自然。太仓港建成全省内河和沿江首个堆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码头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在张家港港,全国港口首套“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系统不仅可以对粉尘浓度云监测、精准锁定起尘点,还能实现喷淋启停全智能,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费时耗力,保障了货运质量和现场业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散货码头粉尘控制难题。

当前,绿色化、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已率先建成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太仓港四期自动化堆场、南通港吕四港区集卡无人驾驶、南京港龙潭港区智能化轨道吊等智慧港口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截至2022年,全省沿海、沿江及内河港口码头已累计建成粉尘在线监测系统4547套,覆盖率达到98.4%。全省可建设岸电泊位5628个,已建成岸电设施4021套;靠港船舶累计接用码头岸电44.9万艘次,用电量3847万度,占到长江全线省份港口岸电用电总量的50%以上,居沿江 11 省市首位。

据悉,接下来,江苏将全面推进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加快推进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生产基本数字化管理。推动港口企业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加大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应用,逐步开展“近零碳”港口建设。

沿海以提升深水作业能力为重点,建成连云港港赣榆港区4号至6号散货泊位,加快推进连云港港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三港池20万吨级散货码头、网仓洪航道一期工程等项目。沿江以挖潜改造和等级提升为重点,建成扬州港扬州港区六圩作业区内港池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泰州港高港港区永安作业区一、二期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内河以规模化建设为重点,建成常州内河港溧城西作业区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淮安港新港三期等项目建设。

江苏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介绍,江苏省港口集团当前正推动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线性发展,拓展成为以“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为架构的网状发展,提升港口枢纽能力、完善江河联动集散网络,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篇。力争至2023年末运河全域航线总数达30条,同时逐步完善内河港口—长江中心港口航线网络,形成内河港口集疏运体系。

“对标世界级一流港口群,江苏省港口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港口发展任重道远。”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表示,2023年江苏交通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谋划、重点攻坚,统筹推动全省港口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迈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